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职语文诗歌教学历来是个难点,编者又十分重视对诗歌积累的教学,但在目前的重技能、重就业的背景下,中职诗歌教学也逐渐被老师们边缘化,也被学生所忽视。突破这一困局,将现代流行歌曲引入到中职诗歌教学中来,不妨是条巧径,流行歌曲与诗歌有着密切联系,以流行歌曲的俗、众反晡诗歌的雅和欣赏人众的少,有明显的效果。本文主要借流行歌曲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领会诗歌的意象、意境,传递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辨别诗歌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诗歌教学重玩味,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诗歌和自己的交融感。这样才能深入理解诗歌内蕴,体味诗歌美感。因此,教会学生含英咀华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也是古往今来读书人读诗歌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诗歌,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分析少了,学生难以领会其神韵;分析多了,学生便如坠五里云雾,似隔岸观花。新的教材开篇就是一首诗歌《长江之歌》,我从诗歌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总结出了诗歌教学的四部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在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教学,向来是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分析少了,学生难以领会其神韵;分析多了,学生便如坠五里云雾,似隔岸观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诗歌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总结出了诗歌教学的四个“不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曹扣文 《考试周刊》2014,(93):18-18
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在诗歌语言教学中融入美学教育,很多老师感到头疼。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结合教材,从诗歌原理、语感及想象力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先认识诗歌、学习诗歌,感受到诗歌的美。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方法,做到重美育、重点拨、重陶冶。  相似文献   

6.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文学教育的手段之一,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文学知识上的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审美情感上的体悟。因此,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就高中语文课堂而言,诗歌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重分析轻朗读:重记忆轻感悟;重结果轻过  相似文献   

7.
正余映潮在诗歌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余映潮的朗读教学一方面主要通过示范指导品味诗歌节奏、语调等;另一方面通过点评指导完成诗歌朗读教学,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分别作出点评,进而提高学生诗歌朗读的能力,完成朗读的有效教学。一、朗读教学分析余映潮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朗读。在他"重文本,重朗读"教学理念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相似文献   

8.
当前 ,诗歌教学的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 :1.教师的文学素养和诗歌理论修养不足。诗歌鉴赏课中没有涉及任何新的诗歌艺术理论 ,哪怕是引用一句话。许多语文教师对诗歌的认识是陈旧的、过时的。他们对诗歌的了解还是大学《文学概论》里得到的知识 (大概是十几年前编写的吧 ) ,时代在发展 ,诗歌理论也在发展 ,而早先很多文学史又只重思想内容评价 ,轻艺术技巧分析 ,这实在不能满足新时期诗歌教学的需要。而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我们语文教师平时对诗歌的阅读也是不多的 ,有些教师只怕比学生阅读得还少。教师没有厚实的诗歌艺术功底和驾驭诗歌的…  相似文献   

9.
吴宁宁 《语文天地》2011,(22):20-21
诗歌教学重形而略神,精华的部分就无法彰显;作文教学重华美外壳的雕镂,就会忽略对真情实感的关注。化诗为文能让两者取长补短,化诗为文,不是简单的对诗歌进行翻译和扩展,而是具有个性特点的诗歌隐括文章。它借诗歌的意境触发情感,产生共鸣,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进行移情,化虚为实,抒发自己的情感,诉说个性的体验。一、创设情境———入情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的问题(一)重字而轻篇这种教学方法是把诗歌教学错误地当成了古文翻译,忽视对意象、意境和情感的鉴赏。教师不带领学生把握形象,描绘意境,体会感情,而是满足于翻译、默写的准确,而其他鉴赏部分一带而过。这类教师的理由似乎很充分:高考不考课内诗歌,只考课外的,所以没必要去细细赏析。这种诗歌教学方式,难免枯燥无味,让学生没有了受到审美熏陶的机会,培养学生自觉的审  相似文献   

11.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接受轻思考、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同时也存在学生积累不足等问题。其改进路径有:借助课本,积累古诗词的知识,打破语言壁垒;掌握诗歌阅读规律,提升学生整体理解能力;深入揣摩诗歌语言,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相似文献   

12.
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重意象、意境、感情这些常见诗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和高中生的特点,探索出适合学生读、品、悟、写的诗歌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近诗歌,感受到古典诗词的别样韵致。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99):19-2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深深积淀的体现。各地各校都很重视古诗词教学,但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现状中存在"重背诵轻体会""重剖析轻感悟""重知识轻文化"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思想认识不足、教学理念落后、评价方式单一等。笔者以古诗《山居秋暝》的教学为例,在起承转合中带领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感受诗歌的意象,领悟诗歌的意境,创新评价的方式,引领学生用眼、用情、用心,寻觅古诗词别样的美。  相似文献   

14.
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分析少了,学生难以领会其神韵;分析多了,学生便如坠五里云雾,似隔岸观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诗歌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总结出了诗歌教学的四个“不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作文水平。读,不妨让学生“摇头晃脑”。诗歌,有其独特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词,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其中也包括一些优秀的新诗,是非出声诵读而不能得其神韵的。教读过程中,我借鉴了古代…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古代诗歌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少教多学"的模式也受到了教师们较大的肯定,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课堂在"少教多学"的教学下,教师需要因势利导,放开课堂的主导权,归还学生的课堂权力。  相似文献   

16.
说明文相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形象性强、理趣性重的文体来说,文辞相对少一些形象色彩,而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偏重于分析讲解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讲解知识为主,容易陷入科学主义的误区,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感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诗歌教学可以精确阅读吗?许多从事高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会说估计很难。因为对文学作品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何况高中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文化素养,由于积累的诗歌素养能力不足,对诗歌鉴赏有着天然的畏惧心理。对教师而言,诗歌教学容易陷入不可知论和不确定论,平时接触少,训练少,于是我们看到高中诗歌教学成为困扰高中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盛行的功利之风,考试的压力使得诗歌教学重知轻感,重教轻悟,重结果轻过程。一首首激情四溢、韵味无穷、美不胜收的诗歌在教师模式化的肢解下,灰飞烟灭,花落水流,零落成泥碾作尘。其结果是:诗样年华的学生离诗歌之美渐行渐远。因此,诗歌教学呼唤诗意的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像诗一样美不胜收,像诗一样个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语文高考试题难度的增加,各地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普遍不高,诗歌鉴赏对于高中生越来越重要,但是现今的高中生少有充裕的时间来阅读诗歌、研究诗歌,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高效地鉴赏诗歌、获得阅读诗歌的最大价值,是语文教育面临的难题。结合教学实践,借用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三重境界对诗歌进行鉴赏,从而形成诗歌鉴赏的三重境界。通过这三重境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诗歌如何教学,如何引导青年教师远离浮躁,及时弥补诗歌学养的不足,走上规范的、符合诗歌特点的教法之路?笔者以为,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诗歌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策略。 一、重个性体验,轻指令解读 对于初中学生,教师容易囿于经验性的思维定势,认为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与社会经验不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