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静丽 《天中学刊》2007,22(4):131-133
在公立教育体系中,相对于强有力的公共选择,个人教育选择总是被忽视甚至被排斥。但事实上,个人教育选择不仅因为能够提高教育效率、改善教育质量而具有工具性价值,更因为它是一种基本人权,维护了受教育者作为消费者的权益而具有建构性价值。因此,正确把握教育公共选择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个人教育选择,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个人教育成本与教育选择的经济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发育和居民就业选择自主性的增强,人们对于教育的选择表现出强烈的经济考虑。就个人和家庭而言,主要是侧重于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亦即个人教育成本投入与个人教育收益的比较。目前,无论是个人教育成本,还是个人教育收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从而在政策上因势利导,加强个人及家庭的教育偏好,可以提高我国国民的教育水平,使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加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由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目前正朝着普及化教育的方向发展,因此,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因素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因素主要分为六大类: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信息因素和学校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且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教育成本收益分析:实证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政府的行为方式和个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教育作为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战略部门,其投资决策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有了新的特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转移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教育的计划分配的固有弊端日益显著。与此同时,个人在选择是否受教育时,不仅受到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对教育预期会带来的收入、职业选择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8年全国综合调查数据,本研究考察并计量了1978-2008年我国各级教育个人收益中的文凭效应,并对不同劳动力市场及工作经历下的文凭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个人教育收益中存在显著的文凭效应,高中、大专以及本科毕业的文凭效应分别为29.6%、27.6%、35.3%;个人教育收益率存在不连续跳跃现象,受教育的第13年的收益率增幅最大,第16年的收益率最高;各级教育的文凭效应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并不明显,大专和本科教育的文凭效应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显著;工作经历对文凭效应具有调节作用,降低了较低层级和提高了较高层级教育的文凭效应。本研究发现对国家教育经济政策和学生个人的教育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研究者对个人教育选择范围的不同认识,将西方教育选择研究分为三个派别:教育公共选择学派、教育市场选择学派和主张教育市场化、私营化的激进学派。同时分别介绍了他们在教育选择问题上的核心主张。在此基础上,对西方教育选择理论的现状进行了评析,认为已有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丰富理论资源的同时,也存在缺陷。一方面对于个人教育选择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另一方面对教育选择的制度设计拘泥于政府或者市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就近入学”政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近入学”是一种在我国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的状况下,试图通过强行遏制个人教育选择来实现公平的政策。可是,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呢?本文认为:“就近入学”政策会损害公立教育的整体质量;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是有很大的局限;为教育寻租行为制造了空间;同时又与倡导个人选择的教育发展大趋势背道而驰。因此这个政策的效率和效果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远程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教育收益率研究多是对普通全日制教育体系的分析,缺乏对远程教育的相关实证研究。基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学习者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发现,我国远程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达到了9.3%,控制了个人特征和职业特征相关因素后,教育收益率仍然达到8.8%,远远高于以往针对普通教育体系的研究结果。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远程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受个人特征和职业特征影响较小,而不同专业类型的教育投资中,工科类专业的个人教育收益率达到11.7%,文科类的收益率为7.2%,两者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远程教育投资具有明确的收入增长指向性,选择理工类专业接受高等教育更能够实现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程金亮 《培训与研究》2006,23(10):75-77,92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中失学问题严重。本文拟从个人教育成本—收益模型入手对我国农村教育中失学问题进行研究,个人教育的成本—收益率是我国农村教育中失学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探讨了导致当前我国个人教育成本—收益率现状的经济原因和深层制度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个人教育消费的增长,教育买方市场逐步形成,从而决定了教育应该是选择性教育。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消费者教育选择的行为,指出其存在的合理性,并提出了一些如何逐步放开消费者教育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分析了"教育目的"内涵的变化,并对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反思,进而思考了厘定教育目的的主体问题.笔者认为,教育目的观的选择应坚持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二者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有所取舍,就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形势而言,我们的教育目的取向应更多地偏向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发展与人口流动对我国属地化教育管理体制带来全面挑战。本文基于对6个城市的实地调查,从家长视角探讨了农民工子女就学地点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农民工家庭在子女的教育选择中呈现显著的“分化效应”和“代际效应”,家长个人特征、社会经济背景、流动类型、家长对教育政策的感知等因素对其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尊重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意愿,保障弱势群体教育需求,加强县镇教育吸引力,降低城市教育“准入门槛”,构建适应农民工流动的资源配置机制是我国教育变革的应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大量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个人在对高等教育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在中国,个人高等教育选择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的信息垄断、教育中介组织功能缺失、个人及家庭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以及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不合理等。因此,降低个人高等教育选择风险的对策在于:促进高校信息公开和高校信息服务竞争,发挥教育中介组织的评估作用,提高个人和家庭信息处理能力与鉴别能力,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高考招生录取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已经具备现代社会分层结构雏形,但不理想。当前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弱势群体向中上层流动。教育是社会阶层上向流动的主要动力,但是弱势群体及其子女在教育中又处于弱势地位,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致使他们无法通过教育程度的提升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要促进中国社会阶层的上向流动,必须对弱势群体及其子女进行教育弱势补偿。在现代社会,职业高度分化,而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大多是后天获得的,因而人们社会地位的取得越来越依靠自身条件的获得,而教育是最主要途径。因此,教育程度就成了社会测定个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标志,影响着个人选择职业,社会选择个人,并参与人们的社会阶级、阶层地位的归属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个人网站与教育信息的网络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以教育为主题的教师个人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种INTERNET的搜索结果中。笔者作为我国最早制作个人教育网站的教师之一 ,结合《史海泛舟》和《教育新世纪》等个人网站的建站和维护及参与《曙光网站》的建构过程 ,对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网络化的进程、中小学教师个人网站的特点和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期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着政府行为失当的问题。政府缺位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和制度方面,政府越位表现在对个人教育选择权、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过度干预上。矫正城市义务均衡发展中政府的失当行为,一是要使教育财政预算透明,二是把对教育官员的政绩考核与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结合起来,三是加强市级财政投资力度,四是政府对个人教育选择行为进行疏导而非禁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着政府行为失当的问题。政府缺位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和制度方面,政府越位表现在对个人教育选择权、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过度干预上。矫正城市义务均衡发展中政府的失当行为,一是要使教育财政预算透明,二是把对教育官员的政绩考核与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结合起来,三是加强市级财政投资力度,四是政府对个人教育选择行为进行疏导而非禁止。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个人教育消费的增长,教育买方市场逐步形成,从而决定了教育应该是选择性教育。从效率与公平、教育系统、义务教育多角度分析了消费者教育选择的行为,指出其存在的合理性,并提出了逐步放开消费者教育选择的政策建议:积极发展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学校;允许公立学校生源成分多样化;将改造扶助薄弱学校与建设特色学校结合起来;试发行教育券;完善并规范学生的教育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9.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分析了“教育目的”内涵的变化,并对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反思,进而思考了厘定教育目的的主体问题。笔者认为,教育目的观的选择应坚持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二者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有所取舍.就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形势而言,我们的教育目的取向应更多地偏向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流行很广的一个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教育猛烈抨击唯科学主义和现代西方文明,旨在改革包括实用主义在内的传统教育,指明教育改革的方向。由于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主观性、个人选择,很难形成完整、统一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我国教育改革应借鉴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弘扬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倡导人文教育,注重人格修养,培养有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