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再认识,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把握,科学地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正确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政策措施促其实现,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战略任务和战略方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是要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社会奠定完备的物质基础。十三大规定的这一战略任务,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十八年来,通过改革开放,我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得到了加强,为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今后十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又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既是指导经济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牵动全局发展的关键,它预示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两个转变”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对教育的影响和要求是什么?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并加以深刻思考和理解.经济体制转变的根本要求是深化改革,从更深的层次进一步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束缚,运用市场经济的积极因素,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则是“要更好地发展,更有效地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两个转变”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是更新发展思路,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的特有规律,保证国民经济持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制定的较长时期内经济建设的总任务.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情,是制定正确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内容是发展生产力.“三步走”的发展进程,是坚持和贯彻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4.
“小康”这个概念,是我国关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综合概括。党的十三大把实现小康列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以后,对于小康问题的研究探讨逐渐成为最近一个时期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热门。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小康概念与特点、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标准的确定,都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比较而言国家统计局的研究报告及公布的我国“小康”  相似文献   

5.
为使我国教育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和地方都在根据党的十三大的精神,研究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教育发展战略问题。党的十三大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置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提出了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它从根本上抓住了教育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核心和实质,对于建立起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我国本世纪末和下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这一决策从指导思想上把教育看作是促  相似文献   

6.
八届四次人大会议通过的《纲要》中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根本转变”是“九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是实现“九五” 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必将引起经济体制、教育科技体制的重大变革,涉及到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等一系列内容.继续教育是科技、教育、人才的结合点,发展继续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因此,继续教育如何面对当前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迅速地与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接轨,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中开创继续教育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持续、协调、高速、高效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历史时期已经到来.迅速发展的形势,要求教育不失时机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过去为计划经济服务“转轨”到为不断扩大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轨道上来.在这一新形势下,电大教育如何“转轨”、怎样实现“转轨”,这是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我国四万多电大教育工作者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产业革命步伐的双重任务。因此,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战略步骤及实现途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及实现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经济发展的实践检验并逐步完善,已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一战略构想也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 一、“三步走”战略的形成及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作风,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事实出发,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考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时,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因此,开始提出的战略步骤是分两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无论是在毕业班的复习备考中,还是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都要特别关注,找准“十一五规划”与课本知识的切合点。1、基本经济制度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点有: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③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⑤以公有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为着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教育必须进行改革。而教育如何改革?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是教育工作者亟需明确和解决的问题。邓小平同志1983年9月8日给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战略方向,确定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三个面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核心,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教育要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批的合格人华。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 ,这个战略思想的提出经历了不断深化的三个时期 ,它是邓小平对中国经济发展深刻思考的理论成果。“三步走”战略是立足中国国情 ,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 ,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三步战略的时候 ,要始终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 ,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让最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惠 ;要坚持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根本的经济制度保障 ;要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要始终把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加快我国的发展速度和步伐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战略是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本文将就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从以上三方面的异同予以比较研究,这对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阶段抓职业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立足于中国实际,并汲取古今中外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战略性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理论观点。在这些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协调、稳定的全面发展。从经济思想史角度看,邓小平经济思想从现代化发展主题、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模式三个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历史性会议。十五大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教育、科技、文化也很有指导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  相似文献   

16.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根源于经济并反作用于经济.我国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搞好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国民收入,应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党和国家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正是这些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有助于我国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陈云强调社会主义经济要“有利于人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指出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制定经济计划必须做好综合平衡、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经济、经济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我党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今后十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消除过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这一结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十年来改革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它是科学的、正确的,它已经指导了而且必将继续指导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保证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科学地论证和正确地宣传建立这一新体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但是我们看到,有些同志在论证党的这一方针政策的正确和重要时,出现了一些非科学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建立起健康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未来经济的总体发展,特别是下个世纪中叶能否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都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九五”时期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以及实现奋斗目标必须实行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一个中长期规划,也是未来15年关系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围绕着“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实施的大背景,本文试对深圳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一思考。 一、深圳经济社会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