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是一个民族的代言人,鲁迅与卡夫卡作为中西方代表性的文学家,他们在各自的小说创作中展现了一幅幅民族的生动画面,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某些本质特征。通过对两位作家在小说中所塑造的背叛者、被驱逐者、伪装者等三种人物形象系列的分析与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2.
鲁迅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住巨匠,鲁迅以犀利闻名,作品中的女性懦弱、卑微、朴素,有着质朴的性格;张爱玲以细腻见长,作品中的女性曼妙、聪慧、刚强,有着倔强的性格.通过作品阐释,文风和文学性格很不相同的两位文人在作品中塑造的亟待改造和改造中的女性形象不仅可见一斑,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入探索两位文学巨匠塑造女性形象的异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鲁迅和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农村题材的两位拓荒者,在他们的作品中,农民始终作为中心和主角被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但鲁迅和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仍有诸多不同之处,如形象的性格不同,命运及结局不同,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不同,人物塑造的手法不同,而两位作家的伟大之处,正是各具特色地把不同时期农民形象的不同特点给形象地反映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卡夫卡生活在中西方的同一个时期,两位作家的生命经历和创作作品都体现着两位伟大孤独者的孤独情怀,笔者试图通过比较《阿Q正传》和《骑桶者》,从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形象塑造、个性抗争三个方面,透析鲁迅和卡夫卡的孤独情怀异同。鲁迅和卡夫卡是中西方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鲁迅出生比卡夫卡早两年,去世时间比卡夫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卡夫卡生活在中西方的同一个时期,两位作家的生命经历和创作作品都体现着两位伟大孤独者的孤独情怀.笔者试图通过比较《阿Q正传》和《骑桶者》,从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形象塑造、个性抗争三个方面,透析鲁迅和卡夫卡的孤独情怀异同。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对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红牡丹》的影响便是典型。人物形象上,两部作品均塑造了青春自然、热情坦率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主题思想上,均表达了"追寻"的主题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而在美学风格上,均表现出浓郁的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色彩。将两部作品放在中西异质文明的大框架之下来考察,可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中异同之处的比较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擅长描写普通劳动农民的作家,他在小说中第一次塑造了众多的普通劳动农民的典型形象。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也写过农民,但多半不是普通的劳动农民;有不少作品也塑造出农民的典型形象,但多半不是普通劳动农民的形象。《水浒》是著名的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但出现在作品中的农民英雄,先后都脱离了农村,不再从事农业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是一位难于逾越的伟大作家。其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古今中外作家作品难以比拟。本文试从鲁迅作品中"说"与"不说"、"忘却"还是"纪念"这两组二元对立的言说困境的角度出发,细读文本,结合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阐释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及其现代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史上《,水浒传》中塑造的英雄好汉家喻户晓,但笔者却对作品中的几十个女性形象给予了更多关注。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有效烘托了男性人物形象,而且使得整部作品更加生动、丰满,更有思想性、可读性和艺术性。笔者着眼于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对其艺术塑造特色作了深入剖析,深化了对当时社会心理和女性生活世俗状态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朴趾源作为朝鲜讽刺文人的代表,他的作品主要是以封建社会中的儒生为讽刺对象,揭露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种种社会矛盾。冷峻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诙谐幽默的描绘构成朴趾源讽刺文学的独特风格。同时,朴趾源还重视商业,关心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其作品有别于其他作品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现代文学的旗手一鲁迅先生。他的作品《彷徨》、《呐喊》成为我们新文学的奠基。受到国内外文坛的高度评价。在他描写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品中《孔乙己》当推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鲁迅先生在塑造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时,对服饰细节描写的巧妙运用,更可谓是独具匠心,彰显出文学巨匠惊魂惊梦的悲剧美笔法。  相似文献   

12.
人物形象塑造是是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图通过对几部文学作品中的少女形象的分析,探讨作家理想在人物形象上的寄托。京派作家沈从文的《边城》和《长河》,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几部作品虽然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同之处,即三位男性作家都在其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上寄托了自己一定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3.
<正>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作家,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作家,他那被郭沫若同志誉为“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似的作品,值得后人研究和探寻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谈谈它的典型意义及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体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1990年版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的两个小说单元,共选了八篇小说,其中有鲁迅的《药》、叶圣陶的《夜》、高尔基的《母亲》.这三篇小说分别塑造了三个母亲形象,三个母亲既有惊人的相似,又各具风采,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三位作家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和作品的不同风格,领略到它们诱人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药》、《夜》、《母亲》中塑造的三  相似文献   

15.
老舍和曹禺分别统领着20世纪话剧创作的不同时代,共同铸造了20世纪中国话剧的辉煌成就。目前,关于两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已经获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将二者话剧直接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还很少,至于具体到将其二人剧作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拿来比较分析的,尚未见到。文章从四个方面全面比较了"疯女人"李颜与蘩漪这两个特殊女性形象,以期由浅入深、以小见大,透视出两位作家对女性解放之路的不同理解以及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的不同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51):21-22
纵观俄罗斯文学史,很多作家从小视角切入,描写普通小人物的悲喜命运。赫尔岑在富有时代意义的代表性作品《谁之罪》中塑造的主人公别里托夫的形象便是如此。本文通过分析别里托夫这一人物形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脉络与主旨。  相似文献   

17.
韦瑟罗尔和菲尼克斯分别是美国南方女性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与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佳作《被遗弃的韦瑟罗老奶奶》和《熟路》中的老年女性。该文旨在比较韦瑟罗尔和菲尼克斯两位人物形象,从她们的人生经历,精神品质和形象内涵方面发现异同,并从叙事话语,叙事视角,叙事空间以及叙事手段角度探讨波特和韦尔蒂在各自人物塑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及产生的效果,从而发现人物形象的共性和个性,作家创作手法的共通及特色。通过比较,深化读者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同时充分感受波特和韦尔蒂相通又迥异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那被郭沫若誉为“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似的作品,值得后人研究和探寻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谈谈它的典型意义及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人学,所以文学必定要体现道德,同时,文学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道德倾向也与形象的塑造者密切相关。在这两个前提下,尝试分析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道德困惑,并结合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进行一种互动式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马海波 《考试周刊》2011,(75):24-25
马克·吐温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儿童形象成为伟大而不朽的艺术典型,尤其是"好孩子""坏孩子"形象更是引人争议。关注人性,释放天性,在"坏孩子"哈克·费恩身上马克·吐温表达了他的深邃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