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一节渗透数学思想的复习课为例,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理念,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将"问题解决"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在数学问题引领中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问题解决",强化"数学思考",体验"学习评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数学问题特征及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的一种潮流,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全世界都出现了一种比较显著的趋势,即将问题探究引入到教学设计中,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向于问题探究式学习,课程改革遵从"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设计理念,将问题解决作为显性课程纳入教学过程中,以此作为"主题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载体.  相似文献   

3.
培养数学的元认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认知就是对思维与学习的认识和控制,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认知产品或各种与认知有关的事物的理解.元认知对数学问题解决的作用体现在元认知能修正数学问题解决的目标,能激活和改组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能强化解题者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主体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的认识水平,有效实现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动力源,数学学习过程离不开问题的指引.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学实际巧妙地设计问题,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深刻地理解知识,打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日常问题的解决不同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完全脱离日常问题的解决,学生走进社会以后,会觉得在学校学习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对他们没有一点帮助.所以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经验,有利于日常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度等,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数学发展史表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发展过程的基本模式.数学问题起源于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沃土.余姚市实验学校于2003年开始实验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经过5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校本化的"敢问、会问、善问"的"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校本化的"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师生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的提出高中数学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伴随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概念,理解数学规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际教学来看,许多教学目标的呈现没有层次性,完全以知识框架主线,体现了知识体系,没有学生能力阶梯性的体现.有些学生的学习还仅仅停留在识记阶段,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只能简单的"模仿",能不能解决问题取决于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和该类问题"偶遇".再反观教学过  相似文献   

9.
正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这实际上指的就是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元认知作为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能提升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从而为数学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构“问题性教学”培养问题发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数学"问题性教学"的涵义 数学"问题性教学"的基本理念是:(1)完整的数学学习应包括"学问"与"学答"两方面,数学学习的核心应放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2)数学教学应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应是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应是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3)学生总被要求解决他人所提出的问题也是一种仆从型灌输型的教育;(4)教育应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既保证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发展学生"创造性学力".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几何能力、推理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紧紧跟随课堂,提升数学课堂效率。问题导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从而解决数学问题。阐述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提出运用的措施,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数学思想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数学发现、创新的关键和动力,抓住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根本所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并且有效地能加以归纳和总结,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的奥妙,领会数学的真谛,抓住问题的本质,提高解题能力.一、转化思想转化思想就是将不熟悉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数学问题来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数学问题时要善于分析该问题的结构,通过"拼"、"拆"、"合"、"分"等方法,将之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已不再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使用所学得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数学学习中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能力。在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教育形势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理念的形成,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其根本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解决数学情境中的各种问题,问题解决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科素质,在数学探索、发现和创新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题、分析、解决、反思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时优化数学思维品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谓"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拓展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建立一种以活动促进发展,以开放性解决问题为基本策略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数学学习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决定学习的方向、深度,问题提出的质量决定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适时恰当的提出问题,给学生提问的示范,可使学生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中,将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与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等作为并列的教学目标,其地位是显然可见的。学生在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技能方法等来实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调动相关知识的联动,会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对学习情感、自信产生正促进。因此,尽管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有时候是显性的,有时候是隐性的,但它的确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