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跟教学与学习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教师讲授之后,能记住10%-20%的内容;学生对他们看到的事物或事物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既听到又看到事物或事物现象,自己又能描述,便能记住70%;如果学生亲手做过,又描述或讲过,则能记住90%。这也说明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有资料表明:学生仅靠阅读来学习,只能记住10%;仅靠听老师讲,只能记住26%;如果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90%能被记住。可是,在数学课上对口语表达重视不足,要求也不严格又缺乏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语言“重复、罗嗦、拖沓”现象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有资料表明:学生仅靠阅读来学习,只能记住10%;仅靠听老师讲,只能记住26%;如果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90%能被记住。可是,在数学课上对口语表达重视不足,要求也不严格又缺乏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语言"重复、罗嗦、拖沓"现象较严重。口语表达不只是语文课堂的"独角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准确、完整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是数学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否主动地参与其中,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实验心理学家苏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记忆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资料表明:学生仅靠阅读来学习,只能记住10%;仅靠听老师讲,只能记住26%;如果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90%能被记住。可是,在数学课上对口语表达重视不足,要求也不严格又缺乏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语言“重复、罗嗦、拖沓”现象较严重。口语表达不只是语文课堂的“独门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准确、完整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小语教材中不少重点课文都配有插图,当前,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这些插图,指导学生理解课文、领悟中心尚未得到每个教者的应有重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看到的要比听到的印象深。单纯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如果单靠视觉,从图象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25%。假使两者结合起来,又听又看,那么获得的知识就能记住65%左右。”因此,讲读课文时结合插图讲解分析,让学生边看边想边读,这对学生理解课文、领悟中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小组合作学习”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只听老师讲解,只能记住所听内容的15%。学生先学,老师后讲,则学生可以记住研究内容的65%。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多数学生在作文中能够表达真情实感,但是说假话、大话、空话的现象仍不少见,在一个班级中,作文基本上能表达真情实感的,通常占到全班人数的70%左右;这之中,虽然表达了真情实感但是缺少生气的又要占到一半左右;而表达了真情实感却情感取向偏激的文章约占15%;如果要求既有创新又不说假、大、空、套话的文章,数量就很少了。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手段的变革和丰富。但是,板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仍然应该得到重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依据语言描述识别对象,需要2.8秒;借助图像符号只需要1.5秒。如果只凭听觉,一份材料3天后只能记住15%,只凭视觉则能记住40%,而视听结合能记住75%。然而,部分教师对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常常用课件演示代替黑板上的板书,  相似文献   

10.
作家秦牧说过,“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话里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里,哪里就会清晰明亮起来”.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昆指描述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其有相似之处的别的事物或道钾来打比方.如果能在化学教学中巧用比喻,则会使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记忆更深刻,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比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李赟 《教师》2013,(25):65-65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局限在单纯的教师讲解和学生听录音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缺乏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极大地改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优化了教学结构。使现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据有关资料显示,同样的学习材料学生听,只能记住15%,看可以记住25%,如果视听结合,就可以达到65%。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多普勒效应》一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记住了“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这个结论。大多数学生对此感到空洞,理解比较困难。为此,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拿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臧青 《数学教学》2011,(5):8-11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以两周为单位测试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10%-90%不等.具体而言,从金字塔塔尖到塔基依次是: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就能在脑海里出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并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的现象,这无疑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时教师如何“描述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学生进行音乐体验,参与音乐创作时,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争议颇多。在传统音乐学习中教师总是过分强调对音乐的描述,喜欢包办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在现代音乐教学理念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一味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如此诠释音乐作品,而应鼓励他们大胆去设想曲作者所要表达的作品内涵;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的深度、广度、发现美。同时通过对音乐相关内容的适度描述,使学生在音乐描述的前提下,感悟音乐形象,培养学生能听、会听、创造性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都曾看到或经历过以下一些现象:课堂上老师卖力地讲,学生费力地听和记.上完课后大家都疲惫不堪;也曾听到过学生的抱怨:学历史太难了.花了那么多时间,却总是记不住。时间长了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心理: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为改变这种状况.很多老师想了很多办法。  相似文献   

17.
如果将英语这门语言比作高楼大厦,那么英语单词就是这座大厦的建筑材料。随着英语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小学自三年级甚至一年级开始就在为建成这座大厦而采集材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有限.加之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记住一个单词对他们来说需要花很多的精力,有时一个单词几天下来还没有记住,或记住了,过几天又忘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们认识的数”是一年级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后教材上所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安排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来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初步建立数感。听了一年级几位老师上的课,颇有感触。现就其中一些片断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2007年间,笔者所任班级作文课堂状况不尽人意:能主动写作,写作动力强的学生占全班总数18%;能被动写作,基本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占全班总数48%;而写作动力严重不足,不能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与全班总数34%。面对作文课堂上的“34%现象”.本人无计可施,焦躁不安。后来我又发现.这种写作动力不足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类学校.严重左右着作文教学进程,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指“由所感触或思考的事件、现象以及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它与之相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它可以由当前的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忆。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历史教学中采用联想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