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跃为 《学语文》2008,(1):14-15
为了能让中学生更早地欣赏到《红楼梦》中的精彩的篇章段落。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中特地选取了该著作中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即《林黛玉进贾府》,这也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是,老教材(2003年4月版)是把该文放在第四册课本(高二下学期)中,而新教材(2004年6月版)将其放在必修的第三模块(高一下学期)中。  相似文献   

2.
《黛玉初进贾府 年龄究竟几何》、20014年第12期《中学语文》刊载的这篇文章,试图用“考据”方法解读《红楼梦》中这一谜团。作者断言,“林黛玉进贾府时年龄为六岁多”,“宝玉当时才七八岁”(黛玉年少一岁)。这种所谓的“考证”,乖违文学常识,不要也罢。  相似文献   

3.
陈琼 《学语文》2013,(2):52-53
《林黛玉进贾府》(苏教版必修二教材)是《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的主要部分,它在《红楼梦》全书的艺术构思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示贾府的尊贵豪华以及与皇家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甲戌本)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之一:人教版第四册教材经过一头一尾的压缩后改题为“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全书中的地位显著,是《红楼梦扩楔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回第一次对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进行了直接描写.小说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像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也相继登场,尤其是宝黛的会合,可以说此回拉开了小说人物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以林黛玉初进贾府为中心事件,让生活在富丽贾府中的主要人物逐一登场,人物形象刻画是这一回中最为出彩的部分,也是进行教学的重点内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是众多人物中作者集中刻画的三位,刻画的方法也有差异。其中王熙凤、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进贾府》为《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介绍小说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在这一回,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2001,(12):20-20
阅读第一单元1.祝福(鲁迅)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3.*荷花淀(孙犁)4.*边城(节选,沈从文)现当代小说鉴赏第二单元5.药(鲁迅)6.项链(莫泊桑)7.*陈奂生上城(高晓声)8.*守财奴(巴尔扎克)第三单元9.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10.智取生辰纲(施耐庵)11.*失街亭(罗贯中)1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古代小说鉴赏第四单元13.雷雨(曹禺)14.茶馆(老舍)15.*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16.*三块钱国币(丁西林)现当代戏剧鉴赏第五单元17.窦娥冤(关汉卿)18.*长亭送…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二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欣赏《林黛玉进贾府》,不能不熟知贾府的众多人物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从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姓名中,我们可以窥见曹雪芹命名艺术的高超卓绝。正所谓以小见大,因微知著,《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得到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进贾府》是节选《红楼梦》中的第三回,也是拉开了林黛玉生于斯死于斯的贾府生活的序幕。曹雪芹主要是通过林黛玉来介绍贾府的繁华与富贵以及贾府的主要人物的性格。表面看来这似乎和一般小说序幕没什么两样,但纽楼梦》毕竟不是一般小说,习惯于“一石多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将《红楼梦》三大抄本(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中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选文与中学课本中(苏教版、人教版等基本一致)节选内容进行文字上的对照,并从版本间的文字差异角度入手,探究林黛玉、贾母、王熙凤和贾宝玉等人物形象在不同文本中不同性格和情感。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选自我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所节选内容为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9月版《红楼梦》(以下简称“1979年版”),对照课本文字出入很大而且量多。从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角度出发,拟就课本所选版本、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贾府元宵佳节的描写,从场面、亲情和习俗角度的比对中隐约可见贾府富贵奢华背后的尴尬之境、团圆温馨下的别离之情和喜庆狂欢中的不祥之兆。这两次元宵夜宴与可能佚失的第三次贾府元宵夜宴是贾府由盛转衰过程中的三个关节点,因此在全书结构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后的所见所闻,具体地对贾府的环境进行了描写,特别是对几个主要人物作了较细致的介绍,从而使读者对这个封建贵族之家的环境和主要人物有一个初步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材,有两篇节选自《红楼梦》。一篇是初三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四回),一篇是《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回)。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可联系第四回所提及的那张“护官符”。这不仅是因为“护官符”中的史,贾、王三家中的某些人物将在课文中次第出现,而且,还因为作品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后的所见所闻,从封建剥削、阶级对立、派系倾轧、思想分歧等方面对贾府作了形象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欣赏林黛玉进贾府》,不能不熟知贾府的众多人物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从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姓名中,我们可以窥见曹雪芹命名艺术的高超卓绝。正所谓以小见大,因微知著,《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得到深刻揭示。第一代人物,即贾府的宗祖,分别是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他们在书中仅仅是出一出场,亮一亮相,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他们都以“水”命名,似可看成贾府后继的源流,他…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以黛玉初进贾府的一天活动为线索,为我们清楚地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其生动传神的辞令艺术让人获得无尽的审美感受,充分体现了小说艺术美的生动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一、片段精选1.坐着轿子进贾府林黛玉弃舟登岸,坐着轿子进贾府:……又往西行,……一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林黛玉进贾府》)  相似文献   

18.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府有一个偌大的园子。大观园天天要人打扫、修理,付了很多工费不说,还不免作践糟踏了东西。所以第五十六回,三小姐探春搞起了改革,由具有专业技术的老妈妈们承包管理园里的花木山田。这场承包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就是贾府账房一年少支出400多两银子,同时“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大观园众多的女性中,妙玉可算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她不是贾府的亲属,不是贾府的姻眷,也不是贾府的仆婢,更不同于贾府从姑苏买来学戏的女孩子和小尼姑、小道姑一流,而是由贾府礼聘为栊翠庵住持、出身于“读书仕宦之家”(程乙本《红楼梦》第十七回。以下凡引自程乙本的语句,都只注明回数)的女尼。这样一个人物,在以描写贾府盛衰为主线的《红楼梦》中,似乎是无足轻重,然而,作者曹雪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编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根据小说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