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研究过佛学,但参禅的三重境界却让我在很多方面茅塞顿开.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那山,看水不是那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初对这句话的理解源自年少时观赏风景的体验:初看山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走入山水,因为一丝清凉抑或感动,所以或雀跃或悲伤,于是会从一个新的视角感受山水、认识山水,山水也随着情感的变化而显得风格迥异,这时的山与水仿佛已经不是原来的那山那水;走出山水,恰如"千回百转之后,一切回归大地"一般,所有的色彩与情感回归到山水之间,再同首,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  相似文献   

2.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里所说的"山"和"水"代表了世界上所有的万事万物.人生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相似文献   

3.
没有研究过佛学,但参禅的三重境界却让我在很多方面茅塞顿开。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那山,看水不是那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初对这句话的理解源自年少时观赏风景的体验:初看山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走入山水,因为一丝清凉抑或感动,  相似文献   

4.
没有研究过佛学,但参禅的三重境界却让我在很多方面茅塞顿开。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那山,看水不是那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初对这句话的理解源自年少时观赏风景的体验:初看山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山就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艺术对本源意识的追思,贯穿于各种流派之中,以抽象表现主义与色域绘画为代表来阐明其对本源美学的回归意向,具有学术价值;抽象表现主义与色域绘画在对艺术本源的境界追求上,走向了自觉,而这也正是艺术的真正开端。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教育方法可以是"无中生有",一项教学改革也可以是"无中生有",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也可以在"无中生有"中形成。我们要回归教育的本源,在让学生学习"有用"知识的同时。更应让学生多学些"无用"的知识。教育需要以"无痕"的方式,达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至高境界。而"无为"是一种对管理效能的追求,是一种管理态度,是一种管理方法。实施"无为",最终要达到"无不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7.
<正>把学生放在"心"上,让课堂回归理性——这是杨文胜老师《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杨老师用自己独到的理解、扎实的功底演绎了一节大气、开放、简约并且有味道、有挑战的数学课,着实令人叹服。这节课的精彩,主要源自它的理性回归,回归数学本原,回归儿童立场,回归教学本质。一、回归数学本源:抓数学之"根"对于《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教师常常会过度关注"是什么"的教学,即对数对的认识与应用,而对于"为什么",即对规则统一的必要性和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认为艺术作品打开并保持大地与世界的争执,而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真理的开端的创建,是一种"源始争执",而这种争执会产生的一种"冲力",把艺术推入历史之中,让历史开始或又重新开始,这正是艺术的本源之所在。然而不仅艺术本身是历史性的,艺术的本源这一问题也是历史性,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也将不同。但是艺术需要在开放的历史语境,因为艺术本就应是对惯性之存在的颠覆。这或许正是海德格尔所要展现给我们的艺术的本源。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人把语文教学概括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由此,语文的难教就可见一斑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必须上学生喜欢的课。作为一个新型的语文教师,怎样上?我想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在教学中师生应互为主体。旨在使教与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动、教学相长。1、在教学中应注重四个环节的  相似文献   

10.
<正>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之谓游山玩水三境界。欣赏自然风光如此,欣赏人间万象亦然,大致都要经历这三种境界。这三个阶段我们姑且代用美学理论上的三个名词来替代,即直觉阶段、移情阶段、距离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欣赏的第一阶段,也是初级阶段,我们可以视之为"直觉阶段",所谓"直觉即是表现",这里的"表现"即指客观事物的直接显现。欣赏者初识客体对象,在审美心理上尚与客体有相对的  相似文献   

11.
何伏品 《考试周刊》2010,(28):48-49
语文学科是最具文化差异和民族区域性的人文学科,只有超越工具性、政治性和功利色彩,回归传统、回归人性、回归自然、回归教育本源,语文教育才能使学生达到人性与灵性和谐发展的至高境界。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12.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3.
《商洛学院学报》2017,(5):18-22
《老生》是贾平凹处在新时代对历史深度反思的文化意识表态,以历史的另一种面影穿透了历史的常态表述,微观众生,细观人性,纵观历史,横观天下,有着中国最高哲学——"道"的意义的表述与归结。小说以回归中国经典境界,回归文学本源性的有益探索,在创作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小说在结构上并未摆脱拼接、混搭之嫌,这种僵硬感亦是创作急切的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我从一本哲理书上看到的一段话,细细品味,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这段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什么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只有通过家人和老师来教育,他们才会认识事物。你告诉他这是什么,他便认识了什么,不会故意认错,以致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15.
卢丽钦 《教师》2016,(6):95
数学技能课教学是让学生经历掌握技能操作步骤的整理归纳过程,感受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技能课教学回归本源,除了让学生掌握技能之外,他们的思维上又可以有哪些提升,使课堂具有一定的厚度,呈现"理性"之美呢?一、加强操作活动,关注活动经验的积累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通过动手操  相似文献   

16.
潘智 《生活教育》2014,(1):67-68
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重要还是数学化重要,一直是课改以来的争论焦点之一,还有的研究学者提出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观点。不论哪一种理论,笔者认为都要从课堂、学生的角度加以认识:数学味与生活味都是课堂中需要添加的味道,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的规划与设计及适当的操作,在"生活味"与"数学味"之间架起一台适宜的天平,让教师、学生和课堂都达到一种平衡,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应当回归本位,指向"语用"。近期,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孔子游春》一课教学。课堂上,教师以学生为本,实践了语用教学的三个层次,即"显性之用"、"储备之用"和"无用之用"。这让我想到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的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相似文献   

18.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说,一个人的心在人生之初是纯洁无瑕的。初识世界时,他眼中的  相似文献   

19.
王晓 《教师》2013,(28):26-26
2013年春,"美丽教育"成为了"雨花教育人"致力构建的目标之一,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喻小健局长的报告解读中,美丽教育是一种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回归教育本源,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境界。这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天华寄宿制学校一直倡导的"与孩子一起成长"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对象是学生,孩子们在不一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有着迥异的个性,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学实践由"数学问题生活化"向"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教学回归现象引发思考,进一步明晰了数学教学中"数学化"和"生活化"之间的关系,实现思想上的一次超越,探讨了什么是数学化,小学阶段能否提数学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如何进行目标定位等问题,并指出当前数学化教学现状是什么,以及让学生有效经历数学化过程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