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茶之初     
《当代学生》2011,(Z4):85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证据除了云南等地的野生大茶树,就是众多的典籍记载了。其中就有神农氏的传说。神农氏为了给天下人寻求治病的验方,亲自尝百草。他什么草都尝,难免会中毒,靠什么解毒呢?靠的就是茶叶。他是怎么发现茶叶的这一功效的,有不同说法,但《神农本草》明确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被认为是一种解毒特效药。陆羽《茶经》认为:"茶之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茶叶     
我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饮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饮茶的历史最为悠久,据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今,茶与咖啡和可可并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一、茶树原产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神农本草经》记载:茶叶作为饮料,始于公元前2737年前的神农时代,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史记·周本记》记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已用所产茶叶作为贡品”。该书又载:“园有芳香茗,”表明在巴蜀一带,周代已有人工栽培的…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种植与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的神农氏时代 ① 。但是 ,人们对茶的认识及其饮用方式却是逐步深化与完善的。唐朝是茶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唐以前 ,人们把茶初当药用 ,后才成为提神解渴的饮料 ,进而在南方形成风气 ;至盛唐 ,饮茶在南北方蔚为风气 ,茶事活动上升了一个层次 ,而形成了茶道。本文试对茶道的形成、茶道的内容作一论述。一早期的茶称“荼”、“茗”等。据文献资料记载 ,茶树原产于巴蜀地区。茶是从南向北、从西南向东南传播的。人们最初主要利用茶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云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相似文献   

4.
真茶道水     
从神农氏尝百草得茶解毒的传说开始,到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再到明末张大复认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贫人不易致茶,尤难得水。”  相似文献   

5.
斗茶品茗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传说中国最早发现、利用野生茶叶的人是作为中国原始农业之父的传奇人物神农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说法。另据考证,世界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生长于中国西南。  相似文献   

6.
茶与地理环境胡龙成我国是茶树的故乡,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茶叶具有解毒的功效,并且开始栽植培育和驯化,通过长期的定向培育,形成了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等不同的茶种。在这些茶种中除红茶主要供出口外(我国茶叶出口量仅次于印度和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7.
品茗随想     
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一撮茶叶,清香盈鼻,开水冲下,顿时上下翻腾,满杯里飘飞着翡翠般的绿色。渐渐地,茶叶沉寂了下来。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集聚在杯底的茶叶,绿郁郁的脉络分明,我似乎看到了一派绿莹莹的茶林,一个荆衩布裙的姑娘,正采撷着鲜嫩清芬的茶叶……中国人饮茶,古已有之。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可见在上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发现了茶的解毒功能。不过,人们很快发现,品性淡然的茶更能明心净性,滋润精神。逐渐地茶又承载起深层次的文化意蕴。茶,成了人们生活中亦雅亦俗…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茶树的故乡,茶属于神农时代,与中华文化相伴,已走过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国茶很早就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现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喜爱品茶,中国茶不仅为地球人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茶文化还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邦交礼仪。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喝茶尤其讲究一个意境,所以除茶叶之外,还需要有很多的小工具来营造这个氛围,杯垫就是其中的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杯垫的世界,去感受这小小垫片里的艺术与文化吧!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在中国,茶是生活必需品之一,它能解渴、治病,既是人们最好的饮料,而且也是人们陶冶情操的休闲文化生活。我们居住在缙云山,从小就认识茶树。为了进一步认识茶,老师们特聘请西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为校外辅导员,在我们三年级和五年级中开展了“家乡茶的基本情况调查”的主题活动。首先,我们对茶树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先来到缙云山脚下的茶叶种植林认识茶树。这里的茶树多数为“矮子茶”,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中。接着,我们来到山腰,看到了缙云山的高档特种名茶——缙云毛峰。缙云毛峰全身…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品茶、话茶最早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据《神农本草经》上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最先是被人们当作药材使用的,在先秦古籍中,“茶”“荼”二字通用,所以茶也称作“苦荼”。《神农食经》上说,常饮茶可以“令人有力悦志”。《广雅》记载:“其饮,醒洒,令人不眠。”由于茶能清热解渴,兴奋神经,且气味芬芳,助人消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饮料。  相似文献   

11.
茶铺子     
茶铺子因广泛种植茶树而得名。数年以前,这里漫山遍野长满茶树,密密的茶树如一张绿毯覆盖住了整个村庄,茶树的清香四处弥散。 初春过后,茶树就开花了。  相似文献   

12.
大蒜是药食两用的珍品。大蒜本身并没有难闻的气味,但一经冲击(嚼碎或捣碎)就会产生强烈的辛辣气味。因为在嚼、切或捣碎的过程中,大蒜组织被破坏,释放出具有强烈辛辣气味的大蒜素。在吃过生蒜后,喝杯牛奶、茶或咖啡,嚼些茶  相似文献   

13.
江南茶楼     
朋友或客人进门,主人总会问一句:“喝茶吗?”,简单的问候道出了中华民族一种经久不衰的嗜好——饮茶。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排最后但饮茶之俗早在史前就有了,“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在当时仅限于药用,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到唐代陆羽专门写著《茶经》论饮茶。  相似文献   

14.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常见病害,本文就其空间格局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茶生活     
生活被概括成七个字,这里面有茶。茶经过水的兼容,就有汁液流到我的杯盏,举起来一喝,是诗意。据说茶是神农氏尝百草的发现,当一片青葱的芽叶呈现在他面前、经过他的味蕾之后,就在民  相似文献   

16.
茶是世界三大健康饮料之一,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山西省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不能生产茶的省份,然而临汾地区霍州市移植茶树成功却打破了人们这一传统观念,并为在运城地区移植茶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对运城地区与临汾地区霍州市地理、气候条件等因子的比较,证实运城地区比临汾地区在可为茶树提供的生长条件上更具优势。通过采用合理的土壤改良、冬季冻害防治、水分管理等技术措施,在运城地区移植茶树是切实可行的,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取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云雾缭绕,古木苍翠,茶树飘香……这就是我故乡的名山——蒙顶山。蒙顶山是一座千年茶山,我们的祖先吴理真在这里种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株茶树。蒙顶山的茶从唐朝起就被封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代。伟大诗人白居易喝了蒙顶山的茶后,提笔写就“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千古名句,为蒙顶山增添了一分诗意。今天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游览蒙顶山。蜿蜒的山路旁,随着山势到处都是茶树,有的茶地纵横交错,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有的茶地像一架架绿色的天梯,直通山顶。汽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停车场。下车后,我们决定不坐缆…  相似文献   

18.
哈尼族茶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尼族生活的澜沧江、把边江、元江(红河)流域是世界上古茶树群落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哈尼族全面参与了茶树的驯化和培植,对丰富世界茶文化和打造普洱茶品牌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正>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所说的"荼"就是我们的国饮"茶"了。茶树起源于中国,最初为一味药,有治病的作用,而后发展为种调味料,可做羹饮,汉以后逐渐成为一种单纯的饮料。今天小编邀请了一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士,茶学在读硕士紫笋大人来给大家讲讲一种起源于隋朝,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饮料——抹茶。  相似文献   

20.
我的家乡盛产茶叶,我们家就种了许多茶树,别以为种茶简单,里面的学问可多了,光是砍茶就有许多学问。 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爸爸准备去砍茶树,我很奇怪,便问爸爸:“好好的,把茶树砍了干什么?”爸爸说:“你不知道吗?茶树长高了,就老了,茶叶的产量就会下降,把老的砍掉,它就会长出新叶来,而且茶杆又可以卖到茶厂里去。”我还想问,可是爸爸已经出发了,我怀着好奇心也跟着去了。 来到地里,只见爸爸已经砍了不少,我赶忙去帮忙,终于,我们把老茶枝都砍完了。我赶忙去问爸爸:“您把茶树砍成这样就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