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能产生生动活泼的现代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提出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3.
走向现代信息技术视野的小学数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经过3年的实验、探索,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可见,随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数学教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课程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新标准。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要积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合作性的学习,突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现就小学数学多元化课堂教学略作探讨。一、品味生活,感受数学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数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多媒体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如何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生活中去。"由于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学生数学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STEAM"视角下的数学"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无界学习,采用跨界融通的方法,指向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要聚焦数学思想,整合多元课程目标.通过设置综合学习内容,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韩立淼 《小学生》2013,(7):44-4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飞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一种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有效提高小数课堂的教学效率,值得我们数学教师探索。为此,我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小数课堂教学中,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我的做法分享如下,以起到抛砖引玉、促进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整合,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甚佳。"快乐学习"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学习与记忆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学的特点,就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快乐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的理念改变了教师以往灌输者的角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不是主宰者.要从传统"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前提,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成败.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培养各方面的素质能力,才能真正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为此,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学习兴趣、成就感、自信心和责任感等。我认为在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同时,应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