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幼儿语言研究对语言学与幼儿心理发展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幼儿语言研究以语义语法学理论和元语言理论为指导,基于幼儿自然语料库,从幼儿的词汇语义和语义网络的建构着手,探索幼儿语言的习得和发展机制,进一步证实了个体语言发生学中的"要素离散化-图式结构化"理论和"语言符号-语境符号置换"理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语义范畴构建的过程就是其原型义项依照辐射方式和连锁方式向其他义项延伸扩展的过程,而每一个义项的衍生都具有某种语义理据性.二语习得中,原型范畴理论,和理据性分析有助于学习者架构语义联系网,使所学词汇表征意象化和具体化,拓展多义词的习得深度.  相似文献   

3.
同一语义资源可以在不同的语义范畴体现,各范畴成员的分布体现出渐变化、精密化。高职生英语基础薄弱,在不同语类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让学生逐步增强对不同语义范畴的渐变化和精密化的认知,构建出不同语义范畴的原型序列(sequence)和图形(figure)。  相似文献   

4.
简要概述了原型范畴理论的形成过程,并指出原型语义理论是它的进一步发展,然后以实证研究方式论证了原型语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树立学生的原型词义观、辐射观和隐喻观,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和自主学习意识,真正改变学生的多义词习得模式,从而大大增加多义词习得的数量,并提高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5.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两个理论,对介词多义现象的阐释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以介词around为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阐释其多义性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这两个理论运用于介词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研究发现:around多义的形成实际是一个由核心意义以其原型意义的静态图式和动态图式向其引申意义扩展,以及由空间认知域向时间认知域的映射过程。学生认识和理解介词around的语义范畴产生机制,能够提高长期记忆效果,最终有效提高介词around的习得效果。在介词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阐释其语义认知机制,帮助学生掌握多义介词的语义延伸,提高介词的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6.
日语词汇的多义现象十分普遍,多义词的语义范畴中包括中心意义和其他义项。依据原型范畴理论,从认知角度对多义词词义变化作原型性解释,有利于学习者掌握日语多义词的语义扩展机制,通过促使学习者对模糊语义动词的共起关系范畴化,加深对模糊语义动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王轶凡  郭鸿雁 《海外英语》2014,(11):118-121
多义词习得是英语词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该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学12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论证原型范畴理论对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2)原型义项促进了其他边缘义项的习得,辅助以语义网络图,大幅提高了多义词记忆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原型理论应用于语言意义研究开创了语义研究新路向——原型语义学。原型效应广泛存在于抽象的语义模型和具体的构式中,为知识组织形式和多义现象提供了统一的解释;但原型语义学同时也存在原型的多义性和原型识别的主观性等问题。原型语义学规避了理想主义和客观主义的研究路向,其源于现象学的体验哲学观可以解释其非离散性的语义观。  相似文献   

9.
王莲 《华章》2010,(23)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常见现象,也是造成外语词汇教学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从历时和认知的角度,原型范畴理论和概念隐喻的研究都为多义词语义范畴的形成和各语义之间的衍射延伸过程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在教学中,关注多义词的原型语义和培养学生的目的语隐喻能力,都是习得多义词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凌剑春 《文教资料》2007,(12):96-97
原型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经典范畴理论形成鲜明对立。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来解释语义模糊现象,从认知的角度证明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的语义具有模糊性。原型范畴化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在网络语境的建构中,在学习者、学习资源、学习系统和课程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如何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尝试对网络语境下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职与高职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是确保中职阶段学生向高职阶段英语学习平稳过渡的重要基础。针对中职和高职英语教学衔接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从注重中职与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有效衔接、注重中职与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注重中职与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等方面,对中职与高职英语教学有效过渡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英语课程又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不可或缺之一,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英语学习及英语教学有着多方面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二语习得理论出发探讨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的目的在于打破人对常规的既定感受,通过对熟悉事物的解构和重构来走出审美疲劳。从“陌生化”理论为停泊点启航,提出“陌生化”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建构的理论预设,并基于问卷调查提炼出高职生在英语学习场域中诸种特征。当高职生所携带的特征内化为高职英语教学对于“陌生化”的诉求,以“陌生化”为潜在动力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创新性实践演练必将成为解决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困境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利器之一。尝试对高职英语教学陈旧范式进行强突破,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陌生化”从而为高职英语教学转化为教学相长、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认知学的二语习得理论分析高职学生写作中的中介语失误.旨在了解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的心理发生机制和遇到的困难。我们收集了某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习作.借用了桂诗春等人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的错误分类和标记的方法.对学生的写作错误进行了标注和统计。从语言习得的双模式,记忆,语言学习三个过程的角度对这些失误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高职学生语言系统发展不完全.尚未完成句法化阶段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词法教学。优化输入,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认知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互动教学模式是交际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网络以其独特的交互性和趣味性,可给学生提供可以自主参与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动机,从而优化教学效果。针对高职英语的教学要求及其英语教学现状,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探讨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逐步实现义务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促招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尝试职业技能形成能力评估,建立完善职业学校退出机制;甄别中高职学校的发展状况,适时放开升格上档之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布局,发挥职业教育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职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要科学细致,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现实生活,教学手段的使用要灵活合理,教学资源的摄取要有拓展性。鉴于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教案设计应努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锋”等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迁移必然对英语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阐释迁移理论、分析母语在英语习得中的迁移现象,并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比分析,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积极引导,在充分理解母语语言模式上修正并建立起正确的英语语言模式;采用原版教材,激发英语学习兴趣;鼓励课外阅读,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从而达到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率的大幅度提升,出现了全国性的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感受到了办学的危机,必须在原有的高招模式下,调整与改革高职院校的招生政策,逐步扩大中职学生“推荐免试”升入高职院校的机会,将“注册入学”作为中职学生对应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途径,建立起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有机衔接的办学机制,使高职院校获得充裕而稳定的生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