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最近听了一堂五年级的作文指导课,内容是“场面描写”。可容纳三百多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上课铃响了,老师微笑着走进课堂,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场面描写”的作文任务后,便要求学生背诵《难忘的一课》中描写场面的片断。学生背不出,无一人举手。老师降低要求,可以在这课中随便选一个片断进行背诵,学生还是摇头。教师拿出花名册任意点了一名学生,被点的学生站起来满脸通红,其余的学生有的把头低下来,生怕被老师点到,有的无可奈何地望着老师。听课的教师也生出疑问:颇有知名度的王老师今天怎么了?上课教师只好严肃地对大家说:“谁坐得不好我就点谁背。”刷的一下同学们的身  相似文献   

2.
在听课的时候,笔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老师都喜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在教学一年级的《蚂蚁和蝈蝈》时,老师便布置了这样的练习。在二年级的《秋游》一课上,又出现了这样的句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新知。对于二年级学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三次执教新世纪《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一课,教学中的细微差异,使我对教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所感悟,现整理出来供大家商榷。课例一:师:同学们记得第一单元学过哪一对数学好朋友?生:因数和倍数。师: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因数。你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吗?有最大因数和最小因数吗?(生分别找出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生: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12师:请问这两个集合圈(指右图)的中间部分填什么?是什么意思?(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生:填12和18共同的因数,是1、2、3、6,叫公因数。师:12和18的公因数里…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爽’字,你认为这个字该怎么写呢?”老师的话刚讲完,学生就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查字典,有的翻开语文书,在书中寻找答案,有的用小手比画着,有的用笔在纸上练写着……不一会儿,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老师,我知道了‘爽’是这样写的。(学生按笔顺书写爽字)”老师进一步问道:“你怎么知道是这样写呢?”“因为,我们书中就是这样写的。”学生十分肯  相似文献   

5.
一个老师在教育随笔中记录了这样一个课堂细节: “近日,听一节二年级的语文随堂课,课上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有的举着张开的手掌、有的举着捏紧的拳头、有的伸出一根手指、有的伸出两根手指……什么意思?莫非教师为给听课者一个学生个个积极动脑踊跃发言的印象而玩着猫腻?”“在与教师的课后交流中,我提出了自己的疑  相似文献   

6.
课堂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在听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的公开课教学时,执教教师在课末总结时问学生:"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我认识了倍数和因数."有的说:"我知道了整数和自然数."还有的说:"我知道了今天所认识的倍数和因数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正>"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今年,我所带的学生升入五年级,我也就随着介入了五年级数学的教学中,进而在教学中涉及了"因数与倍数"的问题。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遇到了困惑。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时,学生学习了利用乘法算式找因数,在第三单元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求公因数时课本给出的方法是列举法。以找12和18的公因数为例,先用想乘法算式的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新课的"想当然"【案例】听五年级"认识负数"一课,教师这样引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负数,负数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美国心理学家费里德曼在其著名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人们有这样一种强烈的倾向,总是假定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教师受这种效应的影响,往往把自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归属到学生身上,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代替学生的知识经验。其实,五年级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是找不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听一位年轻女教师授课。上课伊始,她微笑着对全体同学(一年级)说:今天,有不少外校的老师来听我们班的课,你们能和老师配合好吗?孩子们听后,怯生生地答道:能。接下来,这位教师则无视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按照自己事先预设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学生和老师配合得不错。课后,不禁使我联想到另外一节课……  相似文献   

10.
正一、现状分析以下是来自普通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上的镜头:镜头一:上课铃早已响过,学生们仍然三五成群在说话,有的走来走去,叽叽喳喳吵个不停,而教师则拿着一把螺丝刀紧张地忙碌,因为有一半的电脑是坏的,学生正等着老师来修理呢……"镜头二:教师讲完,一部分学生中规中矩,按部就班认真作业;一部分学生早已完成任务,或玩游戏,或浏览网页,或网上聊天;另一部分学生则慢慢腾腾,无从下手,且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到处找人帮忙;个别学生干脆不做练习在玩其他东西……  相似文献   

11.
"绿色"原本就是天然的颜色,它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生命。"绿色教育"是一种充满真善美而摒弃假恶丑的教育,一种讲求实效且教书育人的教育,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快乐学习的教育!构建绿色课堂就是构建一种"和谐的有效率的有生命力的"而且能体现学科特点的"本色课堂"。一、创和谐的"绿色氛围"数学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也只有教师的作风民主,在课堂中能体现人性关怀,学生才会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如,在一节教学生"写数"的课上,我们的教师没有按通常的方法让学生机械地描红或一笔一画地照老师演示临写,而是让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她写数。当教师写完"5"这个数让学生评价时,学生大声地说:"不好!"她没有表现出丝毫不快,随即请教学生哪里不好。学生天真而又直率地提出了各种意见。有的说:"老师将横笔写长了。"有的说:"老师写下面的竖弯时,转弯的地方不圆"……她虚心地接受了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与学生一起经历了以下教学过程. 上课伊始,教师左手托着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右手指着其中的一个顶点问道:"这是长方体盒子的什么?" "顶点."孩子们整齐地回答. "其他几个顶点分别在哪儿呢?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  相似文献   

13.
正一、鼓励性理答,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学生是否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激励性课堂理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之中,强化学习行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出示两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很多学生看了一眼就回答:"是。"教师此时有些愠怒,学生太马虎了。但教师没有爆发,而是亲切地对学生说:"判断要有依据哦!"学生听到老师的提醒,赶紧行动起来。有的用尺子进行测量,有的干脆拿起纸来对折,不一会儿就发现自  相似文献   

14.
今天展示的是一次活动课,因为是“新生事物”,所以众说纷纭是很正常的。我不太习惯于“学术式”地去界定和评判“什么是语文活动课”,但我愿意通俗地说,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并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激荡、事业的拓展……就是“语文活动课”!因此,我为焦老师这堂语文活动课叫好!这堂课当然也有不足,老师们的一些批评我也是同意的。这里不再赘述。我由此产生了一些联想——有的课充满了知识与能力的讲授与训练,便被指责为“语文课的人文精神荡然无存”;有的课充满了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1月26日上午,王国芳老师教学专场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一新课讲授中拉开帷幕。这节课显示了王老师的沉稳和深厚,体现了他的精致和高深。这恰恰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常规课堂带给青年教师最好的启示,也是对年轻教师一次最好的"文化传播"。这节课的设计以及课堂的展示,体现出四个特色。一、行云流水、流畅自然——在知识生成中传"承"上课伊始,王老师运用我校参与太空授课的一则视频,并抛出问题:"太空授课直播对我们春晖中学有何意义?"这样就很贴切地引入这节课的正题——"文化传播"。王老师紧接话题,设置了一个"生活感悟"环节,让  相似文献   

16.
缘起:比赛课上学生两次不合时宜的"抬杠" 在一次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上,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单元的"一一列举"一课.重点围绕教材的两道例题(见下图)展开教学. 教学例1时,在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后,教师总结道:"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列出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有序思考能保证列举时不重复、不遗漏."突然,一位学生高举右手,看见老师还在陶醉于小结,特别是看见老师拿起红笔在黑板上重点板书"一一列举(不重复、不遗漏)"时,便迫不及待地来了一句:"老师,不是的,一一列举也不一定能数对!"老师一愣,连忙说:"其他同学同意他的意见吗?"其他学生会意一笑,异口同声地说:"不同意!"该学生满脸涨红,无奈地坐了下去,教师得以继续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教师有时装糊涂或故意犯个小错误,把发现、锻炼的机会让给学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人教版五年级《十里长街送总理》):师:老师在第一自然段中发现了一个病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学生吃惊地看着老师。)师:"焦急"指十分着急,"耐心"指不急躁。这两个词自相矛盾。(学生仍然沉默不语。)师:我看应该任意去掉一个词语。去掉哪一个好些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建议去掉"焦急",有的学生建议去掉"耐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校组织老师同上“分的分母,它们有什么规律。四人小组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循序渐进地数、小数互化”(《现代小学数学》五先讨论,再汇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使每个学生真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课。本课的重(讨论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找正经历发现规律的全过程。点是“能正确判别一个最简分数能出规律来)声音二:“你怎么知道乘625否化成有限小数”,难点是“探索最生:分母中只有素因数2和5的的?”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在这最简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中师:我们学了最简分数化小数,些课中我听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有其他素因数的最…  相似文献   

19.
一、融入真实生活,使教学因开放而充满活力犤案例一犦一年级《数数》课,一位教师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自由地数数,他们开阔的思维着实让我们吃惊:有的数乒乓台、有的数篮球架,有的数小树、大树、有的数自己身上的钮扣……有一群鸟从空中飞过,同学们这样描述:有许多鸟我数不清楚,难道许多不是数学吗?有几个孩子在地上数蚂蚁,也许这就是他们研究生物的开始……他们不断发现可以数的新鲜事物,也令我们应接不暇。犤案例二犦一节高年级的《统计》教学。课前教师布置学生调查、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或村子人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及自己家庭一年来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案例〕这是一堂六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学生已经学完了“调查与统计”一课。适逢某大型教改研讨活动在本校召开,于是有了本课。以下是本课的基本流程:一、从生活导入,激发探索欲望老师一上课就说:“今天我们在影剧院上课,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你们想了解客人老师的哪些情况?”学生的想法很多:有的想知道客人老师都是教什么的,有的想了解一下客人老师的兴趣爱好,更多的是想知道客人老师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