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舞蹈比赛、古筝考级、才艺大赛……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一名五年级小学生从三岁第一次登台演出以来,参加的各式演出和比赛已不下百场,“怀揣”各式证书44份,他的父亲说:“我们不想失去任何一个孩子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因为每一份证书的取得对孩子都会有所触动,相信孩子会明白我们的苦心的。”精明的现代人,从胎儿还未离开母体开始,已经为之设计着人生蓝图。别人进重点,我家孩子不能入普通;别人上奥数,我家孩子怎能“1、2、3”;别人啃外语,我家孩子也要“ABC”……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过…  相似文献   

2.
许丽 《青年教师》2004,(7):46-46
舞蹈比赛、古筝考级、才艺大赛……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一名五年级小学生从3岁第一次登台演出以来,参加的各式演出和比赛已不下百场,“怀揣”各式证书44份,他的父亲说:“我们不想失去任何一个孩子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因为每一份证书的取得对孩子都会有所触动,相信孩子会明白我们的苦心的。”  相似文献   

3.
许丽 《家教指南》2005,(11):19-20
舞蹈比赛、古筝考级、才艺大赛……让孩子们应接不暇。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一名五年级小学生,从三岁第一次登台演出以来,参加的各式演出和比赛已不下百场,“怀揣”各式证书44份,他的父亲说:“任何一个可以使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我们都不想失去,因为每—份证书的取得,对孩子都会有所触动,相信孩子会明白我们的苦心。”  相似文献   

4.
虽然好多孩子愿意在一起,但却不愿意到学校;很多学生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却不愿意学习;很多孩子喜欢读书,但不喜欢语文课;孩子们同伴间说起话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可在老师面前却是谨言慎行、木讷寡言……我们的学校究竟怎么了?我们的学校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国家督学、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先生主持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学校行动计划”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何谓“新学校”?何谓“新学校行动计划”?李希贵在“新学校行动计划”启动会议上作的演讲,全面解答了这个问题。现将演讲稿整理发表如下,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很多孩子愿意在一起,但不愿意到学校来;有些孩子喜欢语文,喜欢读书,但不喜欢语文课;有些孩子喜欢活动、热爱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孩子们非常愿意表现自我,与同学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可是在校园里、在课堂上却谨言慎行……他们来学校不  相似文献   

6.
《小读者》2013,(1):71-71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爱的“心”从未变过。而爱的年轮和我们年龄一样在增长着。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襁褓婴儿成长为可爱的少男少女;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蹒跚学步成长为茁壮的运动健儿;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咿呀学语成长为朝气蓬勃的读书郎……我们的爱不止,孩子的成长不止。然而,在孩子成长的备阶段中,我们到底该怎样爱孩子?一位母亲问女儿,“你最喜欢爸爸妈妈怎么爱你?”小女孩两岁时回答说:“爸爸抱抱、妈妈亲亲。”四岁时说:“我要爸爸妈妈都陪我看动画,轮流给我讲故事。”六岁时说:“喜欢妈妈说‘哈哈!这事你做的真棒!’;喜欢爸爸说‘走,我们带妞妞和叔叔家的小帅一起郊游去’。”九岁时说:“我不喜欢妈妈老盯着我学习,不喜欢妈妈总把我和别人比;不喜欢爸爸总说‘我很忙,等爸爸有空了一定参加你们学校的活动、一定陪你去看动漫剧……’”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大人把孩子当成“宠物”来逗乐。有的大人喜欢捏捏小孩的脸蛋,夸赞他好可爱:有的大人喜欢让孩子在别人面前表演节目,孩子不愿意就觉得很丢面子。我的侄女也会被大人要求表演节目,她的性格相对内敛,  相似文献   

8.
“从小我就有个宿敌,他的名字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上学期开学后,人人网出现了一则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热帖,短短几天浏览量已破万,不少学生跟帖纷纷讨伐“别人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在我家正对大门的墙壁上,贴着一棵彩色塑膜剪成的树——棕色的树干、黄色的树枝、淡绿的树冠。这是我们给孩子种植的一棵“成长树”。孩子7岁了,教育他成为我们的一大难题。对于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我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每个孩子都喜欢鼓励,何不给孩子种一棵“成长树”,让孩子随时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呢?  相似文献   

10.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11.
应该没有人是天生愿意跟别人承认“我们家很穷”这个事实吧! 因为每个人都很不愿意让别人看不起啊!我最早对于“我们家很穷”的这个事实的学习,是因为我常去我的堂弟阿松的家里玩。他们家有很多奇特的糖果、玩具、故事书……噢!应该说他们家有的东西,我们家几乎都没有。  相似文献   

12.
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么,年幼的他们,该更不知道“烦恼”二字如何书写了吧?我们就这样,理所当然地“剥夺”了孩子的烦恼,但我们的孩子,真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无忧无虑吗?妈妈总是没时间陪我,爸爸总喜欢拿我和别人比来比去,为什么幼儿园里的小伙伴,总不太喜欢跟我玩?……孩子的烦恼,  相似文献   

13.
<正>毕业后,我去了乡村中学做实习老师,遇上了一群印象深刻的孩子。一次,我给孩子们布置作文: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章篇幅长短不拘,文体无要求,自由发挥,只要是熟悉或喜欢的动物皆可。孩子们听完我布置的作业后,立即在讲台下聒噪起来。课堂开放,孩子们非常活跃,不少孩子开始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我家的小狗毛色漂亮、爱撒娇……”“我最喜欢大老虎……”“我家养了一只小兔子,  相似文献   

14.
一位家长来信说,前不久他为孩子的生日送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可是,孩子却不愿意接受他的礼物,孩子说,只要爸爸妈妈以后别老拿他与别人比,就是最好的礼物。本来,他们平时拿孩子与别人比,是为了鼓励孩子。可没想到……那家长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究竟是好是坏?为此,我们走访了几位家长和相关专家,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家长张先生(来自山东):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不可能所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也不可能都上同一所大学,干同样一个工作。所以,你不能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比,而应该与孩子一起,去发现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洪亚臻 《教育导刊》2003,(11):44-45
案例一:春天的小山坡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小山坡上,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草地上打滚、追逐,他们发自内心地抒发着:“哇,太舒服了,太好玩了!”有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则边走边采集他们喜欢的野花,告诉同伴: “我采了一束好漂亮的花,有红的、黄的……”有的孩子跑到高高的坡上远眺,“指点江山”:“这是我家,那是小学……”;有的孩子挽着  相似文献   

16.
王渭 《家庭教育》2006,(8X):28-29
“老师,再见!”“阿姨,早上好”“叔叔,谢谢!……有礼貌的孩子人人喜欢,可我家孩子就是特别害羞,见到人小脸就会羞红,更别说让她主动叫人了,这可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被大家喜欢,所以,只要教养得当,“小淑女”,“小绅士”就在你身边。[编按]  相似文献   

17.
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一家人不知怎样宝贝才好。孩子渐渐长大了,可他从来都不会想到除了别人照顾他之外,他还需要关心别人。慢慢地,孩子有些习惯连我们自己也看不顺眼了。饭桌上,见到自己爱吃的菜,孩子就说:“我要吃!”爷爷、奶奶忙不迭地把那份菜直往他身边推,口里说:“你吃,多吃点,我们不吃了。”我们意  相似文献   

18.
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谁不希望被别人赞美?喜欢听赞美,似乎已成为人的一种天性。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可见,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但让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长期的养尊处优,让他们习惯了挑剔周边的一切,总喜欢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不管什么都要说得自己比别人好一点、多一点。有种不占上风誓不罢休的偏畸心态。  相似文献   

19.
“老师,再见!”“阿姨,早上好!”“叔叔,谢谢”……有礼貌的孩子人人喜欢,可我家孩子就是特别害羞,见到人小脸羞红的,更别说让她主动叫人了,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被大家喜欢,所以,只要教养得当,“小淑女”、“小绅士”就在你身边。3岁~4岁的孩子都特别喜欢通过学习掌握新技能来取悦家长,这个时期是强调礼仪的关键期。童年期形成的好的礼貌习惯是将来儿童形成好的社交关系、赢得他人尊重的重要保证。良好的礼貌习惯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懂得礼貌对人的人,别人就不会尊重他,在人际交往之中就会产生许多摩擦,也会失去许多朋友。…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经常能听到家长和老师抱怨:我家的孩子注 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爱发脾气;上课不认真听讲,发呆神游,坐不住,甚至离开桌位;小动作特别多,喜欢招惹别人,影响他 人上课;看书容易漏字、漏行,不喜欢开口朗读;写字不在格子 内,甚至倒着写字;做事情没有规则感等。这种现象,我们叫 做: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