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晶 《幼儿教育》2000,(4):15-15
角色游戏是一项幼儿乐于参加的模仿生活的活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责任心。1.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建立和遵守规则是培养责任心的有效手段。在游戏前,教师要与幼儿讨论并制订出游戏规则,使幼儿意识到行为的责任与后果。如选好角色不能随意更换,不能大声喧哗等。在游戏中,对遵守规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规定、限制的作用,还可以为幼儿创造想象空间,让幼儿在玩中展开想象.如:大班游戏"运报纸",游戏规则是把报纸从起点运到终点,这个过程中双手不能碰报纸.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角色游戏中,有娃娃家、银行、饭店、医院、游乐场等主题。其中“医院”这种游戏的特点是无论从材料的投放还是玩法上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仿真性。这里的仿真性主要体现在幼儿能积极主动地运用真实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游戏材料、扮演角色和社会交往,以及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建立游戏规则。我就通过以下游戏材料谈谈教师可如何与幼儿共同开展大班“医院”仿真游戏。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的种类有许多,而角色游戏是这个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生活中的道德、义务,获得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我园四楼大厅建构了一个大型“社区生活馆”,有德克士、无烟烧烤店、彩虹超市、小红帽理发店、社区医院、幸福咔嚓(照相馆)、青花瓷DIY工作坊以及小型玩具车社区道路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玩得够尽兴但不深入,主要是不遵守游戏规则、缺乏责任心。怎样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让角色游戏发挥应有教育价值,体现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是我们每个幼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2011,(10):9-9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我在组织中班幼儿开展音乐游戏“网小鱼”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始终游离在游戏情境之外的幼儿,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他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世界里,无法遵守游戏规则,使我不得不多次停下游戏去要求他,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6.
林素英 《教师》2022,(5):72-74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游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角色游戏更是深受幼儿喜爱.如何开展角色游戏,引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培养幼儿自定角色游戏规则的能力,是值得幼儿教师研究的课题.文章分析了3~6岁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从多加观察、游戏前制定规则、游戏中沟通讨论、游戏后总结反馈、正确引导和树立观念、准备道具场景营造氛围六个方...  相似文献   

7.
李凤霞 《成才之路》2014,(36):64-65
我经常发现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时间游荡,问及原因,回答说是:“不好玩。”“这个游戏我玩过了。”……怎样才能改变现状,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呢?我开始尝试大班几个班级中开展同年龄段的串联游戏,使大班年级组的角色游戏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冲突行为集中发生在角色游戏的进行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因角色关系发生的冲突呈递增趋势,因同伴关系发生的冲突呈递减趋势,因同伴与角色关系发生的冲突到大班时明显减少;小班幼儿围绕材料发生的冲突明显多于中大班幼儿,围绕游戏角色和游戏情节发生的冲突则明显少于中大班幼儿;中班幼儿围绕游戏情节发生的冲突明显多于大班幼儿.幼儿解决冲突的方式由以非言语行为为主逐渐转化为以言语行为为主.小班幼儿的冲突行为以被动结束为主,中大班幼儿的冲突行为以主动结束为主.研究者结合幼儿年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9.
陆雷英 《考试周刊》2014,(14):184-184
<正>幼儿园角色游戏是一个容纳交往、合作、协商、冲突、碰撞的"小社会",内容富于变化,有不稳定性,因而其游戏规则属于"适应性的规则"或"临时的规则"的范畴。在角色游戏中,规则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去中心化"、理解规则的意义、学会合作与公平的竞争,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大班幼儿已经关注到了角色行为的"规则性"。他们感知周围各种人的社会活动,并能在大脑中抽象、概括这些规则,以此"规范"游戏中角色的活动。游戏中,如果某个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立即受到游戏同伴的纠正  相似文献   

10.
图标作为游戏环境的一部分,对幼儿的游戏起着暗示性引导作用,能轻松地向幼儿传递各种信息和要求,更好地支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实现自主管理。文章以中班角色游戏"邮局"为例,阐述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运用图标解决的情况,分析图标如何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发挥"分配游戏角色、规整游戏材料、描述游戏流程和解读游戏规则"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把语言学习与运用整合在游戏玩法的设计中,支持幼儿运用语言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必须准确完整地表达才能达到游戏的要求,利用运用性的游戏情境让幼儿人人参与,将教学要求转换成游戏需要。以大班听说游戏"我说你做"为背景,从目标导向、规则设计、游戏发展、幼儿成效等方面阐述合作游戏中幼儿交往性语言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大班教育教学中幼儿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在总结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心理的特征,分析、调查、研究影响幼儿合作意识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探索出于角色游戏中有效培养大班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和途径。为此,抓好幼儿园大班的角色游戏非常重要,应该引起学前教师的高度重视才行。  相似文献   

13.
李亦男 《考试周刊》2013,(40):193-194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黄金时期。本文通过观察分析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在组织幼儿角色游戏中做改进: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让幼儿参与游戏材料的制作;教师作"顺、引、助"的适时指导和评价;师幼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中,主动积极地参与角色游戏,激发创新意识和兴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从社会学关注“关系”和“转向背后”的研究视野出发,探讨儿童游戏的类型、儿童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演化,以及儿童游戏中的多种角色。  相似文献   

15.
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游戏,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比小中班幼儿丰富,角色意识、角色分工、规则认知比较明显,因此常常会出现吵闹、争抢等交往表现。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游戏活动中应培养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体验交往所带来的快乐。因此,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与指导,是大班幼儿协商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16.
赵凤娟 《山东教育》2005,(36):34-34
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可以扮演角色,自由地模仿,尽情地想象,但游戏也有规则,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如游戏中不随便离开自己的“岗位”,要坚持扮演自己的角色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一、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如何克服以往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遵循“三定”(即教师定主题、定角色、定道具)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做法:1.让幼儿自己确定主题。幼儿在游戏前就已有“我想玩什么”的初步设想 ,教师在游戏前应运用谈话的方式帮助他们定下主题 ,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扩展主题。如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 ,可引导幼儿讨论:家里的小孩生病了怎么办?想玩“去医院”游戏 ,可引导幼儿讨论:在去医院的路上孩子非闹着喝水怎么办?2.角色分配自主。即让幼儿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游戏方式,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质量会影响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本研究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其特点,并提出提升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同伴互动的技巧,以期提高幼儿同伴交往水平。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观察法对幼儿游戏中冲突行为的发生情境、表层原因以及教师应对策略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幼儿冲突行为大多发生在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之中,"资源争抢"是引发小、中班幼儿冲突行为的主要原因,"意见分歧"是引发大班幼儿冲突行为的主要原因;教师的应对策略以直接解决方法为主。文章结合与幼儿、教师的访谈探究幼儿游戏中冲突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并在创建游戏环境、制定游戏规则、指导幼儿游戏方面给予教师与家长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角色游戏区域中,孩子们都争着玩“今天我休息”的游戏,因为玩这个游戏可以随意“购物”“逛街”,十分惬意。赵老师在每个孩子的“存折”上印上20个点子,代表20元钱。同时,大家共同商量出一条游戏规则,即:必须凭“存折”去“银行”取“钱”,没钱就不能玩“今天我休息”的游戏。玩理发店、医院等游戏得来的“钱”可存入自己的“存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