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以及作者所受到的启迪。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让学生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表达的顺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以“人生感悟”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略读课文《顶碗少年》《手指》。  相似文献   

3.
姚玉 《四川教育》2008,(5):39-39
一、读。涟接语”,明确学习任务。师: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简介作者)。清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将如何学习本文。 生:默凑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洪春幸 《小学语文》2008,(12):51-53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组是“人生感悟”单元,安排了文言文两则—《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以及《匆匆》《桃花心木》,还有两篇略读课文:《顶碗少年》和《手指》。这些课文描写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试图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一些领悟。  相似文献   

5.
12月19日晴假日里,我读了一篇文章叫《顶碗少年》,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不断地去努力,不怕失败,而且还要有一个平稳的心态。读了《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更让我懂得了成功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顶碗少年》第一次顶碗的时候失败了,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但台上并没有乱,少年只是微笑,重新拿起盘子,但是遗憾的是盘子又掉了下来。第三次,少  相似文献   

6.
《顶碗少年》是作家赵丽宏创作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描写了一位英俊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冷静,努力拼搏,第三次终于取得成功。作者从中获得了人生启示。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使其体会:“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并探究少年成功的原因,领悟文章隐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第十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中,《顶碗少年》一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打碗碗花》(第五册26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对童年时代采摘打碗碗花的往事的回忆,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课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朴实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因为课文主要是记叙“我”打碗碗花会打碗的说法有怀疑,想探索个究竟。所以,课文从第二自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这个"例子",指导学生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作文这是七年级的一堂作文指导课,教学内容为作文专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我一改往常先讲如何写作,然后命题的传统教法,而是选择了刚学过的课文《顶碗少年》作为  相似文献   

10.
与父母分事故事 那天是星期五,我和孩子们学习了第12课《顶碗少年》。课堂上孩子们被顶碗少年的勇气和拼搏精神所感染,被白发老者的宽容与关爱所感动。直至下课,孩子们的心仿佛还徜徉在那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中……  相似文献   

11.
“预习提示”的 1、2段 ,告诉了我们《故乡》的主题 ,而《故乡》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多方面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对分析课文中的对比进而把握课文主题。1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形象的对比师生讨论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闰土少年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小手有鲜活故事美好的海边景象  以“兄弟”相称活泼、健康、重友情是个“少年英雄”中年 :脸色灰黄  很深的皱纹眼睛肿红  一顶破毡帽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  以“老爷”相称穷苦、无奈、像木偶人像石像  闰土形象———从…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祖国在我心中”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热那亚的轮船上,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3.
《打碗碗花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听外婆说摘了打碗碗花就会打破饭碗,心中将信将疑,经过实践,发现摘了打碗碗花并不会打破碗,表现了“我”不迷信传说,敢于实践和探索的可贵精神。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活泼稚拙情趣的好教材。它语言朴实、生动,结构精巧、严谨,字里行间暗寓着生活哲理,饱含着浓郁的思想感情。教学这篇课文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打碗碗花”的特点六年制语文26课《打碗碗花》,正如课文所叙,打碗碗花有如下特点:远看,“一片粉白”;近看,“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那‘碗’底还滚动着夜里的露珠”,“新奇”,“有趣”。——其实,这些只是表面的特点,学生只知道这些表面的特点是很不够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片面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12月第一版)注:这种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掌状分裂。花白色或淡紫色,果实小,有长绒  相似文献   

15.
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讲述了“我”与闰土的相见、相识与相别,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一年五月,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小说《故乡》。在这篇小说里,作者通过“我”对少年时代的回忆,以一定篇幅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江南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的真挚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怀念。这就是节选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上的《少年闰土》。《少年闰土》是一篇讲读课文,是本组课文的重点教材。它的教学内容很丰富,字词、句章、语法、修辞及文采等诸方面都可  相似文献   

17.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先写“我”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作者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先写“我”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作者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9.
《打碗碗花》写的是“我”小的时候,外婆说打碗碗花打碗,不让“我”摘,我实验后知道这是迷信。文章描写了外婆的迷信,揭露了封建迷信的危害性,告诉我们不能迷信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道理。文章巧妙地运用了暗示艺术,体现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标题暗示课文的标题是“打碗碗花”。这种“花”其实是一种美丽的花——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而恰是这种美丽的花却被冠以丑陋的名字——打碗碗花。这是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它暗示着的是那些受封建迷信残害的对象。人物的暗示文中主要人物有两个。第一个人物“外婆”,看到我要去摘碗碗花。急忙拉住我,连声说:“不能摘,不能摘,那是打碗碗花——”“——谁摘了它,它就叫  相似文献   

20.
袁昌仁 《云南教育》2005,(31):28-28
《少年闰土》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课文反映的时代跨度较大,因而生活体验、认识角度、自我感受也不同。教学时可采用个性化阅读方式,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场景,并说出理由。课文提供的场景十分丰富,教师可出示一个题目“( )的少年闰土”作为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