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列宾的奇迹有人问毕加索,在他心目中美术界是否出现过奇迹。"当然出现过,"毕加索马上答道,"列宾(俄国绘画大师)就是一个奇迹!""你真的这样崇拜列宾吗?""那倒未必。我只是说,列宾一生只画过2000幅画,但现在世界上保存的列宾的作品竟远远超过这个数,这不是奇迹吗?"存心不让孩子洗澡一次,毕加索在法国海滨游玩,一个小男孩在父母的指引下,拿着一张纸朝毕加索跑过来,  相似文献   

2.
在西班牙的美丽城市马拉加,一位母亲和自己活泼可爱的儿子正在海天一色的沙滩上玩耍。望着聪明伶俐的儿子,玛丽亚·毕加索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喜悦,喃喃自语道:“这孩子,如果参军入伍,肯定能当将军;如果从事宗教,可以成为教皇的!”正在嬉戏的孩子听到母亲的话,立即抬起头,大声地喊道:“我想成为作家,所以我是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来到了这个世界。据母亲说,小毕加索学会发的第一个音节是“匹兹”。“匹兹”是铅笔的缩音,年幼的毕加索是在向母亲索要画笔画画吧。毕加索的父亲是绘画教师。毕加索很小时就喜欢画画。上学后,毕加索不…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现代派国画家毕加索,早年闯荡巴黎的时候,默默无闻,贫困异常。他画的画一张也卖不出去,这都是因为画店老板只寄卖名人的画,而当时毕加索的名字还没有一点光彩。当毕加索的兜里只剩下十几个银币时,他决定孤注一掷。他雇了好几个大学生,让他们每天都去巴黎的画店转悠,每个人在临走的时候都要询问画店里的老板:“请问,你们店里有毕加索的画吗?”“请问,在哪里能买到毕加索的画?”“请问,毕加索到巴黎来了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巴黎大大小小的画店老板耳里都灌满了“毕加索”这三个字,他们多么渴望能见到先声夺人的毕加索呀!这时,…  相似文献   

4.
故事一:维克托是位法国画家,他父亲是位外交官,与大画家毕加索是好朋友。维克托从小喜欢画画,14岁那年,父亲带他去见毕加索。想让这位大画家收儿子为徒。可是,毕加索看了维克托的画后,当即拒绝了!“你想让他做一个真正的画家,还是做一个毕加索第二?”毕加索问。“我想让他像您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外交官答。“假若是这样的话,你就把他立即领回去!”毕加索回答。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前提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堂提问,应该让学生能够“体面地坐下”,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中央电视台曾在“环球45分钟”里播出过一个节目——“毕加索的遗产”,其中有毕加索学生时代的一些画作——画在学校课本和作业本上的作品,据称这是毕加索在上课时的即兴之作。应该说毕加索是幸运的,因  相似文献   

6.
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一位德军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这是你们的杰作!”(“杰作”是指超过一般水平好作品。而在这里,“杰作”的引申含义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妙!)“这是你们的杰作!”  相似文献   

7.
《父母必读》2012,(1):18-19
2011年冬.“蒙牛未来星”携手60亿毕加索画作,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再现天价艺术.并同步开始一场寻迹中国绘画天才的“未来毕加索儿童绘画大赛”。  相似文献   

8.
著名画家黄永玉作画不中不西,自成一家,有人说看不懂他的画,他就给人讲了个笑话: 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呀?”毕加索说:“你听过鸟叫吗?”“听过.”“好听吗?”“好听.”“那你听得懂吗?”  相似文献   

9.
休息时间到     
出色的军事家
  那是1917年,斯特拉文斯基在旅行时结识了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一经交谈,两人很快结为密友。
  临别时,毕加索特意为斯特拉文斯基画了一幅肖像画,以作留念。可是,就在斯特拉文斯基回瑞士时,海关人员发现了皮箱里这张很奇怪的“文件”。“这上面画的是什么?”海关人员用警觉的眼光盯着斯特拉文斯基。“毕加索给我的肖像画。”斯特拉文斯基非常坦然又自豪地回答道。“不可能!这是平面图。”“对了!是我的脸的平面图。”然而,无论斯特拉文斯基怎样解释说明,认真负责的海关工作人员还是把画给没收了,认定这是经过伪装的某个战略工事的平面图。这件事传到毕加索耳朵里,他笑着说:“这样看来,毕加索不仅仅是个糟糕的肖像画家,还是个出色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0.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来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  相似文献   

11.
张前 《教书育人》2014,(3):80-80
童年时期的毕加索曾经让他的父亲荷西·路易兹·布拉斯科非常烦恼,因为毕加索的学业非常糟糕,一度被老师和同学们耻笑为“傻子”。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前提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堂提问,应该让学生能够“体面地坐下”,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中央电视台曾在“环球45分钟”里播出过一个节目———“毕加索的遗产”,其中有毕加索学生时代的一些画作———画在学校课本和作业本上的作品,据称这是毕加索在上课时的即兴之作。应该说毕加索是幸运的,因为他的老师是宽容而善良的———他宽容了毕加索在课堂上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遗产。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应该是一片肥沃的充满阳光的土壤,而绝不应该是一把锋利的剪刀。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可以不要过分地苛求学生,不要总是拿着放大…  相似文献   

13.
毕加索终生酷爱画牛。 刚开始,毕加索只是照斗的样子画牛,其“牛”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世人惊叹为“真牛”。 年轻时,毕加索画的牛形体庞大,有血有肉,雄壮威武。一次,他在乡间画牛,一老黄牛悠闲吃草,踱步而来。牛瞥见画中之牛,瞪大眼睛。愣怔片刻,突然撤褪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14.
阿炳     
一天,毕加索先生家里来了一名乡下小姑娘,说要跟毕加索先生学画画。 毕加索看了看乡下小姑娘,说:“你既然从乡下来到城里,你就到厨房去给我做饭好吗?我正要找个厨娘。”意思是,他不想教她学画画。  相似文献   

15.
偶然在网络上看到题为《舍弃“毕加索”们作品这一块鸡肋——小学生美术欣赏教学内容选择思考》的文章,细细读完,大致了解了作者的意图。作者质疑现行艺术教材所选择的欣赏内容.认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内容过于成人化。文章罗列某版本教材的专题欣赏以及一些课题所配的欣赏材料中出现的名作.将“以毕加索为代表的中西方名画“称为”‘毕加索...  相似文献   

16.
<正>被英国媒体誉为“天才画家”的爱德华·辛普森和著名画家毕加索一样,喜欢用粗大的画笔自信地在画板上恣意涂抹。但和毕加索不同的是,爱德华只有六岁。  相似文献   

17.
做个新教师     
“这位是老教师了。”每逢有人用起这句介绍语时,通常会在“老”上加重语气,一个“老”字,让听者顿生敬佩之意,让被介绍者如沐春风。如果一个知天命之人,从教二三十年,仍自称是新教师,恐怕会使很多人跌眼镜的。老教授.老作家,老艺术家,老工程师……老,是一面威风凛凛的大旗,让许多人惴惴然不敢仰面而视。不过也有例外,如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在绘画艺术上可谓执牛耳的人物,不可不谓之“老”吧。据说有人问他谁是新人,毕加索立即响亮地回答:“我就是!”毕加索不认老,就意谓着不停止创造,所以他的成就才如钱塘潮,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18.
一天,毕加索先生家里来了一名乡下小姑娘,说要跟毕加索先生学画画。毕加索先生看了看乡下小姑娘,说:“你既然从乡下来到城里,你就到厨房去给我做饭好吗?我正要找个厨娘。”意思是,他不想教女孩子学画画。乡下小姑娘就到厨房做厨娘。每天,乡下小姑娘把饭做好后,不让别人送给毕加索先生,都是她自己送。每次送饭,她都要等毕加索先生把饭吃...  相似文献   

19.
王冠 《小学生导读》2011,(11):38-38
一、听故事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鸽子曾为躲避洪水的“诺亚方舟”报告洪水退去的消息。“二战”期间,毕加索为了纪念被德寇杀害的孩子和鸽子,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学习》2004,(10):48-49
1973年4月7日,毕加索长眠在自己的画室里。他曾说过:“回到斗牛场吧,在那里死得其所。”他终于壮烈地死在自己的“斗牛场”上了。曾有人花了五年功夫,把毕加索的作品列出一份清单:各种油画、素描、版面共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