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永莲 《湖北档案》2012,(11):42-43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沈从文便既酸且辣地指出:"……北京的燕京学校,便是造就洋翰林太太的地方。"燕京才女嫁人锁定海归派在当时是不争的事实,最著名的例子有:燕京皇后赵萝蕤嫁给了陈梦家,校花袁永熹成功PK陈仰贤,得嫁叶公超……清华才子浦江清使出浑身解数追求燕大的蔡贞芳,蹉跎4年,终如一梦。  相似文献   

2.
武端利 《出版广角》2017,(24):88-90
周秋光的《熊希龄传》在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础上精心谋篇,对熊希龄的历史叙述力求全面,并坚持客观的原则,对熊希龄进行了公允的评价,精准地概括出熊希龄维新、救亡和济赈的人生追求.《熊希龄传》集学术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民国史研究尤其是人物研究的厚重之作.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这是一座被新西兰诗人路·艾黎誉为“中国两座最美丽小城”之一,翠峰如簇,一水绕城。既有众多的古迹名胜,又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凤凰小城,名人辈出,中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世界著名画家黄永玉就诞生在这里。1915年,沈从文进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把书包藏到土地庙里,曾被一位姓毛的老师带至校园里罚跪在楠木树下,并开导他说:“树木是往上长的,你却要往下跪。人必须要求进取,不能自轻自贱而要自尊自贵。”从此,沈从…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这是被新西兰诗人路·艾黎誉为“中国两座最美丽小城”之一,翠峰如簇,一水绕城。既有众多的古迹名胜,又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民国三年,中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世界著名画家黄永玉就诞生在这座美丽的小城。  相似文献   

5.
这篇关于沈从文的短文.写在1988年5月9日。本来是准备给沈从文看了逗他取乐的。想不到沈从文在第二天就去世.没有能看到。现在沈从文去世已经四个年头了。我把这篇短文找出来,略作修改,予以发表。这样,一篇取乐的短文,竟变成了祭文。  相似文献   

6.
李:周老。我来自湖北省成宁市.我们那里的向阳湖是文化部的“五七”干校.也是您的连襟沈从文先生“文革”下放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北京档案》2008,(3):54
2008年第一辑共公布了四组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史料 熊朱义助儿童幸福基金社史料/孙刚选编熊希龄(1867-1937),字秉三,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慈善事业家,其夫人朱其慧女士同样热心公益,提倡教育。熊夫人去世后,熊希龄将自己的家产全部捐出,设立基金,并命名为“熊朱义助儿童幸福基金社”,组织董事会,办理儿童教育。本组史料包括基金社申请备案的呈文、熊希龄亲自拟定的说明书、基金社章程以及解放后基金社的报告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到香山观赏红叶的人,都应该记住香山慈幼院以及它的创办者熊希龄.“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这是在湘西凤凰古城熊希龄故居正室木门两侧的一副对联,它简要而准确地概括了熊希龄对慈善事业的钟情.熊希龄生于凤凰,人称熊凤凰;出身苗族,是民族骄子.他可谓一路春风,少年得志,才高气傲,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35岁出洋考察,40岁出任民国首任财政部长,43岁即登上国务总理的宝座.他居庙堂之高时,不忘心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后,仍时刻心忧社稷.数经沉浮的熊希龄退出官场后,转向慈善事业.1917年夏天,北京、河北地区发生的京畿大水灾,灾民逾500万人,使熊希龄下定决心成立慈幼局,专门收容受灾儿童.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老婆去买花,花店老板说:“你真幸运,嫁给了一位总统!”她微微一笑说:“我嫁给你,你也是总统!”这是怎样的一种自信!不是我嫁给谁我就幸福,而是我是谁,  相似文献   

10.
熊希龄主持创办的《湘报》,是湖南最早的近代报纸。他创办报刊的主要目的是"开风气"、"拓见闻",无论贵贱贫富、士农工商皆可阅读,这对于当时与世隔绝的湖南来说,是具有先进的意义的。另外,熊希龄还主张在国外设立报馆和洋文杂志,并在上海设立通讯社,作为与国外通信联络的总机关,并拟订了"疏通隔阂、使国内外情谊交孚为宗旨"的章程。熊希龄的报刊活动开创了湖南近代的新闻、出版、印刷事业。其主张设立通讯社在中国历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高燕 《北京档案》2013,(8):38-39
民国时期首任民选总理熊希龄,一生重视教育,1913年在任总理时颁布的《大政方针》中就提出教育是"立国大本"的宣言。退出官场后,毕后半生之力从事慈善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香山慈幼院,设立了一系列完整的教育体系,创办有婴儿教保园、幼儿蒙养园、小学、中学、师范、职业教育等各校。熊希龄治学严谨,师资队伍精干,配备设备完善,办学规模宏大,以独有的特色闻名海内外。熊希龄对小学教育十分重视,时常把"今日的小儿  相似文献   

12.
汪增琪先生在一篇回忆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中说到,沈先生教小说创作,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许多学生听得一头雾水,闹不清到底是什么意思。汪先生说他听明白了,他认为先生的意思是:“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  相似文献   

13.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14.
严笑睛  李飞 《大观周刊》2012,(33):38-38
美国民众站起来的历程给中国的启示是:站起来从来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扒粪运动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美国媒体作为一股独立力量,促成美国人一次次站起来。美国人民站起来给中国的启示是:只有当“站起来的人民”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时候,民众才会真正站起来。  相似文献   

15.
《新闻天地》2010,(11):45-45
徐志摩书房里挂着她的剧照、她的舞衣:走向生命倒计时的梁实秋,睡梦中还会念叨她的名字;因为她.正在苦恋张兆和的沈从文也曾动过心……  相似文献   

16.
熊希龄,一个从古城凤凰走出来的湖南才子,被誉称"湖南神童"和"熊凤凰",在民国,一度做过政治奸雄袁世凯的国务总理,虽时间不长,但名声赫赫。在那个内外交困,政局混乱的时代,政治红人罕有得到正面评价的,不过,湖南凤凰人熊希龄是难得的例外。  相似文献   

17.
写于1934年4月19日的《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边城》……它不仅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30年代文坛的代表作。”①因为它充满爱与和谐的大美.因此在国际上也享受崇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仿佛刮起了“正能量”风暴,“正能量”成为各个领域广泛使用的流行用语,成为我们语言生活中的一个焦点和亮点。媒体上常见“正能量”.生活中也不乏“正能量”:吃了一碗牛肉炒饭,“哥们,这饭够正能量!”看了一场励志剧,“嗯,这部电影充满正能量!”遇到一个开朗爱笑的帅哥,“哇,他好有正能量哦!”石缝中的小树开出了小花,“这树真是极具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陈丹菲36岁,是武汉一所大学的英语教师、副教授。2004年通过武汉大成婚介所介绍再婚.嫁给了武汉汉阳区一个颇具规模的装饰公司的老板张信奎。  相似文献   

20.
1957年“鸣放”期间,北大新闻系一个学生去见沈从文,要求对沈从文进行采访,结果碰了个钉子——被沈从文拒绝了. 照常理来讲,接受采访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特别是采访者还是北大学生,沈从文为什么拒绝了这次采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