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性”(Reason)一词具有许多歧义,理性内涵是一个不断历史化的过程。后现代主义反对理性主义,却走了极端。我们不能用理性的话语去反对理性,在非理性主义泛滥产生重大危害的今天,反思理性。建立新的理性精神,无疑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建设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新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从“合理性”与“合法性”这一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之历史变化,探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命题:“合理性”即大学自身发展逻辑的生发,其核心是理性追求与人文精神的培植;“合法性”的规范与调适,其核心是高等教育的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理性主义及其对西方科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主义的核心是崇尚人的理性思维,坚信只有通过人的理性思维才能获得“真知”。理性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合逻辑的推理推演出“应当如此”的结论。理性主义既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传统,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特色,它对西方科学产生了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西方科学之所以是西方科学,其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它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是“应当如此”的产物。只有这种科学才能诞生出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哲学乃是对传统西方哲学进行的一次基于“理性主义何以可能”的问题式全景反思与批判.人类理性同人类历史的发展一样,都是一种充满内在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作为呈现人的反思判断能力的理性,本质上属于人类须臾不可或缺的“本体论承诺”;作为“普照之光”的理性主义,实质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弘道逻辑”,即“真”与“诚”相统一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复合体.当代世界理性主义的复杂性立场或走势值得关注.人类理性主义精神重在建设和培育.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对于理性自我超越性的揭示和把握,是他超越感性、知性哲学,解决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对立统一,朝向理性矛盾自我和解之关键。在此,黑格尔克服了以康德、费希特为代表的在理性自我超越性问题上“应该”(Solen)之软弱性,通过意识形态演化、逻辑演绎、历史现实运动等途径,揭示、显明了理性自我超越性就是朝向逻辑普遍性的超升,也即朝向自身内在的本质,朝向自身的无限的自由冲动。黑格尔对理性自我超越性的解读不仅改造了传统理性观念,澄明了人类精神本质特性,确立起崭新的理性观念,同时,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西方理性主义精神提供了一个绝好文本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通过对韦伯思想的考察,阐明了现代性对宗教神学的"祛魅"和西方理性主义的内在联系.但是哈贝马斯认为无论是韦伯将理性理解为目的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还是近代主体性哲学对自我意识的过分强调,都是片面的.哈贝马斯同时批判后现代哲学转向非理性主义.他从席勒美学中受到启发,希望通过理性的进一步启蒙和交往理性的构建来拯救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第二国际以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面临教条化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概念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阐释,但容易缺乏“清晰理性”因而陷入空洞历史观的问题。莱尔因试图通过重释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去解决这两种问题,其中问题的核心在于,实践基础上的普遍的、作为一般理论的历史理性何以可能。通过对实践概念的明晰,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般理论的可靠性论证,对历史理性在实践中生成的原理分析,以及对“异化实践”和“解放实践”这两种实践形式的区分,莱尔因批判了先验实践观上的历史理性逻辑,确证了实践基础上的历史理性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理性与非理性、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其矛盾互动的思想文化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这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西方社会历史中各种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演进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充分发挥理性、理性主义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利用非理性和非理性主义中的合理因素,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实践范畴是唯物史观的研究起点和逻辑前提,它深刻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和存在方式,赋予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理想目标以逻辑和历史的合理性。人的实践活动是理性与价值二重尺度在“此在”意义上获得整合的现实表征,因而实践不仅是认识论范畴,更具有人类学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近代以理性的高歌猛进为时代特征,但理性张扬的结果却使自身由“凯旋”跌落至“黄昏”。非理性主义试图切近传统理性生长之根而施与消解式疗治。但是非理性主义的拯救由于自身的缺陷而陷入困境。对理性与非理性的反思和批判表征着“以人为本”的时代诉求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1.
以理为宗以实为式:论翁方纲的理性美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方纲作为清代考据派诗论代表人物,将朴学的求是精神与考据方法引入诗论和诗歌创作中,试图从艺术机制方面确立一种理性主义创作范式。他的“肌理”说突出了“理观”意识和求实精神,从而对古典理性作出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2.
古典主义造型艺术受17世纪理性主义美学思想所支配,在西方艺术中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充满理性意味的艺术宫殿.本文分析这一时期理性主义哲学和美学的内涵与关联、承载理性之美的艺术表达以及理性主义美学精神的后世传承,力求把握古典主义造型艺术的内在逻辑,以期对绘画、雕塑、建筑等造型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公孙龙子》主旨不在于逻辑理性,它表达的是个体的自觉意识。其中《白马论》和《坚白论》着重于感性自觉,《名实论》和《指物论》着重于理性自觉,《通变论》则是对感性自觉的理性认识。它与儒法《墨经》的分歧乃个体自觉精神与社会功利主义、逻辑理性主义的矛盾。它是前封建文化的产物,必然不合封建文化“类别——整合”的要求,但在后封建时代有新的意义。在康德、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中,我们认识到这种文化脉路  相似文献   

14.
尼采将苏格拉底视为西方理性主义的始祖并予以激烈批判。理性主义将理性视为人的本质,尼采则将意志视为生命的永恒本质和理性的终极源泉,并拒斥将世界二重化的理性主义逻辑,强调被理性主义哲学家用以证明感性世界是一个虚幻世界的理由恰好佐证了感性世界的真实性和所谓真实世界的虚幻性。哲学家和神学家编造所谓真实的彼岸世界的目的,就是要贬低和诋毁感性的此岸世界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尼采哲学具有鲜明的反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尼采对理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反对把逻辑、理性视作形而上学的根基,认为逻辑和理性都起源于非理性,反对把理性等同于人的本质,强调感官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其次,尼采主张用主观的相对的透视主义取代理性主义的认识论,从根本上否定客观的绝对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透视既然是多元的,那么世界也是多元化的,是无限可解释的。正是尼采哲学的这些特点对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其哲学具有反理性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特点,从黑格尔到德里达,西方学界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中国没有理性,没有哲学。前辈中国学者在物质、制度和思想层面上都发现了中西文化存在着若干异同,但他们忽略了理性在中西文明中起到的作用。理性有不同的内容和类别。不同的理性类别组成不同的理性结构。虽然理性的爆发是轴心时代中西文明的共同特点,但它们表现出来的理性结构却不尽相同。古代西方的理性结构包括逻辑理性、自然理性、实践理性/道德理性、审美理性,但缺少历史理性,其理性结构以纯粹理性为主导,逻辑理性居于统治地位。中国的理性结构包括历史理性、自然理性、道德理性,有逻辑思想,但却未发展出逻辑理性,其中历史理性占有支配地位。逻辑理性主宰了西方的思维,历史理性引领了中国的思维。这种理性结构的不同是中西思维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中西文明之别,关键也就在于理性结构的不同。西方文明中逻辑理性占主导和中国文明中历史理性占主导,其根本在于二分法的不同。中西的二分法之不同,其部分原因则可溯源于各自语言之不同。语言特点不同,是中西文化不同之源头。  相似文献   

17.
如何获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这个问题,哈贝马斯从对理性的重新阐释入手,提出“交往理性”,以补充“目的理性”的不足,力求拯救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局限于单一的目的理性即工具理性而导致的异化现状。本主要对上述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晚清民初以来,随着西方理性主义思潮涌入中国,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文学批评逐渐显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传统的诗学批评模式的民国旧体诗话具有了西方诗学批评的谨严、冷峻的批评色彩,具体表现为一部分民国诗话在作“价值理性”判断时开始注重分析综合、逻辑推演等科学理性的批评方法,表现出异于传统的科学理性批评。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以工具理性批判问题为切入点,从启蒙理性、工具理性和合理性这三个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深入批判,并揭示出启蒙理性、工具理性和合理性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后现代主义在我国的流行,反理性主义思潮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在这种背景下,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股反理性主义的教育思潮,突出地表现在诸如:教育无目的论、感悟体验的教育过程观、建构的主观的不确定的知识观、“怎么都行”的教育研究观等方面。那么,如何看待理性及其理性主义教育观的历史命运,如何应对反理性主义教育观的冲击,是我们必须很好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