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家长,怎样才算是尊重孩子了呢?美国密苏里大学一位专门研究儿童早期教育的教授列举了33种尊重孩子,28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和行为,供您参考: 尊重孩子的表现与行为 ●认真听取孩子想要告诉自己的事情。 ●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与孩子一同玩乐。 ●和孩子一起画画着色。 ●赏识孩子的才能。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间的争吵。  相似文献   

2.
家教文萃     
《家教指南》2004,(3):32-33
30种尊重孩子的方法认真听取孩子想要说的事情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与孩子一同玩乐赏识孩子的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间的争吵喜欢听孩子最爱唱的歌对孩子做的事情表现出兴趣与孩子进行目光交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允许孩子作出自己的选择尽量为孩子安排一个能与父母或某一方相协调的时间表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通过语言或行动对孩子与众不同的出色表现作出反应称呼孩子的名字鼓励孩子有独立性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孩子把话说完而不将其打断尊重孩子选择朋友和活动的权利允许孩子犯错意识到孩子有其个性与孩子打交道有…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摘     
当好家长的十个要点1.经常喜欢跟孩子在一起。2.尊重孩子,对他有信心,肯定他的长处。3.尽量接受孩子的各种情感,但不完全接受他的行为表现。4.尽量向孩子讲清楚对他的希望和要求,同时也讲清楚不适当行为的结果。5.让孩子自己选择做各种事情的时间(如:作业、游戏、看电视等)。6.从不惩罚孩子,但总是让他体验和看到各种行为的结果。7.通常用描述的方法表扬孩子  相似文献   

4.
一、常怀尊重之心,是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家长、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普遍性问题,孩子从刚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家长就编织着一个五彩的梦,盼望着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成龙成凤,高水准地再现自己。但是,怎样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呢?一、理解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想要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也必须首先理解孩子,理解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和孩子打成一片,而要尊重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讲究同孩子说话的技巧,善于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同孩子谈话。现在我们许多家长碰到一起,只要一谈起孩子的事,很多家长都是牢骚满腹,说自己的孩…  相似文献   

6.
身处中学生年龄段的孩子在处理问题上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愿让家长及老师参与、干预,有些事情甚至不想让同学知道,表现出一种“事事懂”的特点.他们在人格及自尊上有了一定的需求,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般的信任和尊重.  相似文献   

7.
juliazhuliye@yahoo.com.cn问:我的女儿1岁1个月大,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她要去拿筷子,我拍了她一下,她居然把手缩回去狠狠地咬了一口。后来,还有几次我不允许她做一些事情,她也狠狠地咬自己的手。请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答:这个年龄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差,用某种行为发泄不满是很常见的,而少数孩子则是以自残的方式来发泄不满。不知道您的孩子是不是非常敏感、自尊心强,她有这样的表现,原因可能是:①起初当她做出家长认为不对的事情后,她可能是用咬自己手的方式来惩罚自己。当她看到这样做得到家长的认可,她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博得…  相似文献   

8.
成人“逗”孩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方式方法也很多.合理的“逗”孩子方式,可以促进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际.但不合理的“逗”孩子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使之产生厌烦感,造成隔阂.成人要做到理解孩子,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的“逗”孩子行为.家长也要对自己的孩子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孩子免受“被逗之苦”.  相似文献   

9.
1.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时间,学会倾听。作为父母,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孩子,尊重他们,给他们诉说内心想法的时间。而现实生活中,孩子兴冲冲地想跟父母说什么,父母却总是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听到孩子说自己的困惑,父母总是回避;或者孩子倾诉着自己的委屈,父母总是不理解……  相似文献   

10.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对同一件事情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你的话,就一定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作为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家长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我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他们当然会嫌我们唠叨。建议家长朋友们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如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志  相似文献   

11.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但是很大一部分家长自己却很少学习.其实,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对于自己和孩子都有很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但是很大一部分家长自己却很少学习.其实,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对于自己和孩子都有着很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13.
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曹广玲 《山东教育》2003,(15):61-61
(一)接纳孩子的同伴,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1.接纳孩子的同伴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进行友爱的同伴教育的第一步。拒绝和敷衍都会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退缩行为。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清洁与秩序的“破坏”。鼓励、允许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伙伴。给孩子充分活动的空间,允许孩子们单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平时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一起活动。2.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允许孩子自己选择朋友,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积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与同伴交往时出现的矛…  相似文献   

15.
1.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当孩子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后,家长首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这种发泄还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家长提供了一双耳朵,认真地倾听,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尊重,就会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为使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生理缺陷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特有的教育和培养。1.父母一定要像对正常孩子一样倍加尊重和爱护他。须知,孩子有生理缺陷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力发扬自己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弱点和短处。残疾儿童的幸福以及他们今后的幸  相似文献   

17.
王金战 《教育》2015,(1):17
在高考期间,家长都希望关键时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更多地为孩子做些事情。可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也会大不相同。家长究竟做些什么才能有效帮助孩子呢?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尽量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让家成为考生最稳定的支持基地。孩子考上理想大学深造自然是幸事,但即使失利也不能认定全盘皆输,现在孩子求学道路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家长要从内心认识到高考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要为当下这件事负责。家长和孩子最好通过协商,明确哪些事情是孩子自己要做的,哪些事情是父母要做的,哪  相似文献   

18.
李慧艳 《山东教育》2004,(27):62-62
现在,有不少孩子做事精力不集中,多动不安,不能持久地去完成一件事情。这个问题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比较棘手的一件事情。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做事的持久性呢?一、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目前的一些家长以为很重视自己的孩子,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他们所重视的往往是自己孩子的聪明程度,身体的健康和营养情况,却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现在的父母应更多地了解一些自己孩子的如下状况;l.孩子的气质特征是好动的还是好静的;2.兴趣爱好如何;3.智力发展水平怎样;4.注意力、记忆力和意志品质如何。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孩…  相似文献   

19.
家长的苦恼 作为班主任,经常与一些学生家长交流关于学生的问题,发现很多家长最苦恼的事情是难以和孩子沟通、交流。他们反映孩子进入中学后,基本不与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的事情以及兴趣爱好,逐渐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无形中与父母之间出现了一堵墙,有时父母即使主动与孩子交流,也难以打动他们,更多的回应是冷漠。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反映与父母在一起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共同语言,甚至很反感与父母在一起,一听他们说话就感到不耐烦。  相似文献   

20.
父母要自我觉醒和认知,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影响孩子,教育子女,父母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不能有丝毫的懈息,要经常反躬自问,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是父母与孩子及家庭保持和谐、健康成长的前提.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父母与孩子除了亲子关系以外还是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家长要具备老师的素质和应负的责任.父母更重要的是牵着孩子的手,与孩子一起慢慢成长.而不是生硬的"管教"和"必须"式的命令,或一味的溺爱,这样都会伤害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