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家简介:陈靖博士,现任清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在核燃料循环领域从事溶剂萃取技术等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十年在所负责的高放废液分离研究工作中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博士论文于1999年被评为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1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获国防科技三等奖;2003年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4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一等奖;2007年获得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2009年分别获国防科技二等奖。发表论文130多篇,50多篇被SCI收录。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20多项获授权。  相似文献   

2.
<正>专家简介:刘宇,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从事纳米多孔吸附材料、电极材料的设计、化工热力学与计算机模拟、分子热力学软件开发等相关研究多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以及主持负责青年科学基金和面上等多项重点研究项目,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Langmuir、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Physical Review E等国际著名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SCI论文数篇。其博士论文荣获"2014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同时他还是  相似文献   

3.
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几年之内有3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发表在国外刊物上的一篇论文,受到美国专家的高度评价;获得省、市科技奖5次,又是南京市  相似文献   

4.
<正>《演艺科技优秀文集》主编:劳伟杰熊英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12月开本:大16开页码:570页字数:55万字定价:80.00元北京《演艺科技》杂志社在成立十周年之际开展了"演艺科技优秀文章"评选活动。对从创刊到2013年10月期间,在杂志上发表的技术或研讨文章,按专业学科类别,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评出127篇优秀文章。本文集从中遴选了各专业门类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文章,和部分获得三等奖的文章(主要选编近五年刊发的文章),共选编了105篇优秀文章,分灯光技术·舞台美术篇、音响篇、演出场馆建设篇、乐器篇等四篇编排。  相似文献   

5.
<正>专家简介:主鸿鹄,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编委。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获博士学位。曾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863项目6项。近5年来,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8篇,合计影响因子为93.838。2013年至今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医学顶级杂志《N Engl J Med》(影  相似文献   

6.
<正>专家简介:李春义,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研究员、现任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际鹿茸研究权威专家。从事鹿茸生物学研究30余年,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SCI收录50余篇),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30余场,撰写专著5本;曾获得1990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张煜星1964年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1985年毕业于内蒙古林学院林学系,同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任教;1988年在北京林业大学读研究生,1989年11月赴前苏联俄罗斯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林业技术大学学习。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回国在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工作。1997年任院荒漠化监测处临时负责人,2000年任荒漠化监测处副处长,2001年局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副司局级)。主要从事森林经理、资源与环境监测,以及该领域的规划设计等业务工作,参加了全国第一、二次荒漠化监测及全国第六、七次森林资源清查,主持国家863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专题等科研14项,主持"中俄托木斯克州森林资源合作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等重大生产项目10多项,主持编写了规划、技术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50多项,编写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8项;出版专著《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应用研究》和《基于SPOT数据的森林林相图更新技术研究》2部,参加(副主编和编委)编写出版著作14部,在"journalofforestry"等国内外刊物外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获国家林业局梁希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七)1项,全国优秀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林业局优秀咨询成果二等奖2项;2005年获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先进个人,2006年获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世界胃肠病杂志(英文版)》(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WJG)42篇中国国内作者稿件初审退稿的原因,其中18篇为"重复发表",17篇为"腊肠切片",7篇为"无新意"。我们同时追踪了这42篇文章的现状,发现11篇退后又重新发表在其他杂志上,并且有3篇所发杂志的影响因子比WJG高。我们希望这些案例能帮助编辑高效、准确地完成初审工作,同时对作者投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专家简介:冯岩,"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及硕士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博士毕业,2010至2012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做博士后,2012年至2014年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担任主任博士后研究员。2014年11月,受聘苏州大学教授。近年,在Physical Review系列杂志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在Phys.Rev.Lett.发表4篇,在Phys.Rev.E发表7篇。已为  相似文献   

10.
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1995—2010年中美10所大学免疫学博士在学期间发表的SCI论文,对免疫学博士的原创性贡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免疫学博士论文发表数明显低于美国;美国免疫学博士发表的论文人均影响因子都超过6,是中国的2倍多;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58篇论文均来自于美国;中美免疫学博士发表的论文几乎都没有独著;从论文合作方式来看,美国5所大学之间区别不大,而中国5所大学合作论文情况却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专家档案刘颂豪中国科学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广东文理学院物理系。1951年-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上海、安徽光机所从事光学和激光研究,先后任研究室主任、研究部副主任、副所长、所长和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副院长。1986年至今,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继续从事光学和激光及其应用科学技术研究,曾任该校校长和华南量子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并兼任华中理工大学、中山大学、西安光机所所属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杂志编委;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和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物理学会和光学学会理事长。现为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OSAFELLOW)。曾获国家级科技奖和发明奖2项,省部级奖5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43篇,SCI收录45篇,EI收录44篇,CA收录80篇,被引用394篇次,著作4本。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后14名,博士生32名,硕士生71名。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一等奖,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优秀党员,并被授予"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9月2日,Nature杂志刊发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等应邀发表的综述论文"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and agriculture in China",报道了关于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和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经济在最近30年  相似文献   

13.
王旭东,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同年考入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师从沙庆林研究员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后留在本所从事沥青路面材料和结构的科研和设计工作。1998年10月获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入选交通部首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6年获得第一届中国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2007年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现为交通部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道路联合会会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次,其中二等奖4次,三等奖3次。  相似文献   

14.
《Nature》杂志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两种综合类学术期刊之一,刊登各学科研究领域最前沿的首创性研究成果,每年发表的论文总数约为850篇.《Nature》杂志201 0年影响因子为36.104,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35.248. 2011年度,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全职科学家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发表并已出版的学术论文(Articles和Letters类)共1 3篇,约占全年发表论文总数1.53%.据统计,2001年至201 1年(截至201 1年1 1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83.63万篇,近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2位.世界第二的论文数量却仅产生了1.53%的《Nature》文章,这表明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研大国,但距离科研强国还有很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从2003年起,中国科协开展了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首届评选活动获奖的优秀论文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建筑、材料等多个学科共计99篇。此项活动每年组织一届,截止2007年,已经组织了5届活动。每届评出发表在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上优秀学术论文(中英文不限)100-200篇。  相似文献   

16.
正湖州师范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于2010年5月,聘请中国二程院院士麦康森教授为进站院士,2013年8月被认定为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学院依托工作站院士专家及其专业技术优势,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平台"水生动物繁育与营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以及"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1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3项,省级科研项目29项,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成果转化奖3项,在各级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由工作站主持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典型养殖排放污水(物)减污控制和净化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在国内外累计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收  相似文献   

17.
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有代表性的《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和《中华儿科杂志》2013年第1期发表的所有论文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这些论文标注的基金资助情况存在的问题。发现这些杂志发表的157篇论文中,有64篇论文(40.8%)标注受基金资助,包括55篇研究性论文,5篇综述类文章、1篇述评类文章和3篇病例报告类文章;有19、8、4和1篇文章分别标明受2、3、4和5种基金资助;有5和2篇文章分别标明受同一基金的2和3种不同项目资助。结果表明,部分医学论文的作者在发表论文时,可能存在人为多标基金资助项目的情况。提示医学期刊编辑有必要提醒作者在论文发表时,要实事求是地标注基金资助情况,减少基金资助项目标注的不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8.
张相洪生于1964年4月,科技新星,专业技术7级,文职级别4级,我军著名饮食装备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分配到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工作,1998年任高级工程师,从2002年起担任饮食装备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饮食装备的研究,主持完成科研课题近20项,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1),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1、第2、第5),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分别排名第2、第5、第7、第9),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1、第5)。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主编教材5部,著作2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被EI收录。获军队优秀技术人才二类和三类岗位津贴,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饮食装备研究室曾获"总后勤部学习成才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和"先进研究室"等荣誉。  相似文献   

19.
刘文化1969年2月入伍,197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历任海军驻某厂军代表室军代表、海装某部处长、海军某军代表局总工程师、海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等职。他是舰艇作战系统领域知名专家,国家973某项目首席技术专家。多年来,他以"出成果、出人才"为标准,带领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紧盯世界新军事变革大势,瞄准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紧紧扭住推进海军建设转型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装备需求,紧紧围绕我国海上安全和制约海军装备发展最迫切的重大现实问题,坚持科研自主创新,履行职责,不辱使命,团结拼搏,乘势而上,研究所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多次被总部、海军和装备研究院表彰,被评为全军首届"创新群体"、全军人才建设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4次。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50多项总部和海军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防科研及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在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2006年获得海军装备研究院一级"科研功臣"奖章,2007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多次获国防重点工程项目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20.
赵雪俭 1939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中共党员。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前列腺疾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以其科研成果为牵头所在的病理生理学科被评为博士点。1995年被聘为博士后流动站的合作教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男科学杂志编委等职。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1998年长春市劳动模范,2003年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共发表论文2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发明专利3项;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8项;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面上课题5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专题项目1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项目1项,部委级课题多项,共引进科研课题费300余万元。加上日本政府的无偿援助共引进科研经费1800余万元。培养研究生6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8名,博士研究生36名,博士后6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