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就是教育     
吴全民 《科教文汇》2013,(15):27-27
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师爱的观念,因为爱是一种意识,是一种信任,是一种良心,是一种积累,是一种力量。爱就是一种教育,每一个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爱是教育之本",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爱的奉献,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师最基本的品质。教育之爱的核心是爱学生。教育之爱集中体现在师爱上。责任是教师永恒的承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教师要把爱与责任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聂乃贞 《科教文汇》2010,(32):4-4,9
当好一名教师,"师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浸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这种爱,促使教师无代价地对学生赋予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师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因为师爱不仅是我们每个教师出于职业的爱,更因为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教师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未来负责、一生负责!  相似文献   

5.
王敏 《科教文汇》2011,(8):56-56,85
教师是实现教育这一使命的使者.教师要能够很好完成这一使命,必须有爱,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本文重点探讨教师之爱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有一个逐步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从教师到学生都有陌生之感,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和正规学校教育的组织纪律约束等,构成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应从哪些方面帮助一年级新生过好入学适应这一关?我认为,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教师对新入学儿童倾注满腔师爱师爱是师德的重要体现,也是一种比母爱更崇高、更具有社会内涵的情感。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血缘之爱、一己之爱,而是体现着职业情怀、社会厚望和祖国重托的深沉的挚爱。在新入学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是最神圣、最纯洁、最权威的。教…  相似文献   

7.
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孙怀忠 《今日科苑》2009,(18):231-231
每个人都有对爱的需要,这种需要已经不仅是一种动物的本能,而是人所特有的社会心理需要。一个学生得到教师的爱,就是得到了赞许、表扬和奖励,这种爱会进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孙怀忠 《金秋科苑》2009,(18):231-231
每个人都有对爱的需要,这种需要已经不仅是一种动物的本能,而是人所特有的社会心理需要。一个学生得到教师的爱,就是得到了赞许、表扬和奖励,这种爱会进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教师,对于我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引用女诗人舒婷的话———爱你,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足下的土地。爱你,不仅爱站在讲台,享受受人关注的那份虚荣感,表现自我的讲台着实迷人,也爱那种用心灵启迪心灵,精神感化精神的伟大、智慧,这种体验是极好的。  相似文献   

11.
陈凤爱 《知识窗》2013,(3):66-6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教师的情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能形成反馈.使爱在师生之间流淌.即“动情效应”.它能使师生的人格得到升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潜能。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艺术!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笔者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学生越来越个性、自主和复杂化,班主任作为专业化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管理好班级,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需要班主任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更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无私的爱可以融化学生冰凉的心理防线,架起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为班主任,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将爱无私地撒播到学生的心田,是我们班级管理工作中永不失效的法宝。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艺术!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笔者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学生越来越个性、自主和复杂化,班主任作为专业化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管理好班级,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需要班主任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更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无私的爱可以融化学生冰凉的心理防线,架起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为班主任,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将爱无私地撒播到学生的心田,是我们班级管理工作中永不失效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姜丹 《知识窗》2012,(8X):72-72
<正>巴特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美德。师爱对学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所以,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也谈师爱     
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去挖掘师爱是什么这一问题,以供大家指正。即师爱的内涵不应该是一种喂养性质的爱,而应该是一种智慧和理智的爱;高尚的师德是师爱的灵魂,决定了一个教师是否肯付出自己的爱;师爱需要渊博的知识,它只有与知识相结合才会产生教育的威力;作为师爱主体的教师,他的角色如产生偏差,将会影响师生的关系,甚至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青山 《今日科苑》2005,(12):I0001-I0001
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我们教师的天职。其实,老师对学生的爱实际上是一种爱的集合,它应该包括世界上除了情爱之外的所有的爱,表现出来的有和风细雨式的、有急风暴雨式的、有恨铁不成钢式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这种爱的时候更需要讲求艺术,爱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7.
也谈师爱     
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去挖掘师爱是什么这一问题,以供大家指正.即师爱的内涵不应该是一种喂养性质的爱,而应该是一种智慧和理智的爱;高尚的师德是师爱的灵魂,决定了一个教师是否肯付出自己的爱;师爱需要渊博的知识,它只有与知识相结合才会产生教育的威力;作为师爱主体的教师,他的角色如产生偏差,将会影响师生的关系,甚至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郑小军 《科教文汇》2009,(30):15-15
教师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师德,师德的灵魂是师爱。所谓师爱,一般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爱的简称,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教育之船只有借助于感情之水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亲情、友情、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无一不让人们用生动的语言来反复地表现与吟诵,在这些感情中,有一种让人感到最真切、最纯洁、最朴实的情感,那就是幼儿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师幼情感。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玲 《科教文汇》2013,(23):183-183,185
作为教师,我们更多地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体谅他们的感受。教师给予学生爱的形式多种多样,适当地给学生"面子",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又何尝不是一种爱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