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法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书法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郑有海 《青海教育》2014,(11):34-34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开展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书法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续的一种方式,书法是一门中华文化课,而不是一门艺术课。书法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的传授与学习得以实现的,中小学生是接受这种传承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学习书法应该从小抓起。教师可以书法教育为立足点,遵循汉字书写法则进行书法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有章法较系统的接受书法教育,训练书法技能,涵养书法文化。  相似文献   

4.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书法随汉字的产生而产生,汉字始,书法始。低年级的书法课堂教学是书法启蒙教育的主阵地,通过硬笔书法教学与软笔书法教学兼顾的课程实施,在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实用能力的同时,渗透美感教育,达到从小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升文化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书法教育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无论是从书法教育的载体——汉字自身来说,还是从传统文化来看,汉字书法无不包蕴着巨大的审美因子。寓美育于书法教育中,有助于构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开展书法教育有助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审美趣味,陶冶学生情操修养。当下书法教育严重缺失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使传统的书法艺术教育回归到正常轨道。让书法教育回归语文教学的怀抱,把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传承给学生,是历史赋予语文教师的一项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7.
俞兆兵 《成才之路》2020,(8):126-127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当之无愧的瑰宝,其以汉字为主要载体,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书法大家留下了经典传世之作,承载了历史之厚重,彰显了艺术之美好。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相依而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学生的书写现状,能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章对书法教育走进语文课堂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育部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将书法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书法是我国国粹,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书写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因此,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书法教师、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努力在提升自身书法水平的基础上,多指导学生书写,保障学生书写时间,提升他们的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汉字是代表中国的徽号;中国书法是走向世界的最高艺术;书法教育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好素材;学习书法是振兴民族文化的需要。书法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南于电脑技术的普及,打印机运用越来越广泛,汉字的书写却越来越不被重视。加强对学生书法审美情趣的培养。指导学生回归祖国传统的书法文化,让学生的书法审美追求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是现阶段中学语文书法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书法作为汉字的基本书写艺术和文化历史传承,具有了漫长的演变历史发展历程,并在文化思想继承中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艺术学科.通过普及书法教育课程,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审美情趣、道德修养、爱国情怀等的教育熏陶,塑造现代社会学生真善美的品质追求、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品质.然而当前现代化科学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导致电脑和手机的普遍发展,人们大部分的交流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过程中写的过程越来越少,甚至由于长期很少书写、动笔,存在看了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减弱的现象,为了继承并发扬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的历史文化,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则必须要进一步中小学的书法教育课程,普及书法教育的重要性,探索普及书法教育的对策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一门艺术,它能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人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还明确指出: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对于在青少年儿童中普及书法教育,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和书法欣赏能力、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雪松  李小兰 《教师》2013,(19):20-21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的见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文化、气质、修养和审美情趣。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77):152-153
书法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汉字书写技能,用传统的笔墨来表现传承千年的汉字文化,还能让学生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不断了解我们的汉字和汉字的书写艺术以及书写者的特征,进而陶冶性灵,寻找、发现、创造美感,丰富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水平,并通过对书写者人格、气质、审美情趣的了解,以高尚的人作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积极的、健康的、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在小学进行书法教育,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书法教育在小学课堂的开展效果却并不理想。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下,开展书法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字。通过识字写字,学生能够接受文化教育,书法教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汉字与书法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品位,书法教育有其他学科教育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小学教学中进行书法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层次,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对传统审美理想与要求有初步的认知。本文在此背景下,浅要分析,让书法教育真正走进小学课堂的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促进小学课堂书法教育的进一步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维系中华文化血脉的根,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书法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文字是中国文化的真正基因。坚持书法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为是非所干扰,不为乱象所迷惑。书法是中国艺术审美的最高代表,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18.
书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而且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就要求书法教师在书法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书法自身所积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审美心理,把德育融入书法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王元军 《人民教育》2012,(10):34-35
中小学实施书法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其汉字书写能力和水平的必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传统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最近笔者参与了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的讨论。通过大家的讨论和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中小学书法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就书法教育的定位而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