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七事变”后,为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致中断,国民政府作出了高校内迁的战略抉择,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等战时联立高校应运而生。国立西北联大自联立到分设,在沿袭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以及国立北洋工学院等高校原有学科资源的基础上,学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文、理、法、商、工、农、医、教育等完整的学科体系。站在历史的高度,国立西北联大迁转组建及分校设立过程中学科体系结构的变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不仅为战时西北地区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学科支撑,而且为战后西北地区留下了完整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为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方光华 《教育》2012,(35):58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是国民政府同时决策组建的两个大学共同体。1937年9月10日,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4月2日,长沙临大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4月3日,西安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虽然西北联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只存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但人们习惯上仍然视1946年以前的国立西北五校为西北联大。在民族独立解放战争中,西北联大及国立西北五校孕育出了"一贯之精神",  相似文献   

3.
西北联大的建立,呈现了中国高等教育格局由华北到西北的变迁轨迹。从国立北平大学等高校和机构到国立西北联大,大学组织的变动既有外在环境的制约,也有内在联系的铺垫。通过梳理联大各基干高校的历史渊源,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高等教育政策,有助于厘清西北联大建立的校际关联与制度设计,呈现大学传统与社会要求之间的适应与调整。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迁至陕西城固,与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组成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在北平师范大学的基础上,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成立。在抗战的岁月里,国立西北师院秉承北平师大诚笃朴实、艰苦奋斗的校风,在推行民众教育、服务地方建设、加强本校的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抗战胜利的时候,西北师院在师生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在各国立西北高等院校的前列,甚至和各国立师范院校相比,也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5.
甘肃师范大学原名西北师范学院,是在抗日战争初期诞生的。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与北洋工学院相继西迁,在西安组成“西北临时大学”;次年,再迁陕西城固,改名“西北联合大学”,以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部分为基础,分设师范学院。一九三九年八月,西北联大改组,即正式成立“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一九四一年春,筹建兰州分院;同年十二月,兰州分院正式开课。一九四四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全部迁至兰州西郊黄河北岸十里店现址。一九四九年八月,兰州解放,“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获得新生,更名为“西北师范学院”。一九五八年,又改称“甘肃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6.
西北大学     
《河北自学考试》2010,(5):15-15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  相似文献   

7.
西安工程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其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其后历经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西北联合大学纺织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等发展阶段。1978年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纺织工业部。1998年7月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开发西北的大背景下,将位于平津的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校迁设西北,先后组建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其后又分设国立西北五校.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始终在“奠基西北高教基础”的战略下运作,经历了酝酿、起步、明晰三个阶段,最终在西北地区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抗战后及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安工程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其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其后历经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西北联合大学纺织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等发展阶段。1 978年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纺织工业部。1 998年7月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学校历经98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等多科性特色鲜明的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养  相似文献   

10.
西安工程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其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其后历经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西北联合大学纺织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等发展阶段。1978年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纺织工业部。1998年7月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学校历经9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  相似文献   

11.
西安工程大学的前身是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历经国立北平工业大学机织科、京师大学机织科、北平大学纺织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西安交通大学纺织系、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等发展阶段。学校原隶属国家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普通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自主化招生为其提供了高质量的生源,这与联大"三常委"的民主化作风及对招生的重视分不开,也与群贤毕集于联大不无关系。通过文献及史料对其招生进行分析,发现联大有以下招生特点:"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招生方针、民主自由的自主招生、严密精细的招生试题、宁缺毋滥的招生标准、公平合理的录取方式、跟进时代的招生院系。据此,提出对当今高校招生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北联大")于抗日烽火中艰难办学,保留了民族图强的知识火种,也为后来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西北联大师生扎根西部、教育救国的精神需要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发轫于西北联大在汉中时期的古路灯火,传承了西北联大优良的办学传统,弘扬着西北联大兴学强国的宝贵精神。面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使命,西工大薪火传承,继往开来,续写兴学强国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作为抗战时期有过一定影响力的内迁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不仅是抗战时期汉中作为后方重镇在文化方面的突出表现,而且奠定了战后西北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但到目前为止,有关西北联大的研究十分薄弱,这与西北联大存在时间短、撤离后没有在原址留下办学实体、地方政府未能对西北联大给予充分重视等因素有关。加强西北联大研究,对于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启迪后世、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在古城西安,是我国惟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工、理、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型、研究型和开放型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组建而成)和1952年成立的华东航空学院(由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南京大学航空工程系、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组建而成)。1957年,两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  相似文献   

16.
1938—1946年,西北联大立足汉中八年,自始至终把服务陕南乃至西北社会作为自己的责任之一。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工程学术推广部”和“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是西北联大最重要的常设社会服务机构。它们推广工业社会教育及工程学术事业,协助西北各省区地方建设与生产事业,推进社会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启示当代高校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理清思路,把社会服务的效益与办学质量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二年的秋天,我由故乡安徽,辗转至兰州西北师范学院就读于国文系。这所学校原本是北平师范大学,抗战开始迁西安,与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天津女子师范学院、北平医学院等许多院校结合在一起,先叫西安临时大学。不久又移至陕南城固、汉中一带,改称西北联合大学。后又分别建立几个独立学校,以北平师范大学为主,和天津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天津私立南开大学南迁湖南长沙。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一日,联合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但随着日寇的不断入侵,上海、南京相继陷落,于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二日,“临时大学”正式宣布西迁云南,一九三八年四月二日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设理、工学院,并增设师范学院。在蒙自设文、法、商学  相似文献   

19.
西北师院体育系,从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四年在城固期间,师资力量雄厚,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已成为今天我国体育界和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者或体育教师,对我国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西北师院体育系的前身是旧中国北方培养体育师资的最高学府。——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京津一带沦陷,该校被迫内迁,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及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在西安合组为国  相似文献   

20.
依据档案文献可知,今陕西理工学院与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总校和分校、由西北联大师范学院发展而成的国立西北大学教育学系等高校和专业承继脉络明显。其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44年1月创建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总校与1946年春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分校(陕南分校)。早期师资主要源于西北联大继承者西北大学及其后继学校陕西师范大学等,有“师”、“工”两源,其前世今生均与西北联大及其子体学校或后继学校血脉相连,是西北联大留给陕南的一笔高等教育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