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在历经10个月的旅程后,于9月21日进入火星轨道。印度的"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紧随其后,于24日抵达火星轨道。随着这两个地球访客的加入,火星轨道上共有5个探测器在执行任务,再加上已在火星表面上工作的"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车,这7个探测器正源源不断地为我们传回关于火星这个红色星球的数据信息1."2001火星奧德赛"号探测器发射时间:2001年4月7曰入轨时间:2001年10月24日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勇气"号、"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相继登陆火星.那么,美国宇航局是如何得知需要飞行6个多月才能到达火星表面的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的讯息呢?科学家们又是如何接收从火星探测器上发回地球的各种照片图像和数据资料呢?答案是依靠一种被专家们称之为宇宙通信的无线电信号.  相似文献   

4.
<正>月球背面也被称为"月亮的黑暗面",意思是从地球上看不见的一侧,也就是月亮背离地球的那一面。"月球2号"探测器在1959年首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图像。那里的地形崎岖不平,有许多陨石坑和相对较少的月海平面(月面上大面积的阴暗区域)。与正面相比,月球背面的颜色较亮。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它将告诉我们更多月球背面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正每隔大约779天才会发生一次的"火星冲日"将于北京时间2020年10月14日7时25分出现,届时地球位于火星与太阳中间,与火星距离最为接近。在此之前的两三个月,是人类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最佳时期,被称为"窗口期"。所以,2020年7至8月,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美国"毅力"号火星车、阿联酋"希望"号火  相似文献   

6.
月球车之最     
正随着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二号,至今已有7辆月球车在月球上留下了车轮印记。月球车的学名是月面巡视探测器,是一种能够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完成月球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的专用车辆,可分为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两类;按行走方式,月球车可分为轮式、  相似文献   

7.
科学历程     
<正>1966年2月3日——第一次成功实现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月球"9号是苏联发射的一颗月球探测器,重量为1538千克,高度为2.7米。它由登月舱、仪器舱、发动机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登月舱是登月任务的核心所在,它呈卵形,直径约58厘米,重量为99千克。1966年2月3日,苏联"月  相似文献   

8.
安利 《百科知识》2015,(5):22-23
<正>经过9年的飞行,美国"新地平线"号探测器近日拉开了"约会"冥王星的序幕。这场"约会"将持续6个月左右,此后,"新地平线"号将告别冥王星,奔赴太阳系边缘神秘的柯伊伯带,并一去不再复返。探测浩瀚宇宙的奥秘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迄今为止,除"新地平线"号外,人类还发射了另外两对旨在探索宇宙深空的探测器——"先驱者"10号和11号以及"旅行者"1号和2号。它们正在飞向遥远的星际空间,飞向太阳系的边缘。  相似文献   

9.
<正>10月28日,探月工程三期飞行试验器成功来到月球近旁转向段,这是我国月球探测器首次"到访"这个轨道。既然到此一游,怎能不拍照留念?当日,该飞行试验器拍摄的一组角度独特、构图别致的地月合影,给国人带来了惊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专家们向科技日报揭开了地月合影的由来。在五院总体部参数测量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顾征看来,地月合影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展示意义。"地月合影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日,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环月轨道;10日,顺利进入月面着陆准备轨道;14日,安全实现月面软着陆;15日,成功实施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和两器互拍,获取了清晰图像,标志着"嫦娥三号"工程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并进行就位和巡视探测,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科院是我国实施探月工程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英国政府即将推出英国首个探月计划.将通过发射无人飞船和月表探测器等积极探索月球.特别是了解月震原因.为未来建月球基地做准备.这一计划预计先期耗资15亿美元,得到了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支持。英国将发射无人飞船进入月球轨道.然后再向月球表面发射一系列探测器。科学家希望利用撞击性探测器分析月球岩石化学成分,如果探测器目的地是月球两极,科学家甚至希望寻找月球上水的痕迹。科学家和工程师;肾在政府宣布计划后开始技术设计、估算费用等工作,预计2012年到2014年间启动发射程序。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是个十分浩大的工程,花费惊人,用"天文数字"来形容它的开销一点都不过分。美国国家空间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其探测火星的"漫游者"系列9个探测器,所有花费达1.7亿美元,"勘探者"系列7个探测器总共是4.69亿美元,而"月球轨道器"系列5个探测器花费了1.63亿美  相似文献   

13.
发射月球探测器对月球进行考察,不外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探测器围绕月球进行考察,另一种是探测器在月面上着陆考察。由于它们的出发点地球和目的地月球都处于运动的状态中,因此,月球探测器必须选择合理的飞行路线,以便最近、最省时地飞向月球目标。据计算,飞往月球的探测器的  相似文献   

14.
安利 《百科知识》2021,(1):42-43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随着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收集并带回月球物质,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收官之战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的成功不是偶然,此前我国的探月任务五战五捷,硕果累累;嫦娥五号的成功也不意味着我们会停下探月的脚步,探月四期任务已然规划,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将继续踏上征程……  相似文献   

15.
26个月,一次发射机会火星每隔779.94天有一次与地球距离最近的机会,也就是说,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机会,即发射窗。火星探测器从地球表面出发的初始速度,必须大于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一般在11.8~11.9千米/秒第一乐章人类发射的早期探测器,只能从几千米高  相似文献   

16.
科技动态     
<正>"嫦娥三号"探测有诸多新进展1月17日,国防科工局披露了嫦娥三号探测器"观天、看地、测月"的新进展,它已测出月表11种元素。据介绍,刚刚结束休眠期的"玉兔号"月球车,正勤恳工作着;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四台有效载荷均已开机进行探测。其中,"全景相机"对周围月面进行了360度环拍,获取了多幅图像数据;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对月面元素探测后,初步识别出镁、铝、硅、钾等11种元素;测月雷达分别探到了月表下140米内和10米内的浅层结构,从中可看到明显分层;红外成像光谱仪获取的月面目标图像清晰,光谱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以自由落体撞击的方式撞向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从而结束了自己长达12年的探索旅程。除了"罗塞塔"号,这些年还有哪些探测器追寻过哪些彗星呢?1.国际彗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前身是国际日地探测卫星3号(ISEE-3),它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以研究日地环境和太阳风为目的的探  相似文献   

18.
《百科知识》2014,(5):F0002-F0002,F0003
正目前,人类探测器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比较罕见,因为太阳的光芒会损坏感光元件。但在2013年7月里的几天,土星与水星正好遮挡住太阳的光芒,为探测器给地球留影提供了绝佳机会。这两张照片摄于2013年7月19日,左图是"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拍摄的,当时它距地球约15亿千米;右图是"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拍摄的,当时它距地球约9800万千米。近几十年来,从太空拍摄的一系列地球照片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暗淡蓝点"。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飞至距地球60亿千米处回眸一瞥,留下了这张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19.
正12月17日,在中国科协主办的"探月梦中国梦"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嫦娥三号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建忠、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和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苏彦回应了大众对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和火星探测的关注。"嫦娥"的成功已表明探测火星的能力据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嫦娥"一、二号成功后,我们就有探测火星的能力了。火星绕太阳转一圈是700多天,也就是两年时间,这期间火星与地球要交会一次,交会时它离地球最近,发射窗口最理想。我们正在研制的长征五号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11,(1):15-20
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序幕。通过轨道修正、月球面前空中"刹车"等,嫦娥二号一步步靠近月球,从距月面100公里的轨道突然探身至近月面15公里,给月面虹湾拍下了特写靓照。上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和前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竞赛,掀起了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1958年~1976年8月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发射了45个月球探测器。1969年7月,美国"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