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三十年代郑振铎在文学报刊编辑方面最大的贡献,是他倡议创办并参与主编了《文学》月刊。关于创办该刊的动因,茅盾与黄源的回忆文章中都已谈到。总起来说有两点。一是“左联”成立后,曾出版过《萌芽》、《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但都未久即被国民党当局禁止。“在一九三三年‘左联’的文艺刊物,要公开地、长期地出版,已是不大可能了。但文艺杂志是文艺战线的重要阵地,‘左联’自己办的文艺杂志已无法出版,出路何在呢?采取什么政策,什么方式才能不仅继续战斗,而且扩大战线的范围与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每个革命的文学家的思考。二是一九三二年初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炸毁后,《小说月报》停刊,不久商务当局恢复了  相似文献   

2.
虽有吹捧阿谀之嫌,并且也知道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文学自由谈”并不表明可以十分自由地谈文学——我还是要说:《文学自由谈》这本刊物办得真是越来越好看了。 读了登在这本刊物上的《自由之圈儿有多大》,“感觉”非常好。别的且不说,单看作者这么几句话:“我每每从报刊上读到一些文学写作者们自称为‘作家’,感觉挺别扭。‘作家’是一种尊敬的称谓,因此只适用之于‘他称’,而不宜用为‘自称’,就譬如无论多么高级的‘科学家’,人家可以这样称呼他,他不宜这样自称。”好长时间没有读到这种让我特别为之一动的文字了,正如鲁迅所…  相似文献   

3.
杂志的风格     
杂志的风格是杂志的生命。一份杂志创办以后,应该展现与众不同的风采,才有可能以自己的花色和芳香吸引读者,在杂志的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与人雷同,别人取代了你的位置,你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韬奋总结办《生活》周刊的经验时曾说:“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的精神。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这种尾巴主义的刊物便无所谓个性或特色;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千人千心,百人百面,杂志也一样,应该不苟同,不盲从,自…  相似文献   

4.
(一)先说爱情1977年夏天,我写出了《班主任》,以短篇小说的形式,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的孩子"的沉痛诉求,作品在当年《人民文学》杂志11月号刊发后,引出了一个纷纷以小说形式表达清算"文革"恶果的潮流。1978年5月,卢新华在《文汇报》发表了《伤痕》,使这个潮流获得了一个恰如其分的符码:"伤痕文学"。《班主任》、《伤痕》以及这个文学潮流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可。  相似文献   

5.
《人文六讲》一书从文学、电影、音乐和建筑入手,探讨人文在今朝的意义和价值,力图重新唤起社会的人文认知,读来发人深思。李欧梵先生开篇就向读者介绍了何为"人文",他说:"人文指的是和人有关的东西。‘文’的古意是‘纹理’,也就是形式和规则,儒家传统也一向以‘人’和‘文’为依归,人文就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这是不解自明(self-evident)的真理。  相似文献   

6.
资讯     
《出版广角》2013,(23):94-96
[评刊]寻找独属于自己的风格文/宫立文学研究者吕叔湘先生曾说:"《读书》有《读书》的风格,这就不容易。很多杂志没有自己的风格,什么是《读书》的风格?正面说不好,可以从反面说,就是‘不庸俗’……可是‘不庸俗’要自然形成,不可立意求‘不庸俗’。那样就会矜持,就会刻意求工、求高、求深,就会流于晦涩。"我想以"与中国出版同步,为中国出版服务"为宗旨的《出版广角》也不例外,也应当思考是否拥有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如何才能"不庸俗"。  相似文献   

7.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史上的典型成功个案,翻译文学杂志《中国文学》与《译丛》在出版定位、译介内容、翻译主体与出版发行等方面,探索出了可资借鉴的运营模式。毋庸置疑,对于当前正在孜孜探寻翻译出版模式的"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宏伟战略而言,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贝叶丛书与张静庐 20世纪30年代,张静庐办的上海杂志公司以发行定期刊物为特色,如《中流》、《作家》、《译文》等,多进步文艺刊物。1935年秋起,又兼营出版事业,推出了多卷本的《中国文学珍本丛书》。参加丛书校订工作的有阿英、施蛰存等,题跋或题签者还有沈尹默、郁达夫、周作人等。丛书计划第1辑共50种,打出“丛书杂志化,珍本大众化”的口号,每周出  相似文献   

10.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5):57-58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露布文:檄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说的是大才子袁虎倚着即将出发的战马为桓温起草檄文,立等完稿。后以“倚马可待”四字成文,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例如唐·李白《与韩荆州朝宗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八岁即能属文,十岁便娴诗律,下笔数千言,倚马可待。”老舍《AB与C》“:这才知道写作的难处,再也不说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了。”巴人《谈写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中国古时写文章的人,也有以为写文章非天才不办的。所谓‘倚马可待’‘一泻千里’,这一类形容天才的成语,不知有多少。”  相似文献   

11.
1982年9月,在台北办了10年之久的书评杂志《书评书目》停刊了。3年后,台北的另一家知名书评杂志《新书月刊》也正式宣布倒闭了。于是,书评界哗然。1986年书评家应凤凰写了一篇题名为《现代文学的‘书评’书》的文章,台北《自由青年》第76卷,介绍了50年代至70年代在台湾出版的书评别集。这就是司徒卫(祝丰)的《书评集》(中央文物供应社1954年版)和《书评续集》(幼狮书店1960年版,后合集为《五十年代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第1期《新闻记者》杂志刊出《2003年十大假新闻》,在传媒界引起很大反响,《新民晚报》、《新民周刊》以及各大网络媒体纷纷转载,业内专家、时评作者也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已引起高层主管部门的重视。1月6日,《新闻出版报》发表该报副总编辑孙月沐(朽木)的文章《新年重敲“警钟”声》提出:“假新闻,就是坑害读者,制造新闻假货的‘主观故意’犯错,就好像市场上那些制造假药、假食品坑人害人的人一样,居心大有问题。细分起来,这里,有的是捕风捉影,不加调查而致;有的,是明知故犯,追求‘轰动效应’和‘卖点’所致;有的,则是不择手…  相似文献   

13.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而《太平御览·珍宝部》引作:"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伪辞曰……。"王念孙在《读书杂志·史记》中相当自信地认为应从《太平御览》。他说:"‘伪’上本无‘为’字。‘伪’即‘为’字也……后人误读‘伪’为‘诈伪’之‘伪’,故又加‘为’字,不知无其事而为之辞,即是诈伪,无庸更言伪也。"王念孙认为"‘伪’即‘为’",并举出了十八条书证。王念孙学问渊博,下笔审慎,但在"伪辞"还是"为伪辞"的问题上轻率了一些。他所提出的书证经过分析也可以一条条被驳倒。  相似文献   

14.
研究香港文学,最重要和最需要的入门书,莫过于一本香港文学书目了。目录之重要,正如现代文学史家郑振铎在为孔令境《中国小说史料》作的序中所说:“未有升堂入室而不由门循径者,也未有研究某种学问而不明了关于某种学问的书籍之‘目录’‘版本’的。而于初学者,这种‘版本’‘目录’,尤为导路之南针,照迷的明灯。”但这方面的书,过去一直没有。国内没有,香港也没有。香港青文书屋于今年1月推出的《香港文学书目》填补了这一空白,从研究需要来说,对于这样一本书,真是盼望已久了。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年12月12日刊登毛志成《〈红楼梦〉的“负效应”》一文,提出“《红楼梦》最大的负效应之一,便是倡导了‘雌性文学’(姑且如此称之),并使其那种十分绚丽的偏颇性、片面性、混沌性绵延至今,乃至使今天的许多华语作家仍在伪‘女性解放’中盲游”。文章还说,《红楼梦》“所发现、所承认的‘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美’,只是:1、异性美;2、奴性美。书中的林黛玉,全部‘美’都来自一个光源,即对贾宝玉一个人的忠诚、挚爱,此外并未做过什  相似文献   

16.
这题目是看了鲁迅的《花边文学,‘大雪纷飞’》有感而发的。一次,我看专题节目稿件,其中有一篇散文,令我难以忘怀,特别是文中对于‘早春’天气的描绘,给我的印象尤深。这里‘早春天气’是我概括出来的,作品本身只字未著,也没有言及  相似文献   

17.
早在1872年,上海《申报》在新闻之后附载诗词,可以说是报纸‘副刊’的前身。1911年,《申报》正式开办了‘自由谈’副刊,影响非常大。以后各报仿效,成为报纸必备的一栏了,也出现了一批专为副刊写作的专栏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916年8月创办于北京的《晨报》副刊颇有名气。《晨报》创刊时就办有副刊,但开初的内容比较陈旧。1919年2月7日《晨报》副刊改变了内容,突破了原先那种低级趣味的圈子,增辟了《自由论坛》和《译丛》专栏,成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阵地,在当  相似文献   

18.
赵国妮 《青年记者》2010,(12):54-55
《现代汉语词典》对标题的定义为:“标明文章、作品内容的简单语句。”这也是我最初对标题的认识,后来从事编辑工作才渐渐清楚,这只是最基本的。《知音》杂志副总编雷一大在接受采访时说:“文章的标题是一张报纸、一本杂志甚至是一本书留给读者的一个决定性‘印象’。读者选择报刊书籍,通常是‘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80后作家纷纷办起杂志,文学偶像的光环似乎正在夺取传统作家的地位,他们办的这些杂志是否会重新洗牌中国的文学杂志,偶像文学杂志对现实文坛造成了哪些冲击?本文主要从研究当下最热门的《大方》(安妮宝贝)《文艺风赏》以及郭敬明的《最小说》等青春文学杂志入手,讨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究竟还应该留下什么?我们是需要文学圈还是生意场?  相似文献   

20.
《老圃遗文辑》。杨阴杭著,杨绛整理,钱钟书题签。繁体竖排,硬面精装,45万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印数3千册。 杨绛先生在该书前言中论述道:“我父亲杨阴杭(1878-1945)字補塘,‘老圃’是他常用的笔名。所谓‘遗文’的‘遗’,不是‘遗留’的‘遗’,而是‘遗失’的‘遗’,捡拾到的只是一部分。”《老圃遗文辑》中除—篇长文辑自《东方杂志》外,其余文章全部辑自于《申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