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马来西亚文化交流自西汉已经开始。历朝历代,来自中国的移民和使臣带来的中国文化,深刻地影响了马来西亚,不但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很好地被保留,也对整个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孝悌、忠恕、信义、德育,这些中国传统价值观在马来西亚社会中至今仍有完整体现。然而,存在于马来西亚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区别,因为它们已经马来西亚化了。它们事实上是南海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南海区域本来就是中国文化与东南亚文化交流核心区。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制度概况 马来西亚有一套高度集中化的教育制度,由教育部统一管理。1957年的教育条例和1961年的教育法阐明了国家的教育政策,即建立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以满足全民族的需要,促进其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社会。发展和使用统一的课程,使用国家语言——巴哈撒马来西亚文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成了在青少年中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工具。 马来西亚的普通教育包括小学6年,初中3年,高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从殖民地时期开始形成为一个多元种族社会,马、华、印三大种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呈现巨大的差异,阶级与种族特征高度同构。独立前夕,联盟党内的妥协确认了各种族所享有的权利,种族分裂社会在和平的状态下得以暂时延续。新经济政策从马来人优先出发,以工业化带动社会重组。但过分偏重于某一种族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对马来西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独立以来,马来西亚教育公共开支的增长速度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在政府财政支出中与国防支出相当,占总预算的13%-22%。马来西亚宪法规定,发展教育是联邦政府的责任。作为促进国民团结和统一,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清除社会各阶层、种族和地区不平等的重要手段,教育被列为马来西亚国家发展计划的优先发展项目,一直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高度重视。  改革教育结构,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马来西亚政府致力于把单一落后的教育结构变为多元教育结构,采取普教、职教一体化的教育方针,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职业教…  相似文献   

5.
陈炳易 《中国教师》2006,(12):10-12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滥觞于19世纪初,发展至今已经有180多年的历史。华文教育历经了风风雨雨,艰难坎坷的奋斗,期间也穿插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造就了现在华文教育的茁壮成长,蔚然成林。马来西亚华族重视华文教育,一方面极力捍卫、发展民族教育;一方面极力融入马来西亚多元文化、语言的大家庭里,与国家发展接轨,无形中塑造了现今华文小学独有的校园文化特色。一、繁衍中华文化的苗床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最为完善的国家。目前,全国有1,287所华文小学,学生642,914人。华文小学是维护民族文化传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堡垒。保持华族文…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离不开马来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互动。在马来政治民族主义的极力争取下,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宪法最终体现了“马来人的马来亚”的理念,这也是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开始。在马来人获得政治领导权的基础上,马来文化民族主义致力于把马来文化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以马来族群的文化作为整合马来西亚社会的基础。在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推动下,马来文化从建国前的弱势文化发展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反过来,马来文化强势地位的形成对马来西亚民族建构产生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马来西亚兴起伊斯兰复兴运动,对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沿革、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典型组织和团体、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以及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国外关于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的成果,提出国内学者需要推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与一般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有所不同,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执政党发挥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二是将民族融合过程与国家现代化过程统一起来;三是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使社会合理重组;四是积极推进多元文化的共存、交流与融合;五是着力增强公民的爱国意识和民主意识,以此加强各种族对国家的认同感.马来西亚民族政治发展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政治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政策是马来西亚华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来西亚政府根据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不断对华文教育政策做出调整.20世纪60年代针对华文教育的政策焦点是华文中学的改制,70年代侧重阻挠华文大学的创办,80年代则侧重华文小学的控制权,90年代后华文教育政策相对宽松.本文对马来西亚独立以后的华文教育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以期全面认识20世纪5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是在怎样的境遇下不断抗争、发展壮大的;同时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东方传统道德观念与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产生了马来西亚独特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我国与马来西亚都是多民族、文化多元的国家,探讨马来西亚的学校道德教育特色,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和语言学院21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并比较了几个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的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差异情况,认为文化政治、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是制约马来西亚华语与中国大陆的社会通称存在明显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而语言的变化最先体现在词汇的变化上。马来西亚华语是多姿多彩的,表现在词汇方面是产生了大量的特有词语。本文列举了一些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经过分析,发现这些词语借自汉语方言、马来语、英语和其他民族的词语,体现了马来西亚华语的多元性。同时,马来西亚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发展所催生的大量新词语,更丰富了马来西亚华语语汇,体现了马来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后,马来西亚提出要发展成为区域高等教育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frl在反思以往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据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基础上,着手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主要方向与措施有:一、采取开放的高等教育政策近年来,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面临这样的选择:要么尊重教育上的平等权利,充分开放大专教育机会,使之成为基础教育;抑或是把大专教育仅视为提供职业训练的场所。根据马来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政府采取的政策倾向前者,即为尽可能多的有求学愿望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在教育上重视传授知…  相似文献   

14.
本简述了一百多年来马来西亚华教育发展的历史,介绍了华教育在马来西亚所处的地位、管理机构、学校和学生人数以及面临的种种挑战,讲述了马来西亚以“董教总”为首的华人社会长期以来为实施华教育不断抗争、冲破各种阻力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5.
吴欣 《海外求学》2004,(23):14-17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以国家教育为主体,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并存。马来西亚留学政策中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公立大学一般不招收国外自费留学生,国际学生到马来西亚留学,主要申请私立院校。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几年里,马来西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政府的认可,然而总的来说,职业技术教育在马来西亚教育体系内仍是一个相对弱势的分支,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上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不高,另一方面则与其职业教育所能提供的有限的生涯发展途径有关,在其国家资格框架体系中,职业教育实际上被局限在中等教育的层次。马来西亚职业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其多元管理和缺乏协调。政府采取了提升形象和认可度、改变治理模式以及提高产业界参与等方式来应对这些困难。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来西亚在WTO<服务业贸易总协定>的承诺事项中并没有开放教育服务,但就亚太地区的国家来看,马来西亚是仅次于澳洲与日本,吸引外国学生最多的国家.本文从企业化、私有化和国际化三个维度切入,分析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并就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马来化的矛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的远距离教育[马来西亚]Ab·拉什第马赞著文谢孟译马来西亚属发展中国家,自1957年脱离英联邦独立以来,百废待兴。国民经济结构失衡,师资和教育设备奇缺。加之复杂的社会成员结构,多种族多语言,不同的文化及宗教传统都影响着国家的统一进程。除此,不...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华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政治地位较之印度尼西亚华人要好得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政策比印度尼西亚宽松。通过两国华人政策的对比,分析两国华人政策差异的原因及造成的不同后果,并对两国的华人政策前景与走向做出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20.
妈祖信仰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文化认同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仰为载体建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妈祖信仰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华人共同意识,组织华人参与集体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马来西亚种族多样、文化异质的多元社会里,妈祖信仰通过仪式、建立会馆组织等途径建构了华人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