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隋唐时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往的重要时代,日本全面学习隋唐文化,其中日本来华的求法高僧尤其值得注意。今存日本的大量早期汉籍文献,往往是他们由唐土携回日本的。东来求法诸僧当中,圆仁(794—864)最为著名,他巡礼五台、参拜长安诸寺,求取了大量的法宝、典籍,曾编为《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慈觉大师在唐送进录》和《入唐新求圣教目录》,《入唐新求圣教目录》编成在后,著录经籍最多~①。圆仁在五台山巡礼时曾抄写  相似文献   

2.
《南雍志·经籍考》是《南雍志》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明代南京国子监的藏书目录与出版目录。图书出版目录,虽然宋代已经出现,但是到了明代才获得蓬勃发展,而《南雍志·经籍考》中的出版目录堪称明代图书出版目录的代表作,它全面反映了南京国子监的出版成就,从中也可窥见明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四库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目录书图书著录中常有重复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性质应当归于有意的互著还是传抄的重出,是目录学理论研究中多有争论的问题,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在这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分析《经籍考》的这一著录性质,不仅有助于《经籍考》的认识和研究,也有助于这一争议的解决,同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一争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猛 《中国索引》2004,2(3):14-21
[日]藤原佐世所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以下简称《见在目》)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敕编汉籍目录。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文献通考·经籍考》作者的生平与全书的编制体例及内容,同时力求中肯地评价这一重要的史志目录。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汉籍在域外最大的资料库.调查、发现、整理日本馆藏汉籍,充分发掘、研究其文献价值,可以与我国的馆藏文献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进而推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等领域的研究进程.本文在广泛查阅日本馆藏汉籍目录的基础上,以《诗经》为例,梳理出日本馆藏汉籍文献的价值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古籍,在国外被称为“汉籍”。早在中国西晋时期,《论语》、《千字文》等汉籍名著就已传入日本,此后,印刷术也在日本传播。随着中日友好往来的发展及中日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传入的汉籍越来越多,在日本相应出现了许多汉籍文库(即图书馆)和汉籍收藏家。日本人历代治汉学、珍视汉籍,同时十分重视汉籍目录的编纂工作。自明治(1868—1912)以来,日本各大学、学术研究机关及汉学研究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整理研究,编制了大量的汉籍目录索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日本的“汉学”研究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二三十年日本中国古典目录学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学术文化交往。在日本,不仅保存着大量的汉籍与和刻汉籍,而且还保存着一个从古到今的比较完整的汉籍目录系统。这个汉籍目录系统,既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一种国外形式,也是日本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日本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了解日本学术界对他们保存的这个汉籍目录系统的研究状况,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  相似文献   

9.
孙诒让的《温州经籍志》被赞为"地方艺文志之冠",但前人的评价要么过于笼统,要么认为其仅是模仿马端临和朱彝尊的辑录体体例而为。其实,与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和朱彝尊的《经义考》相比,《温州经籍志》对辑录体做了许多有益的补充,其主要表现在著录全面兼及考辨、分类适当次序合理、著录内容详略得当3个方面,在目录著录体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岛田翰《汉籍善本考》,原名《古文旧书考》,明治三十七年(1904)东京民友社排印,最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据以影印出版。此书主要论述日本所藏中日韩三国古籍的版本源流、流布传播和校勘考释的情况,分为旧钞本、宋椠本、旧刊本、元明清韩刊本四卷,有俞樾《序》和黄绍箕《跋》。此书以第一卷《旧钞本考》最为重要。日本所藏之钞本,我国学者或称为写本,其中多为印刷术普遍应用之前的卷子本,大致抄写  相似文献   

11.
辑录体作为解题目录的一种方式,由马端临首次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确立。文章从辑录体确立的背景出发,阐述了辑录体的确立及其目录学价值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是一部目录学著作,书中体现了辑录体的编撰方法.从目录的辑录体出发,结合<经籍考>,说明了辑录体的定义、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古恒《中文、朝鲜文、日文等书籍目录》著录了法国国家图书馆汉籍数千部(Chinois 1-9080)。该目录运用西方的分类方法将这批汉籍分为二十一大类。所著录汉籍中有不少比较罕见、珍贵的品种。这批汉籍来源比较广泛,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传教士流传到法国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目录学的方法,分析唐代日人所撰传入日本的汉籍目录,梳理汉籍东传的历史、路径、规模与种类,从文化传播角度论证汉籍对古代日本文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9,31(10):81-83
通过对正史艺文(经籍)志中的“目录之目录”——簿录篇和目录类进行考察,可以窥知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流变。《隋书·经籍志·簿录篇》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首例“目录之目录”,表明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旧唐书·经籍志·目录类》到《清史稿·艺文志·目录类》,“目录之目录”不断发展,渐次兴盛,展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逐渐走向鼎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隋书经籍志》是一部版本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经籍志>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经史子集命名的史志目录,又是一部版本目录,其<总序>部分是一部写本目录,而正文部分则著录了大量的同书异本.<隋书经籍志>成为一部版本目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编撰<隋书经籍志>是一个较大的工程,绝非一人所可为,其预修者有待详考.而书中所提"传拓之本",似为"响揭"之误.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陆心源藏书目录》稿本,为已知多种陆氏书目之外的新见稿本,学界研究皆未涉及。该稿本为陆氏早期的藏书目录,其中存留卷帙、书价、流转等信息,也记录了皕宋楼早期的宋元版书入藏情况,可以结合《皕宋楼藏书志·续志》及日本《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进行比较研究。《陆心源藏书目录》之所以藏于早稻田大学,很有可能是岛田翰所寄赠。  相似文献   

18.
《文献通考·经籍考》撰成后,多种目录学著作都仿其体例,采用了辑录体提要,从而完成了辑录体目录的扩展,这与各科学术的发展、私家藏书文化的发展以及地方文教事业的繁盛有着紧密联系.这种扩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收藏有大量的中文古籍,而且十分重视中文古籍的整理和编目工作.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开展,日本图书馆也开始将古代中文典籍数字化.其中,有代表性的中文古籍书目数据有全国汉籍--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籍目录数据库、东洋学文献类目检索系统、东洋文库所藏汉籍目录等.而且日本各单位所藏的汉籍目录的数字化和共享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编的汉籍目录是日本最著名的汉籍目录著作之一,它不仅分类合理,而且著录全面而准确;在价值上,它不仅可以补充中国国内目录书著录之各种属性,而且还提供了更多的罕见书籍和版本,故而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