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流动现象古已有之,作为人口管理的户籍制度在先秦时便已产生。人口流动不断为户籍管理提出新课题,从而促进户籍制度的不断完善。根据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情况而对户籍制度进行的改革措施对当今的户籍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口流动现象古已有之。作为人口管理的户籍制度在先秦时便已产生。人口流动不断为户籍管理提出新课题。从而促进户籍制度的不断完善。根据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情况而对户籍制度进行的改革措施对当今的户籍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亚玺  肖琳 《文教资料》2008,(33):143-14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中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大量的农民来到城市寻找发财致富的道路.此后,由于户籍制度的松动,出现了所谓的"农民流动的家庭化"现象,于是产生了流动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文章分析了影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因素及对策,为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制定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的流动不断加快.户籍制度对城市流动人口尤其是进城农民的限制突出地表现出来。这一限制作用在社会结构的层面上形成了基于城市市民与进域农民两大身份群体的城市二元社会结构,要破除这一结构难题,户籍制度改革是必然之举,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要真正实现农民的市民化,必须从根本上消除与户口直接挂钩的不平等待遇.这正是当前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日益增大,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愈益增多,由此引发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种身份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身份归属危机与心理调适危机,儿童身份认同遭遇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社会排斥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学校制度建设与教育、加强城市与农村群体互动、扭转流动儿童非理性认知有助于排解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促进城乡融合与社会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6.
流动儿童是在当前户籍制度下人口流动的必然结果,他们在流入地受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公立学校受到歧视,在民办子弟学校只能接受低质量的教育.流动儿童的高质量教育,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解决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需要改革当前户籍制度,完善教育制度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的倾斜,强化对流动人口和流动儿童的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7.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对城乡人口流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规模,方向,形式,质量,成本等多方面都有较深的制约作用,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改革户籍制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保证人口流动自主化,合法化,平等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近日正式发布《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分析显示,从1980年以来,在处于较为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中,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加,代内流动明显减少;而处于经济社会位置较低阶层的子女,要进入较高阶层,其门槛明显增高,两者间的社会流动障碍在强化:教育、税收、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就业政策、人事制度诸多方面的人为设置,抬高了中下层子女向上流动的门槛.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力资本是我国农村贫困的决定性制约变量,而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人力资本积累来说,劳动力迁移和流动能够迅速提高穷人人力资本积累的效率。但是现行户籍制度对农民具有社会控制功能,尤其是在以户口划分为基础,并与户口身份相结合的城乡资源和利益分配的制度体系安排下,使得户籍制度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穷人的迁移成本和迁移风险,从而使他们很难摆脱贫困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客观地讲 ,传统户籍制度对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等 ,确实起到了“铁篱笆”似的重要作用。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滥觞于农业社会计划经济的传统户籍制度已经明显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铁篱笆”似的户籍制度不仅钳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阻碍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而且在客观上伤害了一大批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感情。作为户籍制度配套实施的农业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制度 ,在压低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提高了工业产品的价格。这种“剪刀差”政策无疑为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动力。毋庸置疑 ,广大农民为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