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评析美国的教育券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敏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1):29-32
教育券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公共教育改革实现私有化与市场化过程中流行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资助方式。美国政府资助的教育券实验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教育券开始付诸实践。文章试图对美国教育券政策的实施背景、具体实施政策、关于教育券争论的一些分析以及关于教育券提议的未来思考等方面作一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教育券”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政府指派的公立中小学的质量不满,部分学生及其家长希望能转到其他学校,尤其是质量好的私立和教会学校。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家庭支付学费,20世纪90年代,部分城市和州政府推出了“教育券”计划。一些私人和私立机构也为低收入家庭的择校生付费。早在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就提出了“教育券”思想。时至今日,关于“教育券”的争议有增无减。由公款资助的“教育券”计划虽然不多,但毕竟把竞争机制引入了公立学校。适当参考美国“教育券”的做法,对于正确处理我国中小学生的择校问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推行教育券为主要实践模式的教育市场取向改革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文章试图对教育券制度的实施背景、模式、特征及实施过程等做一系统分析与研究,以期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教育券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他以为美国19世纪后半叶以来建立的公共教育制度是一种政府垄断,缺乏市场竞争、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实行教育券制度是一种理想的政策选择。美国教育券根本的价值取向是基础教育均衡化。美国教育券对于我国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券制度对基础教育体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券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后传入我国,并在浙江长兴、湖北监利得到实行。本文主要通过对浙江长兴和湖北监利教育体制实行教育券制度改革进行考察,提出教育券对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现阶段在我国实施教育券制度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詹克斯型教育券具有“受限制的竞争性”和“典型的补偿性”两大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詹克斯教育券理论基础上实施的美国“密尔沃基家长择校计划”和哥伦比亚政府的教育券计划实践证明,詹克斯型教育券能够增加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平等机会.我国教育救助领域存在挤占救助资金、冒领救助金和遗漏救助对象等现象.在教育救助领域引用詹克斯型教育券有利于减少上述现象,提高教育救助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教育券保护弱势群体与弱势教育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推行教育券为主要实践模式的基础教育市场取向改革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的来说,从法律与正义、法律与利益两方面来看,目前教育券制度的主要功能集中在对弱势群体与弱势教育的保护方面。  相似文献   

8.
教育券思想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主张。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券理论不断完善和推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用于政策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对长兴、瑞安、衢州等地教育券政策设计和实践情况的比较分析,从法理和社会学两个角度,对教育券保护弱势群体与弱势教育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教育券理论是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于1955年在其《经济学和公共利益》一文中首次提出。弗里德曼提出的教育券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一些地方进行试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一些州市正式实施,迄今已有三个州和一个城市推行了教育券政策。教育券在美国的实践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经验和做法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如哥伦比亚、智利、孟加拉、莱索托、中国等,并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券(ScloolVoucher)制度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ionFriedman)于1995年提出,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局部地区实施。在随后40多年的时间里,这项教育制度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屡遭挫折,举步维艰。现任总统乔治·布什执政后,视教育券制度为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益的有效途径,并予以大力推进,从而使教育券制度成为当前美国社会最热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张垚 《成人教育》2006,(11):93-96
20世纪90年代,随着蒙古国政治经济的转型,在职教师培训领域实施了教育券改革。由于国际压力和本土力量的不一致性,教育券改革在商讨、颁布、实施三个层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蒙古在后社会主义时期特殊的社会现实。国际与国内、传统与现代等多种力量的交织和斗争决定了蒙古此次教育券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介入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发展也必须探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制度模式。教师培训券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校教师教育培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偏低、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等现象,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问题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教育改革领域的重要论题,也是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论题。它既涉及公民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也涉及社会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与今天所倡导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回归教育、补偿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等许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西方教育券制度及其所蕴含的公平意义分析,希望能为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长兴县“教育券”制度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实地调查,本文分析了浙江长兴县“教育券”制度的特点、“教育券”制度对当地教育的影响,认为:长兴县的“教育券”是对特定学校的一种价格补贴,“教育券”制度从本质上不同于美国的“学券”制度;“教育券”并非是引起当地教育发生变化的唯一因素;“教育券”的价格补贴作用和政府导向作用均对当地家庭的教育决策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教育券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于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并于90年代开始在美国实施。2001年浙江长兴将教育券模式经过本土化处理后开始实施,在政府管理、学校运行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学生(家长)方面却并没有显现出它应有的功能。教育券模式给学生(家长)择校提供了多元的选择视角,这就涉及到学生,尤其是家长的选择能力,它要求家长要有良好的素质。家庭教育涉及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学校或社会对家长的再教育,是推行教育券模式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美国自1989年威斯康星州通过了全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凭证计划以来,逐步形成了"一州两市"为主导的公立教育券格局。2004年,联邦教育券计划获得通过,这是美国教育券史上的一个飞跃。但是,美国公立教育券的推行依旧困难重重。教育券能否改善学业成绩、教育券的"公助私学"以及教育公平等问题仍是争论的焦点和进一步推行的阻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哥伦比亚教育券政策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哥伦比亚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较为良好的发展中国家,该国90年代以来实施的教育券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私立教育的发展,并保障了贫穷孩子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我国与哥伦比亚同属经济发展瞩目的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正在尝试的教育券政策也与哥伦比亚的实践十分相似。本文试图对哥伦比亚教育券计划的实施背景、模式、特征及运作过程等作一系统分析与研究,以期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与教育券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不仅是对受教育者的公平 ,而且还应包括对学校的公平。实施教育券符合我国国情 ,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实施教育券应遵循谁受益谁承担等原则 ,并根据我国国情 ,因地制宜 ,避免出现新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9.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了学券制(school voucher),建议把竞争引入公立学校体系,在学券的流动中实现优胜劣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在美国才有比较重要的进展,并在世界多个国家推行,成为引进竞争机制转变政府教育管理方式的有效政策工具。弗里德曼的学券制的本义是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  相似文献   

20.
教育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源动力。引入教育券制度,就是将竞争从学校外部引进教育领域,必将给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对此问题,依据经济学、教育学原理,对区域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券制度,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其内涵的揭示入手,归纳出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实施教育券制度的三大基本条件,指出了实施教育券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券制度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