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道德和生活道德这两种分属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道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生活道德是基础,是知识道德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同样,生活德育也是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部分。当前学校德育与生活脱离,表现为德育的知识化、学科化、理想化、功利化。从本质上看,德育与生活是有机统一的,倡导生活德育是德育改革和创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论德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关于德育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德育问题已引起社会普遍的关注。如何进行德育创新的问题已经摆在我国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面前。德育创新不仅关系到个人伦理的实现 ,而且攸关社会伦理的实现 ,因为人不仅是个体的人 ,而且是社会的人 ,只有在社会中 ,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化为现实。人心的善恶与民风的好坏等 ,都与德育紧密相关。笔者认为 ,德育创新的关键在于德育观念的创新与德育行为的创新。一、关于德育观念的创新(一)概念分析观。是指德育创新必须以逻辑概念明确为基础 ,也就是说 ,德育创新首先在于概念明确。在教育理论界 ,人…  相似文献   

3.
大学德育原则是大学德育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对大学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基于作用于大学德育的社会存在环境以及现实要求发生了变化,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过程中,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大学德育的方向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方法调适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原则,从而有效实施指导作用,以利于改进和加强大学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和承载,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主体为基石。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学生德育的探索与实践。立足于“认知与身心相结合,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的和谐德育原则.构筑了以学校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桥梁的“三位一体”和谐德育体系,呈现出学生德育的整合力、辐射力和渗透力.奏响了学生和谐德育的乐章。  相似文献   

5.
由于德育目标理想化,方法单一,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使我国学校德育处于低效的困境。必须通过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改进德育方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以使德育提高效力,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6.
编辑主体价值决策目标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主体的价值决策目标是多样因素统一的结构系统,既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又具现实可操作性;其确立必须遵循发展原则,比照原则,社会适应原则,信念期待原则和综合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7.
构建德育新理念——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生活德育是新时代德育创新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生活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让理想化、政治化、封闭化的德育重新回归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注重发挥道德个体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让德育主体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自主、自觉、自动地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生活德育理念有助于提升德育效能,拓展德育空间。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德育建构的核心观念是:首先,实现从德育的理论与知识教育环节向实践与生活环节回归;其次,德育必须突破并跨出学校教育系统而向整个社会回归,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德育网络;最后,改变传统道德教育主体性缺失的弊病,向着以发扬主体性为内核的德育观回归。  相似文献   

9.
特色——高校德育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要使高校德育焕发生命力、增强感染力,必须从行业实际、地方实际和学校实际出发.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吸引人、凝聚人。高等学校是人才集散地和知识创新地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德育应着力培育和建设自身的人特色、专业特色和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10.
论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归——现代德育困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