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庄子是如何"诡辩"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选了两则庄子的故事,第二篇记载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时一段著名的对话.文章中的惠子,是庄子一生的论敌兼朋友.惠子在认定庄子不应该"知鱼之乐"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相似文献   

2.
庄子和惠子是一对契友,他们都机智好辩,博学善思,对宏大的哲学问题有着无穷的兴趣.但二人的思想性格、精神气质、旨趣追求却又有着莫大的差异,因此,他们的交谈都像是在辩论,针锋相对,面红耳赤.《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就描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在这则寓言中,庄子抛出“乐”的话题,惠子毫不理会,反而对庄子的认知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李彬 《文学教育(上)》2008,(11):107-107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生动幽默,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充分体现了庄子的机敏、幽默和诙谐,让我们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从而得到美的享受。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庄子》二则中的一篇小文章,从通常的教学内容来看,包括朗读、疏通文意、字词探究、问题研究,比较研究等。在问题探究上通常看到的如下的问题设计:1.这场辩论的辩题是什么?辩论双方是谁?双方的观点是什么?2.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说说巧妙在哪里?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  相似文献   

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生动幽默,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充分体现了庄子的机敏、幽默和诙谐,让我们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从而得到美的享受。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的。在初步理解课文意思后,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在庄子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20):184-185
<正>《庄子·秋水》中一同出游的庄子和惠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每每看到这句话,我都不禁会想,倘若庄子和惠子都来养鱼的话,一定是庄子的鱼比较快乐。道理很简单,庄子懂得鱼儿只要自由自在生活在水里便会很快乐,而惠子既然会认为身为人的庄子一定无法体会鱼之欢乐,那么想必他自己更加不会懂得鱼儿真正的快乐之源。若将学生看做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历来对庄子美学研究甚多,近年来则普遍认为庄子哲学实为审美哲学,因为它特别强调主体的超越性与自由性.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庄子之"游"谈起.在庄子看来,"游"乃是一种精神解放,是一种最高的精神自由,即审美愉悦.可以说,庄子之"游"几乎遍及<庄子>全书.<庄子>一书的开篇即为<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样的思想贯穿着庄子的全部神思.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省使用最广泛的人教版、苏教版这两套中学语文教材中,《庄子故事两则》之《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人教版九年级下),《秋水》(苏教版必修三),《逍遥游》(苏教版必修五、人教版必修五),庄子以四篇作品占据了一席之地。在配套《语文读本》中还选有《山木》《运斤成风》《庖丁解牛》《佝偻者承蜩》等文,与庄子有关的现代散文有《庄周买水》《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 庄子说:"你看这些鱼儿,能够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地游着,这真是鱼的快乐呀。" 惠子却不以为然,反驳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反驳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辩解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了;可是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道理全都一样。" 庄子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啊!"  相似文献   

10.
哲学和美学并举是<庄子>的一大特征,其中"游"的审美理念更是<庄子>思想的终极阐述,是其审美的重中之重.精神要达到"得道"的境界才能合乎内心现世性.庄子通过对有限人生和人世的否定,通过对无限精神自由的追求,提出了"游"的内心现世性."游"则是达到精神自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进程中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知鱼之乐《庄子·秋水》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漫步,庄子看见水中的鱼从容地游着,便说:鱼儿真快乐啊!惠子便说:先生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庄子便答说:先生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儿的快乐呢?惠子回答说:我  相似文献   

12.
鱼之乐     
庄周 《现代语文》2004,(1):18-18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智慧的庄子和聪明的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鱼从容自在地在水中游,这真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会知道它是否快乐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会知道我不懂得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的确不是你,确实不知道你在…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庄子》二则中的一篇小文章,以通常的教学内容来看,包括朗读、疏通文意、字词探究、问题研究、比较研究等。字词、文意是最基本的,这个方面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在问题探究上通常看到的问题设计如下:1.这场辩论的辩题是什么?辩论双方是谁?双方的观点是什么?2.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说说巧妙在哪里?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  相似文献   

14.
秋水的余响     
庄子与惠施同游于濠水的桥梁之上。庄子说:"这里的鲦鱼上上下下、从容不迫地游着,这里的鱼儿是非常快乐的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从哪里或如何能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从  相似文献   

15.
曾读过庄子的寓言故事<庄子知鱼乐>: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边的惠施说:"这是鱼儿的乐趣啊!"惠施不以为然地反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庄子反唇相讥:"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乐趣呢?"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  相似文献   

16.
生活真幽默     
子非鱼语文老师讲课文,讲到庄子与惠子那篇,读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时,老师说:"惠子应该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不知鱼之乐。’这时庄子应该又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知我不知鱼之乐。’……"全体皆晕。  相似文献   

17.
本主要从庄子与惠子深层心理上对我,物关系的基本认定,心理状态及心理活动等三方面,探讨了庄子与惠子濠之游中知不知鱼乐的游观感受的差异,由此得出结论,诗性的审美观照是庄子濠上之游所以的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编的五篇文言文都是我国古代经典名篇,文中的"大鹏""千里马"等形象在中华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庄子〉二则》和《〈礼记〉二则》是先秦散文,《马说》属论说文。这些文章有情趣,有理趣,都闪烁着古人的智慧思想之光。《北冥有鱼》和《大道之行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马说》是对现实生存状态的反思;《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由庄子和惠子的论辩构成,既机智敏锐,又轻松闲适,  相似文献   

19.
结构导图将文本中的人物关系、事件发展、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等知识图像化,使抽象的文本变成形象的画面。从《我的老师》、《猫》、《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三课的结构导图的指导与实践来看,预习导图、研读导图、复习导图,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整合梳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均得到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庄子>文本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着重探讨了"重言"的涵义以及庄子"三言"的关系.<庄子>中的"重言"即为"借重之言",实际上就是庄子借助有名望、有影响的人的话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重言"和"寓言"、"卮言"一起,构成了<庄子>一书中三种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