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军 《现代语文》2010,(8):65-65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思想素养、人文精神、提升人格魅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笔者认为应该立足精致,抓住关键环节,夯实重点知识,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子·喻老》)对此笔者从“读”“抄”“练”“连”四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以期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2.
背景: 实践的层面上考察.文言文教学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譬如“言”和“文”的关系:“言”主要指字词句。“文”主要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诸要素。主要教“言”还是“文”?从“言”入手带起“文”的教学.还是从“文”入手渗透“言”的落实?譬如阅读教学和应试指导的关系: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文言文部分的考查一律是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旬式判断和简单的内容评析。有时候外加一点标点和默写。文言文阅读教学是把课文当成一篇血肉文章来教呢.还是当成一段应试材料来教?是教成古代汉语呢,还是教成文言写成的文章?再譬如文言文教学要兼顾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文章(文学)形式要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现代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局面呈现出某些新的气象,但是,文言文教学依然存在着低效、无效或负效的问题,作为阅读教学改革的“瓶颈”,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钱梦龙先生认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相似文献   

4.
李咪 《黑河教育》2013,(4):27-27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始终是一个难点。许多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花了很多时问和精力,但往往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才能教好文言文呢?笔者在教学完《(论语)十则》一课之后得出以下结论: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众所周知,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大多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涩口,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出现谈“古”色变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中的“文”,是指文言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文言文中的“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在文言文中,“文”和“言”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个不能割裂的整体:如果离开“言”,文章无从理解;离开“文”,“言”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文、言并重”,即通过文言文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又能让学生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6.
一、“言”“文”并重 对于文言文教学的探讨,走过了一个梗长的过程,受不同教育理念的影响,文言文教学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在“工具说”一统天下的时期,文言文教学暴露出有“言”而无“文”的弊病;而当“人文性”成为课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时.文言文教学又出现了有“文”而无“言”的倾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白福伟 《广西教育》2007,(7B):20-21
一、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思想感情缺失问题 (一)从“诗缘情而绮靡”想到教学中的思想感情缺失 陆机的《文赋》中有“诗缘情而绮靡”之说。古人所讲的“诗”多指全部的文学作品,作品的妙处就在其表达了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现在我们再学习古文(多数是文言文),也要从感情上做文章。我所说的“情”指的是,作者之情、教授者之情(教师对鉴赏作品的专业的感情理解)、学习者之情(学生对鉴赏作品的个人的感情理解)三种感情的结合。文言文教学,容易出现过分强调“诗”而忽视“情”的倾向,我把这种倾向称为文言文教学的思想感情缺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一讲到底”的现象。常见一些教师拿着课文逐字逐句地给学生翻译,然后不厌其烦地讲解文言文词句的用法及含义,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一篇又一篇,一年又一年地就这么教。殊不知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学模式,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10.
在和许多老师聊天时,经常听到老师们发出这样的感慨:教文言文很没味儿!但我觉得不然。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如果能抓住“诵读”与“积累”这两个基本理念,那么她也能散发出“语文”特有的芳香。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中国悠久历史的文化瑰宝,作为教材,具有丰富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一直为我们所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因为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而困扰。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少兴趣。《爱弥尔》中有一句话:“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以我们只有改革文言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大纲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5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文言文教学的指导思想理应是重诵读、重思想、重积累,全面提高学生文言素养。但毋庸讳言,不管从“人文”“工具”,或从“兴趣”“方法”“手段”等各角度看,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兴趣”“素养”等方面为“分数”而头疼不断;教师在“人文”“工具”两大方面,为取舍而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文言文已死,不必再行教学。其实,文言文教学与时代潮流并不相悖,反而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活”起来呢?现将个人思考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中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诚然,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难以乐观,要么一味重“言”,死记硬背,枯燥乏味;要么一味重“文”,满堂对话,空洞飘浮。中学文言文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本期选刊一组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和分析文章。一篇高中文言文复习课观察评析,以图引发读者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全面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钱梦龙老师早在1997年就曾撰文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有‘言’无‘文’。”教师过分地强调“言”的教授,忽视了“文”的存在,“好端端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硬被肢解成教师讲解古汉语知识的一堆语言材料”(张雨仁语)。自新课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后,文言文教学则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即有“文”而无“言”。教师表现出来的是过多地注重“人文性”,将文言文的教学与现代文的教学混为一谈,忽视了这两者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李淑金 《成才之路》2010,(15):42-42
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一直是学生学起来头疼、教师教起来犯难的“硬骨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文言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最后发现——文言文的教学之路应是教得“趣”、练得“实”。让“实”与“趣”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始终存在“少、费、慢、差、累”的现象,就是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少,却耗时长、进度慢、效果差、感觉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字字落实”“句句推敲”的训诂课;有的教师不讲字句,发一张翻译稿,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考试照样能应付。  相似文献   

18.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19.
一谈起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大家都较为赞赏“三多”(即多读、多背、多记)教学法,笔者也深有同感。但一味的“读”和“记”却难免会使人厌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枯燥无味,如同嚼蜡”的感觉。笔者认为,“三多”学习法固然可行,但其中还应“多而精”、“多而准”、“多而高效”,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文言文阅读中的“读”和“猜”。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