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许昌良老师领衔的原无锡市北塘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自2008年9月起先后两轮为区域培养了一批语文教坛青年才俊,2012年被授予无锡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并批准为无锡市"名师工作室",2016年被无锡市总工会授予"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坚持"名师的摇篮,教育家的起跑线,语文人成长共同体"的愿景。导师许昌良首倡"沉静语文"的教学主张。"沉静语文"  相似文献   

2.
名师工作室是十年课改期间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它以一位名师领衔,传承中华民族固有的师徒授艺"同门"群体形式,既是一种新颖的教研工作组织,又延伸了教师培训的特定职能而活跃在中小学教育界。名师工作室的个性特征是"名师",由名师带导名优教师进行专业研修。名师工作室的专业特质是它的聚合性、建构性、前沿性、辐射性和品牌性。名师工作室的效能特性在于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一个"家"——温馨的"新家";一个"场"——互动的"气场";一个"堂"——自由的"讲堂";一个"台"——起飞的"平台";一个"型"——提质的"范型"。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0月30-31日,首届长三角名师工作室联盟高峰论坛暨生长数学教学研讨会在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举行。来自长三角各地的5个联盟名师工作室——南京市卜以楼名师工作室、上海市(孙琪斌)初中数学学科德育实训基地、浙江省易良斌名师工作室、淮北市邱广东名师工作室、无锡市庞彦福名师工作室,10个联盟支持工作室,共约130名教师与会。本届研讨会以"专业+实践+生长"为宗旨,就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难点问题、热点  相似文献   

4.
<正>刘玮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立德树人"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刘玮数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秋,是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6个名师工作室之一。工作室以"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幸福教育生活"为信条,建立了由本区域10所小学的16位青年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大家怀揣专业成长的共同愿景,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一起向着远方携手前行,开启了一段专业成长与深度发展的教育旅程。工作室主持人刘玮系无锡市立人小学校长,他亲自为每位成员  相似文献   

5.
<正>庞彦福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于2012年9月由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挂牌成立,2013年9月经无锡市教育局批准升格为无锡市首批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两轮成员22人,分别来自无锡市10多所学校,期间还筹备了一期备课组长提高班(12人)。多年来,工作室坚持学习、交流、促进、成长、提高的做法,追求用好的方法教学,引导学生用好的方法学习数学,使工作室成为教师专业  相似文献   

6.
名师工作室是打造中小学名优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名师工作室应坚持普教、职教及科研跨界共同体"三名集群"发展,形成区域名师的学科布局统筹模式;坚持课例、课题、课程"三课联动",形成区域名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模式;坚持基于个体研修培育"自喻文化"、基于同伴合作培育"互喻文化"、基于专家引领培育"前喻文化",形成区域名师工作室研修共同体师者形象的文化生态模式,由此形成名师工作室研修共同体的区域建模多元形态.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无锡市张海强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由宜兴市张海强名师工作室(2015年成立)升级而成,目前有20位成员。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秉承"与时俱进,惟精惟一"的主旋律和总目标,致力于"后MM(mathematical methodology)教育方式"的研  相似文献   

8.
<正>赵国防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赵国防特级教师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9月,是江苏省无锡市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之一,由来自无锡市梁溪区7所学校的11位青年教师组成。工作室坚持"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追寻"张扬个性,超越自我"的发展愿景,致力于有意思、有意义的"儿童数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1教学背景随着安徽省合肥市中小学首批(10个学科)名师工作室的成立,省特级教师卫德彬老师为主持人的合肥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也相应成立.根据工作室安排,由工作室成员陈方勇老师开设了一节市级复习公开课——"再认等腰三角形"(时间:2014年12月4日,地点:合肥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挂牌学校——肥西县长镇民族初中).为了达到市教育局给工作室这次活动下达  相似文献   

10.
刘亚 《中国教师》2020,(2):73-7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使名师工作室效度最大化的平台,很多名师工作室在名师的主导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团队,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方式。本文以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为例,探究"互联网+"时代名师工作室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各种层级的名师工作室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呼声中应运而生。这种由特级教师、名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人,一些有专业成长发展愿望的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教育松散型组织,以其特有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引领着一定区域内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深度发展。2011年9月,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组建了27个名师工作室,我有幸成为有20名全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参与的"小学数学港城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2013年5月,我因工作调动来到了无锡市立人  相似文献   

12.
名师工作室是十年课改期间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它以一位名师领衔,传承中华民族固有的师徒授艺“同门”群体形式,既是一种新颖的教研工作组织,又延伸了教师培训的特定职能而活跃在中小学教育界。名师工作室的个性特征是“名师”,由名师带导名优教师进行专业研修。名师工作室的专业特质是它的聚合性、建构性、前沿性、辐射性和品牌性。名师工作室的效能特性在于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一个“家”——温馨的“新家”;一个“场”——互动的“气场”;一个j‘堂”——自由的“讲堂”;一个“台”——起飞的“平台”;一个“型”——提质的“范型”。  相似文献   

13.
名师工作室的实践探索已有10多年历史,让名师来引领未来名师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共识。2008年开始,浙江省成立名师工作站,对225个名师工作室进行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通过对1558位工作室成员问卷调查,表明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其中最有效的活动形式是“名师引领”“共享交流”“主题研修”,文章还对工作室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名师工作室是以主持人姓名命名,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学习共同体。它是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名师工作室,可在"引领"上做文章,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学习""研究""发展"为关键词,开展相应的研修活动。本文就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从九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正>刘炜杰: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专家无锡市名教师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刘炜杰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5年,201 3年获"无锡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称号。工作室坚持在模仿中转换,在转换中改变,在改变中创新,将学习规律、考证要求、实际条件和企业项目要素紧密结合。工作室重视专业课程的开发研究,以特色专业课程开发促进工作室的纵深发展。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始终  相似文献   

16.
<正>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是当下名师工作室建设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重庆市小学语文工作坊研修活动,参与了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工作坊各项研讨活动,其中“童话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研讨为名师工作室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例。该范例从“确定真问题——感性课例——引领性讲座——学员研讨——专家引领”,环环精彩纷呈,让每个教师明白了作为一名坊主如何有效地去开展类似的研讨活动,指导老师的专业引领,明白了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合宜的引领形式。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成为成熟专业人员的过程。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的大兴区小学美术年淑跃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围绕“三点一线”实践了多项研修举措。“三点”,是指将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品质作为三个重要提升点;“一线”,是指将促进名师工作室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工作主线。点清线明的研修思路、立体多维的研修举措,为工作室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18.
<正>吴伟红小学心理教育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5月,是苏州市吴江区首个挂牌的心理名师工作室,2018年1月提升为"苏州市中小学心理教育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由江苏省心理特级教师吴伟红主持,10名成员为吴江区各小学的骨干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室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承担市、区心育任务和培训  相似文献   

19.
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受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普遍重视。学界对名师工作室的理论探讨较多,但对名师工作室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操作策略有待于深入研究。通过两轮共6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基于价值引领的名师工作室文化系统,开发了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课程体系,形成了“专业阅读,坚定信念夯实理论;课例研究,增强课堂教学能力;智慧表达,提升论文写作水平;实验创新,彰显化学学科特色”的研修策略,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城区范围不断扩大,教师工作节奏加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研修方式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合肥市华铮名师工作室顺应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融合传统研修与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网络环境下名师工作室研修方式的实践研究,对于有效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