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能源科技界,有一位中年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年轻的老科学家",说他年轻,是因为他1999年被聘为国家973规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时年仅34岁,说他老,是因为他多年从  相似文献   

2.
何祚庥恐怕是目前最爱“惹事生非”的科学家,也恐怕是“上镜率”最高的科学家。因此,无疑也是争议最多,新闻最多的科学家之一。 何祚庥本行是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员,中科院院士,研究的方向是粒子物理、宇宙论等等。然而这些年来,反“法轮功”有他,反“伪气功”有他,反“水变油”有他……而且回回都是急先锋。  相似文献   

3.
彭先觉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他功底扎实、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善于创新、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在老一辈科学家眼中,他是一名颇受器重的佼佼者、小字辈;在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眼中,他是一位备受敬重的师长、领路人;在同龄人当中,他是一位公认的冒尖者、学术领头人。彭先觉的成才之路是艰辛的,可以用“八分汗水,二分天智”来概括在他成功背后艰辛与汗水。  相似文献   

4.
克里孟特·阿尔卡奇耶维赤·季米里亚席夫是俄罗斯科学家中最享盛名、最受人尊敬的一个。他之所以这样地享有盛名和受人尊敬,是由於他不仅是在科学上有卓绝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他思想前进,还是一位革命的科学家。他一生的歷史就是学术思想的创立和政治思想的斗争的一幅交帜图。季米里亚席夫在1843年6月3日生於聖彼得堡。他的  相似文献   

5.
公众理解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科学家被公众了解的程度。由于科学家在学术,科学知识和公众影响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他们在科普方面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就是当代科学普及界的明星,他的科普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影响巨大。他也因此被青少年所崇拜,他被选为最聪明的人,同时被誉为“科学先生”,就连他的穿着——高领毛衣、夹克衫,也在美国青少年中风靡一时。可见科学家在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中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同一般。在我国公众心目中的科学家是怎样的?他们了解科学家吗?为此我们做了下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的名声(reputation)不等于知名度。科学家的名声可以用公式这样表示:科学家的名声=学问 为人。科学家的名声与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事业以及个人长远利益息息相关:同行合作、成果可信度、研究项目的获得、甚至评奖选票等等,都受科学家名声好坏的影响。有时候,个人名声还会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虽然说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和社会担当,但其实很少有科学家将科普做得很好,不过在2013年的时候我见识到了一位将科普做得很好的科学家。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名副其实的"天文学家":国家天文台博士毕业后留台工作,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到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他通过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将天文学数据结合,主持创建了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他是谁呢?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OR精神病 柳林涛是个很不寻常的科学家。说他不寻常并非仅因他在“数据分析理论与地学信号提取研究”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曾有过四进四出精神病院的经历,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21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我们的老校长王大珩院士离开了我们。距今一年多了.纵观校长王大珩院士的一生.真可谓是大抱负成就了他们这些新中国一代科学家。他的一生堪称中华之光,世代楷模。他平凡而高尚的人格,他现实而深邃的教育思想,他高瞻远瞩的科学思想和战略思维,已成为他创建哈尔滨理工大学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是我们应该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中,一位九旬高龄的长者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就是著名的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  相似文献   

11.
蒋新松同志离我们而去已有一年了,他战略科学家的思想境界,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他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他既能大处着眼、高瞻远瞩,又能深入调查、勤于实践的工作作风,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蒋新松同志虽然不在了,但他那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还时时浮现在我的面前。蒋新松同志不愧为战略科学家。1986年他参与起草了国家“863”计划总体发展战略的中央23号文件,在这以前,他已力排众议,把机器人的发展列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发展规划,并已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之…  相似文献   

12.
<正>瑞士人阿瑞尔·路易斯·阿尔塔巴既不是知名的科学家,也算不上艺术巨匠,但他是著名科学艺术家。在网络上寻找阿尔塔巴是一件难事,能搜索到的报道只有那么几篇。这可以说是他一心二用的结果:阿尔塔巴既不纯是科学家,也不纯是艺术家,他是科学艺术家。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因发现人类嗅觉的基因作用机理,荣获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保证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深入细致的、耐心的科研方法与态度,以及众人合作的科研氛围。记者在获悉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理查德·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连串的事件表明,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有可能犯错误,即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不例外。英国作家、《新科学家》杂志顾问迈克尔.布鲁克斯(Michael Brooks)在他的新书《十三件没道理的事情:史上最令人感兴趣的科学之谜》中,盘点了科学史上最让人不可思议的重大错误。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07,(1)
大科学家霍金:同学打赌他永不能成材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一半。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  相似文献   

16.
正2月11日,中国科协在京召开中国科学家精神研讨会,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相关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出席会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主持会议,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协围绕宣传科学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发布了《科技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拉伍洛克是一位著名的大气科学家。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应邀参与了美国国家航天局的太空探测计划,之后在1968年提出了盖娅假说。该假说提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争论最激烈的主题之一。文章简要介绍拉伍洛克的一生,重点在他走上独立科学家道路之后创立和发展盖娅假说这个过程上,以获得对这位独立科学家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嫦娥工程”顺利展开,一位科学家也为人们广泛关注,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正2月11日,中国科协在京召开中国科学家精神研讨会,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相关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出席会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主持会议,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协围绕宣传科学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发布了《科技工作者践行  相似文献   

20.
黄健元 《学会》2004,(2):35-36
中国有这样一位科学家 ,他的著作在国外被研究者像《圣经》一样放在书桌上 ,他的理论哺育了世界上几代科学家的成长。他是谁 ?他就是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贡献的科学家黄昆。1919年 9月 ,黄昆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银行高级职员家庭里。1937年 ,他被保送到燕京大学物理系。 4年后 ,黄昆出色地完成了大学学业 ,并荣获燕京大学颁发的“金钥匙”最高荣誉奖励。继而 ,他考取了西南联大物理系的研究生 ,师从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大猷。黄昆在这里如饥如渴地吮吸着物理知识的精华。除物理系的课程外 ,他还选学教学系的多门课程 ,并积极参加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