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教方法 读破卷──“九义”教材初中语文第二册前四单元自读课文教法探究褚耀红“九义”教材语文初二册前四单元训练内容呈阶梯式渐进过程,分别是记叙要素、记叙顺序、记叙中心、记叙详略。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对各单元自读课文进行扎实、活泼、有序的学习,笔者采用“...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目的是反映社会生活,作者描写环境,刻画人物,记叙事情,目的在于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评价。学习课文,要通过作者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也就是中心意思。要能够根据材料的取舍、内容的详略来分析文章的中心意思。一般来讲,对中心有表现力的材料用墨较多,记叙较详;与中心无关的内容,都要舍弃。分析课文的中心时,就应该去抓课文重点写的、详细写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五篇课文,其中两篇讲读课文:《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三篇自读课文:《童区寄传》、《刘东堂言》和《孙权劝学》. 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重点是:1.记叙战争的方法;2.判断句式;3.“夫”的用法,4.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5.疑问语气词的用法。根据这五个学习重点,结合本单元课文大多为记史作品的实际,单元突破口应选择为记叙历史事件和表现历史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揭示课题1.出示标本,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一只什么鸟吗?麻雀这种鸟体态并不优美,羽毛也不漂亮,叫声更不是那么清脆悦耳,它只是一只平常的小鸟,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然而就是在这种普通的小鸟身上,却发生了一段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麻雀》.(板书:麻雀)2.揭示教学目标(略).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记叙的是发生在哪几个动物之间的事情?板书:猎狗 小麻雀 老麻雀2.教学l、2两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5.
在讲《一件珍贵的衬衫》时,我考虑到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学的第一篇记叙文,于是就把“明确记叙的要素,明确记叙一件事情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思考:1.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2.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  相似文献   

6.
教学要求这个单元编入了六篇课文和一个单元练习.六篇课文中,有两篇是精读课文,三篇是略读课文,一篇是自读课文. 在写的方面,这个单元要求着重学习、了解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学习掌握记叙的要素;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安排记叙的顺序,选用适当的叙述人称;围绕表达中心选取典型材料,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等.读的方面,在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懂得学会使用默读和跳读这一读书方法. 重点和难点这个单元由六篇记叙文组成.记叙文主要是运用叙述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已经讲了有关描写的基本表达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共五篇课文,两篇讲读课文是:《我的老师》和《挺进报》;三篇自读课文是:《橘子》、《山的那一边》和《刘胡兰慷慨就义》。 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重点,前一篇是:一、记叙的要素,二、词义的辨析和推断;后一篇是:一、记叙要素在文中的运用,二、词义的理解和推断。依据两篇讲读课文的四个学习重点,本单元教学选择的突破口,笼统地说应该是:记叙的要素——人物、地点、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重点词句;2.培养学生适当提高阅读速度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过程师:“开国大典”这一天是中华民族最辉煌的一个节日。这一天,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请齐读课题。(生齐读)师: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生:一个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的典礼。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大典盛况的?生A: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也就是先写大典前,再写大典中,最后写大典后。(师板书)生B:课文是按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9.
目的:培养复杂记叙的能力(重点是确定中心、选材、组织结构的能力)。对象:初学复杂记叙的学生,如普通中学三年级或高中一年级。教学时间:十教时基本方法;分步练习,先分写后合写,先简单,后复杂;写作教学与课文讲读教学交叉进行,并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对这类体裁课文进行教学,既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要按照学生“感知文字→理解内容→抽象意义”这一阅读心理过程,莫要“因文定法”,根据其体裁特点确定教法.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的要素、记叙的事件和事件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据此,可以把这种类型的一篇课文的教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初知事情大意阶段→深入理解事情发展顺序或过程阶段→归纳事情所反映的中心思想阶段.下面以五年制八册28课、六年制十册16课《草船借箭》为例,对此类体裁课文的教学方法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单元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记叙各有侧重,文章的主题也不一样,但五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思想性较强。因此,本单元教学要与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课文的学习,启发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努力为建设四化掌握过硬本领。课文教学中,要强调写人的记叙文的一般写法,让学生掌握顺叙、倒叙、插叙等记叙方法。本单元教学可采用读、写结合的办法,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人物的记叙文。本单元教学课时十  相似文献   

12.
《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大家非常熟悉的经典课文。但教学思路和方式的改变,却让我得以完成一节简约但不简单的公开课教学。细细回味,有以下几点感触:一、学会提炼,设计简约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设计中如何删繁就简,突出中心,落实目标呢?在李校长的精心指导下,我紧扣课题中的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突破口 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夹叙夹议的方法,这既是本单元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突破口。 应当以单元知识短文为纲,以本单元的课文为例,以讲读课文带自读课文进行单元教学。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懂得在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时,如何切实把握记叙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在写作时,如何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如何安排段内层次。  相似文献   

14.
一、记叙文1.通过抓记叙要素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事件。在找人物要素时,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明确谁是主人公;在概括事情经过这一要素时,可以根据“谁”“、干什么?”这一问题来概括。如果文中写了好几件事,就可以根据它记叙的顺序依次归纳出来。这样就能快而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在学习初一上学期《我爱读书》时,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觉得其内容较杂乱,就可引导学生找出表时间的词语,并看看在这些时间里“我”是如何读书的,即找出“我”爱读书的具体表现,然后再概括板书如下:2.通过文中的记叙和描写来了解文章的中…  相似文献   

15.
江涛 《云南教育》2000,(23):38-38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并选准训练的切入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课题切入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一些课文的标题用精练的词语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事件或主题。教学这类课文可以从课题切入 ,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教师从题目切入教学 ,学生通过质疑 ,自己制订学习目标 ,自己学习领会 ,互相讨论释疑 ,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伟大的友谊》一课 ,学生读题后会…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是全册记叙文的重点单元。知识短文《记叙中心和材料》应统帅三篇记叙文的教学。瞻前顾后,在知识链条上是承前启后的:初中第一册的记叙文,着重认识记叙的要素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记叙的事物比较单纯;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虽然都是真人真事,但是事例多了,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成为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登上了这个知识阶梯,为尔后第三单元,即小说单元中理解并学习在众多人物关系中写好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定要争气》(六年制五册第10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 ,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童第周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争气”的 ,难点是体会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教学时要抓住“争气” ,统领全文 ,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一、抓“争气” ,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前提。教学中要抓住“争气”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课题设疑…  相似文献   

18.
一,自学目的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显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革命精神;抓住主干,记叙一个复杂事件的写法.二、自学提示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战斗过程的?试按故事的发展顺序简括消灭“老虎团”的经过。提示:全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把战斗的过程记叙得井然有序,层次清晰.先写我军奉命吃“虎”(序幕)——再写设网缚“虎”(发展)——最后写总攻灭“虎”(结局)。  相似文献   

19.
统编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强调构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从三年级开始,每单元至少编排了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显性特点是课题序号旁边用了""标明,课题下面的学习提示明确了本课文的学习内容,有的略读课文中还有"泡泡语".本文旨在探求略读课文的教学路径,提高阅读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一、看图引文,悟出中心。教学伊始.教师先让学生看“猴子爬竿”图,激疑:这只猴子在干什么?你看过哪些动物的表演?人们把动物表演的节目叫做什么?(板书“马戏”)表演马戏的动物都是经过特别训练的,所以表演得非常精彩(板书“精彩的”)。课文写了哪些动物精彩的表演?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讲解第一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交代了什么?(时间、人物和事件)课文开头紧扣课题“精彩”二字,“精彩”是课文的中心,这样利用图片,引出课题,再围绕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