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百科知识》2009,(20):57-57
据现存文献考证,最早以“本草”两字代称药学的,是在西汉晚期。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早在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就有了“本草待诏”的官职。《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五年(公元5年),朝廷曾征召天下通晓天文、历算、方术、本草的教授者来京师。可见,本草学当时已成为一门与方术截然分开的独立学科。“本草”一词出现不多久,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就问世了。  相似文献   

2.
宇宙中的大质量恒星在临终之时会发生爆发,在短短几天内释放出相当于普通恒星几十亿年发出的能量,这就是天文学上的超新星爆发现象。虽然超新星转瞬即逝,不过留下的痕迹却可供人们追思它往日的辉煌。就拿超新星1054来说吧,它爆发抛出的气体残骸,形成了著名的蟹状星云,留下的核心部分则成为了一颗中子星,发射着稳定的射电脉冲,所以也被称为脉冲星。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04-I0005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的焰火星云(GKPer)是一颗超新星爆发后产生的壮观的残骸物质,早在1901年,天文学家观测到这颗超新星爆发后产生超亮的光芒,成办当时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之一。由于这颗超新星位于英仙座方向上,同时也被命名为英仙座GK。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间,天文学家们使用光学望远镜对英仙座GK超新星残骸进行的深入观测,  相似文献   

4.
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那些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星叫恒星。在恒星中,有一种亮度起伏变化的星,被天文学家称为变星。新星就是一种变星,但它是有爆发过程的变星。新星在爆发时,亮度会在几日内突然增加10万倍左右,释放的能量也很大。1996年,中国总发电量约1万亿千瓦时,新星每秒种释放的能量,大约等于这一年我国发电量的3000亿亿倍。由此,我们不禁感叹,发生在宇宙之中的现  相似文献   

5.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每届秋冬,江南桔林柑园,嘉树团团,金果累累,青的滴翠,黄的喷金,红的似火,硕果满枝,挟金裹蜜,构成了一派如诗似画的美景。我国是柑桔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桔历史最早的国家。据古籍记载,可追溯到4000年前夏禹时代。《尚书·禹贡》中记载:“扬州(现在长江流域)厥包桔柚锡贡。”《周礼·冬官考工记》有“桔逾淮为枳”的记  相似文献   

6.
超新星遗迹     
大质量的恒星寿命将至的时候是“不甘心”默默死去的,它们在临终前会爆发出最后力量,发出的光甚至胜过整个星系的亮度,这就是超新星爆发。爆发抛出物质和星际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美丽的星云,遗留在宇宙中,天文学家通过观测这些超新星遗迹,可以揭示当年超新星爆发的秘密。结合不同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星云如同宇宙中的五彩霓虹灯,正在发出从X射线、可见光直到红外线,各个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  相似文献   

7.
《百科知识》2011,(19):51-51
犯罪后因自首而减免刑罚,是我国自古就有的刑罚裁量制度。关于自首制度,最早可考的文字记载为西周时期的《尚书·康诰》:“……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意思是虽然犯有大罪,但如果犯罪人已经把犯罪事实全部述说出来,亦不可杀。这就形成了中国古代自首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8.
李莉 《百科知识》2011,(7):57-58
我国沐浴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记载。“沐”指洗脸,“浴”指擦洗全身。《周礼》中也有“王之寝中有浴室”的记载。到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已开始使用专门的设备来洗澡了。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曾著有《沐浴经》三卷,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研究洗澡的专著。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充满生机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天文学在中国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最早的天文台建于夏代;元代曾经在北京建立的司天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我们有着令人羡慕的两千年不间断的天文记录,有着精确的历法理论.《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是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  相似文献   

10.
对于蝴蝶的聚会,中国人称之为:“蝴蝶会”;而国外,则称为“蝴蝶朝圣”。从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首次在他的《日记》中记载这个自然奇观以来,已过去了三百多年。中国人对蝴蝶会的记载最早,发现蝴蝶聚会的地点最多。文人墨客们色彩缤纷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往往为蝴蝶  相似文献   

11.
地震发光现象,俗称“地光”,是一种自然光源。世界上有关地光的最早文字记录是《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里面记载了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发生在陕西省岐山地区的一场6~7级地震:“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其中“烨烨震电”就是对此次地震发光现象的描写。公元一世纪,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编年史》中,记述了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破坏了12座城市和地震发生时火光闪闪的现象。这是外国人对地震发光现象的最早记录。长久以来,地震前或地震发生过程中是否有发光现象这一问题,让人们倍感困惑。一些人认为…  相似文献   

12.
话说盗墓     
刘军 《百科知识》2007,(1S):47-49
盗墓是一个古老的“职业”,盗墓者的产生几乎与墓葬的兴起是同步的。《庄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中已经有关于盗墓技术的详尽记录。历史上记载的被盗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约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汤冢,在距今约2700年的西周时期即被盗。到近代中国,盗墓行为蔚然成风,盗墓行为最烈、技术最为先进的地方首推洛阳与长沙。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洛阳盗墓行径曾经震动世界。长沙的职业盗墓者被称为“土夫子”。据有关专家考察,长沙有些战国墓葬竟然“前后被盗过六次”。  相似文献   

13.
面条的永久魅力王心喜一提到面条,人们往往想到意大利,其实,面条的“出生地”是中国。中国面条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000年前的汉朝。根据古籍记载,汉时称面条为“索饼”或“汤饼”。东汉刘熙在“《释名·释饮食》中记载:“蒸饼、汤饼、蝎饼—…·金饼、索饼...  相似文献   

14.
《预测》1984,(1)
一、中国历代的人口统计我国很早就有人口统计数字的记载。西晋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载有夏禹时的人口估计数。周代已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周宣王“料民于太原”,是最早关于人口调查的记载。直到战国时期,各国都推行了“上计”制度,定期统计人口、土地。秦国的商鞅主张“四境之内,丈夫子女,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竟内篇》)秦统一后,  相似文献   

15.
2022年7月4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办、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承办、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等单位支持的“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沙龙——新时代青年编辑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策略”在南京市中国药科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成功召开。沙龙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科协副主席、《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主编王广基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郝海平教授。  相似文献   

16.
1996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天文工作者在银河系外乌鸦座NGC4027星系中发现一颗爆发中的超新星。这一发现很快被国际天文机构确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快报》已向全世界天文学家通报了这一新发现,并将这颗超新星编号为SN1996W。美国麦克唐纳天文台认证该超新星为Ⅱ型超新星。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创新》2005,(3):37-37
中国科技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古专家在对河南贾湖遗址发掘的陶器进行分析时,找到了我国目前存在最早的酒的证据。此项研究结果刊登在2004年12月6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这一发现将中国酿酒史推前近4000年,世界酿酒史推前1000多年。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至7000年,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1984年以来,主持贾湖历次发掘的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张居中教授,带领中国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掘出大批留有一些沉淀物的陶片。为弄清这些沉淀物的真相,考古人员从1999年开始,将少量陶片…  相似文献   

18.
最早记载甲壳质作用的是中国的传统医学著作如《本草纲目》:“螃蟹主散诸热,治胃气.理筋脉,消食”。《本草崇原》:“蟹壳有攻毒,散风,消积,利瘀之效。”《千金要方》:“甲壳有活血通脉,平亢潜阳,清热散风,调节阴阳的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对许多病有很多的辅助疗效。甲壳质是螃蟹、虾等甲壳类、蘑菇类等生物所含有的物质。每年约生产100亿吨。通过科研证实甲壳质为可食性动物纤维,它是当前功能性食品中功能最全面的。它具有五大功能:强化免疫力、抑制老化、预防疾  相似文献   

19.
夏小正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科学文献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法文献,撰者已无从考证。其原文收录于西汉戴德汇编的《大戴礼记》第四十七篇,以后出现了单行本,在《隋书·经籍志》中第一次被单独著录。《夏小正》分为经、传两部分,全文共四百多字,按照月份次序,分别记载每月的物侯、气象、星象及重大政事,特别是关于生产方面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1,(15):58-59
考试起源于中国 考试制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一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已对进入仕途的官员进行定期考核。”“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