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高尔斯华绥是英国20世纪初继承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戏剧家以及诺贝尔文学获得者,他的小说以象征、心理分析以及社会讽刺等手法刻画英国有产阶级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而著名。尤其在其短篇小说《日本榅桲》中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人物生活中对人性和自然的疏离  相似文献   

2.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成功地塑造了英国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鲁滨逊,通过鲁滨逊这一人物生动形象的刻画及其生活点滴细致的记录,充分表现了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期的艰苦创业和奋发进取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性淡漠以及资产阶级讲究实际、财富至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讽刺小说,对当时中国的病态化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入剖析,用诙谐、机智、锐利的讽刺语言,刻画了方渐鸿、李梅亭等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本文将结合《围城》的具体内容,分析《围城》对人物虚荣心态和崇洋媚外心理的讽刺刻画,以及讽刺语言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4.
申淼 《华章》2011,(25)
19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简·奥斯汀,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将反讽贯穿始终,从而将小说中各种人物生动逼真地塑造出来.在作者笔下无不渗透着对资产阶级贵族腐败生活的讽刺.  相似文献   

5.
郑立军 《考试周刊》2013,(41):14-15
《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以独特的讽刺效果和写作手法闻名于世。文本描述了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现状,并以讽刺权势,批判社会贵族为主线。文章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矛盾性,以及个体的极端化阐释在社会人际关系中度的把握的核心和宗旨。  相似文献   

6.
写于1946年的《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严肃而耐人寻味的讽刺小说,无论是人物的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细节的刻画还是语言等都充满了讽刺艺术的魅力。基于此,将以《围城》中的人物活动为线索,就其精雕细琢的情节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描写上,探讨讽刺艺术所蕴含的诙谐与幽默。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曾说:“在过去或现在大量事实中,在对成千上万人的观察中,应该选取最主要的东西,并且学会用语言最充分、最鲜明地描绘人的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描写人的意会、感情和思想。”(《回忆高尔基》)这里,高尔基说的“用语言最充分、最鲜明地描绘人的内心生活”就是指人物的心理刻画。心理刻画作为一种写作技巧大量用于人物描写之中。可以说,对于人物的刻画,离开了心理刻画是不完美的;掌握了心理刻画,就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对人物的刻画技巧。因此,必须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思想,进而描摩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便能把内在的、隐秘的心理活动形象化,从而让读者能够真正领会人物的真情实感。那么,在写作中如何把握人物的心理刻画呢?本文试对此问题略作研究。  相似文献   

8.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2 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约翰·高尔斯华绥的作品多以1 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家庭生活,其作品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讽刺辛辣.《苹果树》是约翰·高尔斯华绥笔下的一部中篇爱情悲剧小说,此部文学作品对人物、情节和环境进行了细腻的高品质艺术加工,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评.本文通过对小说《苹果树》中的现实主义进行分析,解读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作品中的“骑士精神”.  相似文献   

9.
《魔戒》是英国著名奇幻小说家,被称为“奇幻文学之父”的托尔金的代表作,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不谋而合,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极大地推动了故事的情节的发展。该文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理论分析小说的人物,通过这一全新视角阐释了咕噜、弗罗多和甘道夫与魔戒的矛盾以及形成原因,以便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10.
王俊耀  朱志卉 《海外英语》2013,(15):202-203
《魔戒》是英国著名奇幻小说家,被称为"奇幻文学之父"的托尔金的代表作,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不谋而合,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极大地推动了故事的情节的发展。该文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理论分析小说的人物,通过这一全新视角阐释了咕噜、弗罗多和甘道夫与魔戒的矛盾以及形成原因,以便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11.
英国十八世纪著名政治家、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寓言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辛辣地讽刺了当时英国的内政和外交,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贵族虚伪、狡诈、贪婪的人性。笔者结合原著,从分析作家作品入手,试析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的寓意,对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讽刺是《围城》的主要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从讽刺的范围、力度、手法、艺术效果等方面来探讨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从讽刺的范围看,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讽刺的力度看,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从讽刺的手法看,灵活多样,主要运用了比喻、心理刻画、漫画法、戏谑法等;从讽刺的艺术效果看,入木三分、切中肯綮,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英国小说家们继承发扬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通过塑造各种人物,把生活的真实图景展示给读者,揭示了社会、道德等方面的黑暗和荒谬,并且毫不留情地对此进行了嘲弄和批判。伊夫林·沃就是其中一位,写过了一系列讽刺小说。本文以伊夫林·沃的小说《衰亡》和《邪恶的躯体》为例探讨与分析小说人物描写艺术的讽刺色彩和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李娃传》细致刻画了妓女生活,生动描写了士妓交往,展示了一个群体、阶层的深层心理状态,表现了平民情感世界的自我满足和士大夫对社会的讽刺不满。  相似文献   

15.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他以幽默的笔触、细腻的人物刻画和辛辣的讽刺闻名于世。他笔下的主人公名字通常具有独特的含义,以此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加深批判效果。本文从象征、反讽和幽默的角度探讨《雾都孤儿》中人物命名技巧及其深层含义,领略狄更斯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王梵志是初唐时期的白话诗人,他的通俗诗在敦煌遗书中有28种写本。梵志诗的讽刺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二是艺术表现手法。他用讽刺的方法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针砭了流俗时弊。这种讽刺意义是通过刻画形形色色的下层人物表现的。在刻画人物中主要采用了白描法和漫画法,漫画法中又注重于通过画人的眼睛来表现人物性格和事物的本质。在讽刺鞭挞黑暗、丑恶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一捧尘土》是一篇以讽刺手法著名的长篇小说。讽刺手法贯穿小说的始终,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环境描写,作者都用讽刺表达了主题。这一手法使该小说成为讽刺小说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奠基人.她的短篇小说标志着英语短篇小说进入现代成熟阶段.她以着力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注意心理表现和运用意识流技巧写作著名文坛.在她的小说里,情节退居次要地位,而细节描写得以突出.她常用细节描写揭示主题,描绘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以及用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她的细节描写在她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讽刺杰作。它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幽默的肖像描写,滑稽的语言行动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妙绝伦的比喻,机智俏皮的反复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以及幽默的笔触、漫画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本文从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人物世态、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论述《围城》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政治讽刺喜剧表现出一种力图从整体上去把握社会与时代的意向。讽刺对象的社会代表性问题和否定性人物的群像刻画问题由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作品表现生活的广度和认识生活的深度因而得到了明显的拓展。它的异军突起对中国传统喜剧格局及其类型是一次现代性的突破和丰富,在中国喜剧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