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得6月中旬,有两位见习生来听我的课,我上的是《统计》。听完后,其中一位问我:“老师,你说对学生应该凶一点还是松一点?”另外一位补充说:“我们老师说的,去实习的时候,对学生要凶一点,否则管不住的。”  相似文献   

2.
先让我们看这样两个镜头:一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在学习“bpmf”。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孩子听广播的画面,然后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学的孩子不谙世事,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老师,你是不是想教我们读b呀?我早就会了。”老师有些尴尬,仍不失温和地说:“我问的是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孩子带着一脸的委屈坐下了。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录音机。”老师摇摇头。另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录音机上的天线。”老师摇摇头。第三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听录音机。”老师还是摇摇头。最后终于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自身承担的角色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很多同学习惯向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老师:你要我怎么做?”“老师:下一步该做什么?”“老师:这节课上什么?”“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做这个事情吗?”“老师:这次作业最后上交的期限是什么时候?”“老师:你帮我选一个题目吧!”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听一位年轻女教师授课。上课伊始,她微笑着对全体同学(一年级)说:“今天,有不少外校的老师来听我们班的课,你们能和老师配合好吗?”孩子们听后,怯生生地答道:“能”。接下来,这位教师则无视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按照自己事先预设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学生和老师配合得不错。课后,不禁使我联想到另外一节课……  相似文献   

5.
不少学校在暑假组织学生到国外修学旅行,他们分别住在当地的各个家庭中。这样,通过日常的相处,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国的风俗人情,也便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外语。但是,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初中同学向带队的老师诉苦:“我要换一家人家住,现在住的那家的孩子老是欺侮我!”“怎么会呢?”老师想,许多人家的孩子和我们的同学都友好相处,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问那位初中同学:“人家怎么欺负你的?”他说:“每次玩游戏的时候,他都要当进攻的,而我总是防守的。”老师再问:“那孩子大概有多大?”“五六岁吧。”听了同学…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一位老师要他的学生用“想”造个句子,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听花开的声音。”老师听了很是生气:“乱弹琴!花开的声音怎么可以听?错了,重说!”  相似文献   

7.
我已经在小学校园里学习六年了,现任班主任熊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有幽默气质的老师。有时候他逗得我们笑个不停,有时候他自己也会像孩子一样大笑。
  有一天中午, 一位同学的饭盒打不开了,于是就向熊老师求助。熊老师又幽默起来了:“你们记得阿里巴巴是怎样开启那扇门的吗?”
  “记得!喊‘芝麻开门’!”同学们一窝蜂地叫道。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听了石林板桥小学一位教师上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课“分类”。这位教师在学生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后,提问:“如果把现场的听课教师分类,你想怎样分?”学生窃窃私语。不大一会儿,有学生举手回答:“我想把这些老师按男女分类,分成两类。一类是男老师,一类是女老师。”接着又有学生回答:“我想把这些老师按戴眼镜和没戴眼镜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与众不同的科学课:从老师的实验台到学生的实验桌,上面没有一件实验器材。一上课,老师就提出问题:“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白天与黑夜?白天与黑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初,在青岛市南区一所小学就读的一位韩国学生,面对他的中国老师,语气蛮横地质问:“你有钱吗?”说着,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又在圆圈中心点了一个“点儿”,大声说:“钱!你懂吗?”这件事情,带给老师们的愤怒和思考,是相当深刻的,直到今天,许多老师仍记忆犹新。90年代末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韩国孩子越来越多地涌入岛城,仅市南区就有92位。今天来青岛的韩国孩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呢?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怎样的个性特征?怎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他们和我们中国的孩子———青岛的孩子,究竟有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班里,隐藏着两位“江湖老师”,哈哈!想认识吗?下面请听我一一介绍吧。 “少林棍僧” “少林木棍”是语文老师常用的兵器。别看语文老师平时和蔼可亲,但是只要我们不听话,  相似文献   

12.
一天早上,彬彬刚进幼儿园就十分认真地问老师:“老师,人有不死的吗?”老师:“人怎么会不死,任何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死。”彬彬:“不对,我奶奶就不会死。”老师:“这是谁说的?”彬彬:“我昨天晚上睡觉时听我妈妈说的。”老师:“你妈妈?”彬彬:“我听我妈妈对我爸说:‘你那老不死的老娘……’”老师:“……”人有不死的吗$长沙市建民幼稚园@漆海燕!老师  相似文献   

13.
善意的谎言     
郭权飞 《班主任》2010,(10):45-46
我班有个男孩,家庭条件优越,性格开朗大方,同学关系融洽,但在学习上却是“油盐不进”,不是他笨,而是什么都不学。无论哪个老师找他,都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上课从来不听,作业从来不做。一次谈心时,我问他:“你将来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高中毕业后你想干什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听课、评课活动是教师进行思想碰撞、智慧交锋的重要阵地。但是.作为参与听课学习研讨的老师.怎样评价课堂中教者教学的优劣?怎样阐述自己的学习体会?如何合理地进行评课’很多一线老师很茫然。笔者以为.我们应该用“智慧”的眼睛去看课堂.努力做好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一天,我正用洗衣机清洗物品。倩妗小朋友围着洗衣机,好奇地问我:“胡老师,这是什么开关?那是什么开关?”我耐心地逐个讲给她听。一会儿,她又拉着我的衣服问:“胡老师,电源开关一开是不是洗衣机就通电了?”我点点头。她又问:“那暂停开关是怎样的呢?”我讲解给...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与教师教研谈话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读书学习上应改变方式,特别是读什么书,怎样用书上的先进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有的老师说:“我读了很多书,但就是用不上。”还有的老师说:“我学习了很多方法,但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不起作用。”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呢?  相似文献   

17.
一、幽默型幽默诙谐的语言最能吸引学生。正如相声、小品最能吸引观众一样。记得我的一位叫张鹄的老师,他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时,走进教室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我来解答大家的一个疑问。”我们莫名其妙:这位老师要给我们解答一个什么疑问?接着张老师说:“我叫什么名字?”哦,原来老师是在卖“关子”呀。不过,这确实是大家正想知道的,于是集中思想听起来。接着张老师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自己名字的奇遇:一位医生把“张鹄”念成了“张鸡”、“张告”,最后索性叫号码;一位体育老师怕念错“鹄”字,就干脆漏报学生姓名,让学生自报家门;…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有关“数学教育的价值”的研讨会上,一位专家语重心长的给与会的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学生喜欢数学吗?”,一时,全场语塞会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在漫长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的数学存在怎样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数大米     
这一天.教数学的苏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家庭作业:“明天我们要学习‘千分位’.所以我们今天的家庭作业是数1000粒大米.你们先估一估.再数一数.最后看看估计得是否正确。”我一听,着急地问:“什么?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3,(9):122-122
陈思良和邱晓玲两位同学在下课后,留住了语文老师曹老师。邱晓玲问道:“老师,我们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究竟什么是‘诡辩’呢?”曹老师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定义的讲解,而是给他们两个出了一道题:“我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个很干净,他叫A;一个很脏,他叫B。那么在这两人当中,谁会去洗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