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美国政坛上,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光芒四射。在美国的影坛上,也有这样的家族,他们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不比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在政治上的成就逊色,这就是名闻遐迩的科波拉家族,赫赫有名的《教父》三部曲就出白这个家族的掌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手。 作为老科波拉的女儿,索菲亚·科波拉以一部仅用27天就完成的《迷失东京》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迷失东京》是那种完全  相似文献   

2.
1960年9月26日的美国总统竞选辩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将总统竞选与电视媒体相结合的案例。从此,不仅诞生了第一位"电视总统"肯尼迪,同时,也使电视这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体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9):61-65
<正>为纪念肯尼迪遇刺50周年,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大手笔制作了电影《刺杀肯尼迪》,大受好评。在国家地理频道的专题页面中,有大量内容可供用户探究关于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约翰·肯尼迪本身以及刺杀事件的全方位信息。本文将重点介绍专题页面中最为精彩的"互动纪录片"部分——《与死神的约会》(Interactive Documentary—Rendezvous with Death)。在这一部分,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不管是在内容组织还是在报  相似文献   

4.
杰奎琳风格     
杰奎琳,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夫人.她的魅力至今仍令全世界为之着迷,她的举止不仅为上流社会所称道,也为大众所景仰.有推荐者说:"肯尼迪夫人拥有无法言喻的魅力.她是美国的象征--充满活力、乐观积极、智慧、热爱工作."  相似文献   

5.
"12月6日,在吃晚饭前不久,李普曼接到肯尼迪总统的电话,问他下午晚些时候可不可以来访李普曼."这是一段出现在沃尔特·李普曼传记中的描述.肯尼迪亲自登门的目的,是要向李普曼询问决定国务卿人选.在此前不到一个月的1960年11月9日,肯尼迪刚刚当选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6.
变革的年代对领导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看世界的开放角度,也需要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在这方面,肯尼迪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众所周知,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43岁),在他入主白宫时,很多人都对其执政经验表示忧虑,但肯尼迪却胸有成竹,他相信,只要能组建一个好的领导团队,就能做好其他事,因为"政府这艘船是唯一经常在顶部漏水的船"。肯尼迪的执政团队,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开放性。从组阁伊始,肯尼迪就抛开以往自己的人际圈子,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精英,并亲自会见了准备委以重用的几十个人,研究了一  相似文献   

7.
反思与遗憾     
作者特德·索伦森曾在华盛顿陪伴肯尼迪走过8年的参议员生涯和3年的总统任期。本书即为其辅佐肯尼迪的亲身经历。那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戏剧色彩的激情岁月。索伦森以细腻的笔触,将他为肯尼迪总统参谋献策的特殊经历娓娓道来,在肯尼迪最关键的政治岁月里:登月计划、猪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民权法案等……  相似文献   

8.
影片推荐     
历史传记类代表影片《刺杀肯尼迪》肯尼迪的遇刺成为了一桩美国历史上的悬案,电影重新审视了那一段历史,到底杀手是一个普通人,还是个庞大的政治阴谋,真相和幻象都在调查中渐渐露出端倪。《不惧风暴》讲述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二战中的工作与生活,一部可以拉近观众与丘吉尔距离的优秀历史片。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以来,美国公众对“肯尼迪事件”颇为关注。大众媒介对这件事的处理展开了一场有关新闻道德责任准则的争论。所谓“肯尼迪事件”源自一起牵涉举世闻名的肯尼迪家族成员的强奸案。一位妇女向警察局控告说,在肯尼迪家族的佛罗里达棕榈海滩的宅地里,她遭到参议员特德·肯尼迪的侄子威廉·肯尼迪·史密斯的强奸。当佛罗里达的警察在进行调查还无结果的时候,英国  相似文献   

10.
漫画     
《报林求索》2012,(9):176-177
<正>难以正视上周,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共同发起一项有关美日关系的研究,研究呼吁日本、韩国和美国要扩大在历史问题上的对话。研究报告称,"为了让联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非常有必要让日本面对持续令日韩关系复杂化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涛甫 《新闻记者》2008,(12):31-35
2008年的美国大选改写了美国政治历史,奥巴马从4年前一个默默无闻的民主党参议员,迅速蹿升为新一届美国总统.他的崛起创造了一大政治传奇,刷新了肯尼迪在1960年代所创造的美国总统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2.
今天,涉及名人的一切都可能成为新闻,更不用说名人卷入的性侵案。上一期我介绍了美国肯尼迪家族成员涉嫌约会强奸案案发后媒体的报道及其态度变化,本期我们分析的是两个案例,一个是一名普通人被性侵和遇害案,发生在美国处于传统媒体黄金时代尾声阶段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是一名体育明星涉嫌性侵案,发生时间则是在美国互联网已然发达的21世纪之初。  相似文献   

13.
时常爆出大新闻的肯尼迪家族再次扬名全美乃至全球,一个家族子弟被控犯了强奸罪。美国新闻媒介怎肯轻易放过如此良机?争抢新闻之中,爆发了一场新闻道德论战。  相似文献   

14.
一、性犯罪报道与新闻自由和日本相比,美国的大报上犯罪报道较少。对此,有人认为是“由于对人权问题敏感”,其实未必。因为在犯罪率高的城市,连恶性凶杀事件也被视作是“家常便饭”,一般性犯罪就难以作为新闻来报道了。另一方面,一旦案件涉及名人时,即使关系到个人隐私,美国的报纸也不惜开展过分的报道。因此只能这样说,与日本的媒介一样,美国的媒介也是折射本国社会现实的镜子。换句话说,在任何国家,媒介的报道都有其拼命追求“新闻价值”的冷酷无情的一面。去年,美国新闻界大张旗鼓地报道的“肯尼迪·史密斯强奸事件”,就是一个例证。其中心人物威廉·肯尼迪·史密斯,是被性丑闻纠缠不休的门第显赫的肯尼迪家族中的一员——已故约翰·F·肯尼迪和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的外甥——就新闻价值而言,可谓应有尽有。肯尼迪事件的梗概如下:1991年4月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一位女子(30岁)告发了肯尼迪·史密斯(31岁)强奸她的行为。据称,3月底的一天黎明,该女子开车将史密斯从酒吧送到当地肯尼迪家族的别墅后,被其强奸。于是,男方被起诉。但最  相似文献   

15.
NARA从2017年7月开始分六批集中开放了肯尼迪遇刺档案,以响应美国法律对该档案解密最后期限的规定.自"1992法案"颁布以来,NARA连同其他肯尼迪遇刺档案生成和审查机构,为推动档案的解密与开放做出了长期且重大的努力.本文以"约翰·F·肯尼迪总统遇刺档案"开放为案例,介绍了"约翰·F·肯尼迪总统遇刺档案集"解密与开发的基本过程,旨在探析美国历史档案解密和开放的法律环境、机构职责与社会背景,尤其关注美国国家档案馆在档案解密与开放方面的历史使命、法定职责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13,(2):92-92
我正准备迎战这个快要变成老糊涂的家伙。我轻而易举便能击败他。——米特.罗姆尼评价特德.肯尼迪(Ted Kennedy)1993年10月,在短时间的闭门隐退、斋戒和祈祷后,安和米特·罗姆尼下定了决心:他将发起竞选活动,与特德·肯尼迪(爱德华·M·肯尼迪的昵称。——译者注)——美国政坛上的自由主义巨鳄之一,角逐美国参议员之位。这个提议真是大胆。这是在民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过去了,但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所发生的事情依然是美国历史上的头号悬案:总统按住自己受伤的喉咙,轰然倒下.再一次枪声过后,他的脑袋爆开,鲜血飞溅,而身边的第一夫人绝望地试图拼凑丈夫的身体碎片.当特勤局探员克林特&#183;希尔赶过来的时候,杰奎琳&#183;肯尼迪张开手掌,她白色的手套上是总统先生的一小片头骨.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法医人类学家威廉姆.R.美普斯博士自传暨案例集,就其法医生涯中最奇异、最引人兴趣的16大主题展开,讲述了作者在法医科学道路上的探索历程,介绍了在美国有重大影响的十几起刑事案件以及与西班牙远征者、美国前总统泰勒、英国"象人"、俄国末代沙皇家族等历史谜案。集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亚马逊五星评价最多的法医普及图书之一,也是美国MIT等多所高校法医学、人类学等经典推荐读物。  相似文献   

19.
冯武勇 《出版参考》2009,(11):47-47
40多年前,一名纽约贫民窟女童梦想将来成为法官;如今,这名拉美裔女子叩响了美国最高法院殿堂之门。当索尼娅·索托马约尔26日获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提名、有望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拉美裔最高法院法官时,这不仅是美国4000多万拉美裔的荣耀时刻,也是一名寒门女子个人奋斗的最佳注脚。  相似文献   

20.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特色与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毅  张志安 《新闻记者》2007,107(10):66-69
作为世界上传媒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却远落后于英国、澳大利亚甚至加拿大等其他国家,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起步。当时,美国民众普遍将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校园暴力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及现象的重要原因归咎于电视媒体的不良教化。美国著名的媒介素养专家David M.Considine认为,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植根于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等国,从别国汲取了大量理念、经验,又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出独立的模式。但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仍相对落后,尚处于"婴儿期"(Infancy)。①本文试图在追溯媒介素养教育三大模式基础上,重点剖析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特色以及经验,以给同样落后、但正在兴起的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