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转身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题。转身李汉荣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  相似文献   

3.
互动     
在形式上有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知识与能力,文本与个人,知识与情感,认知与生活,教学与发展,课内与课外等各种互动方式。互动的意义在于对每一个体生命价值、特殊才能、个性差异的肯定与尊重。应强调正义与平等,强调经验、才识的交流与共享,尤其应强调在尊重差异、价值多元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每一个体的合作能力。在互动之中,学校成为学习者的精神家园,所有的人都在交流、在欢笑、在表演、在思考、在争辩、在给予、在索取、在书写、在创造。也就是说,在高质量地生活,教育成…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11耳朵分为、、三部分,、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21水、土、植物是的。31声音能在、、中传播。4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51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61人类在鱼的启示下发明了,在茅草锯齿的启示下发明了,在鸟的启示下发明了。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运用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更显现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多媒体以其技术先进、资源广博、穿越时空、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动静逼真等优势,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师生在全新的课堂境界中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锻炼着多种能力。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更凸显其空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快速地实现信息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学生置于身临其境的声、像、图、文并茂的崭新教学天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能力,使语文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玉峰 《上海教育》2013,(18):62-64
河南是中国人精神的故乡。中华民族的祖先,传说中的伏羲、炎帝、黄帝,还有尧、舜、禹、汤,他们活动的范围就是在中原一带。现在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大致对应这个时代。最早的夏、商、周三个王朝,夏朝是在今天的二里头,商朝是在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周朝是在洛阳,都是在河南省内。  相似文献   

7.
李玲 《成才之路》2014,(14):1-1
语感是感受力、理解力、鉴赏力、表达力的合力,它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结构中居核心地位。在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指导中激发语感,在引导想象中品悟语感,在背诵积累中孕育语感,在实践运用中培养语感,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万物皆在运动中生存,人类虽是万物之灵也不能例外,人体在内、外环境的相互影响之下、而生活与生存。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多么英明而朴实的论断呢。 宇宙间的花、草、树木、鱼、鸟、禽、兽在大自然环境中生长,无不受着风、雨、雷,电、光、热、冷以及各种元素等外因的冲击。而人体除此之外,还要受社会生产条件不断演变的影响。人体迎着双重的挑战,为生存而斗争,在斗争中求生存。在改变客观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9.
年青时到北京求学,在京卅余载,有幸受到许多老一辈学者的教诲。王朝闻、朱光潜、宗白华、蔡仪等在美学上给我引导;何其芳、林庚、吴组缃、王瑶等在文学方面给我启示;冯至、季羡林、杨周翰、闻家驷等在外国文学方面给予指导;周汝昌、吴世昌、吴恩裕等也在“红学”方面点拨。这些前辈学者的教诲,使我受益非浅,终身难忘。 在诸多前辈学者中,对我的人生道路和学术发展,影响最大、帮助最多、指导最久,因而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我的导师:“五四”老人杨晦。 晦师在十六年前逝世。在八宝山向他遗体告别时,我含泪徘徊,默哀良久,不忍离去…  相似文献   

10.
车上新风     
一辆公共汽车在曲靖通往宜良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着。车窗外,山、树、河、田以及正在秋收的农民们一晃而过。车里,人们有的在观赏窗外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的在看报、看书,有的在议论、谈笑,也有的在打瞌睡。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集大成时期。在唐代,书法继往开来,见于史书的书家数以千计,硕果累累,唐书几可与唐诗相媲美。在贞观君臣的大力提倡、推动下,唐政府在科举中首设书科考试,开办书法学校,设置书法专业课程、书法教师,编定学制。在我国文化史上,唐政府首创了书法艺术的正规的学校教育。在办学、招生、教材、教学、考试等方面,积累了一整套的成功经验。 我国在“文革”以来直至今天,绝大多数学校的书法教育,可说是空白。书法师资的培养、书法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书法美学的探讨,更是无从谈起。相当多的青年教师、学生对中国文字与书法的关系和发展、书法在知识传授中的地位及作用、书法美学在文明教化、陶冶精神方面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在实际书写中不明间架结构,不懂章法布局,往往写得乱麻一团,无法辨读,令人生厌、生畏,毫无美感可言。书法  相似文献   

12.
""""""""""""""""""""""""""""""""""""""""""吵、炒、抄、躁,可以说是时下社会的一种“流行病”。吵。凡是公众场合,在公交车上,在商场、饭店,在婚庆宴会,在公园、游戏场所,总有人大声喧哗,让周边的人不得安宁,好像是在比谁的分贝高。就是在影剧院、公交车上打手机,也直着喉咙  相似文献   

13.
《李广射虎》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教学这篇课文,着力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充分体现"学为中心"的理念。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在发现中学、在尊重中学、在体会中学、在自主中学、在运用中学和在拓展中学等途径,他们能不断地触摸、感受、揣摩、内化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情怀,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教育界“当代教育家”分布在7个省市,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浙江,以管理类为主。“成长中的教育家”分布在8个省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学科分布在中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语文、中学数学、中学英语5科。“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分布在8个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天津,从学科来看,既有各科通用的综合教学法,也有中学语文、中学英语、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数学5科。“中国当代名师”分布在13个省市,主要集中在江苏、北京、上海,学科主要集中在中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语文3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小学生语文作业的布置中,在形式、内容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此,学生、家长及教师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想使学生快乐作业,快乐学习,优化作业是必须的。因此,我们要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下工夫,使学生能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相似文献   

16.
灵魂,在那时被感染;心灵,在那刻被震撼。只因那份深藏在心底的温暖,只因沉默无语中依旧的关怀;稻草人将她支撑。风雨在稻草人脸上刻下道道皱纹,感动在她心中泛起朵朵浪花。春、夏、秋、冬;严、寒、酷、暑;稻草人在旷野中默默承受着,坚守为她,不去还是为她;只因她是,他的至爱。(  相似文献   

17.
贲道宏 《儿童音乐》2012,(11):58-59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能够主动聆听音乐,在参与音乐中获得快乐,并在体验中进行音乐审美。2、创设感受、体验音乐活动的平台,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实践中感受音乐的律动美。3、在音乐行走中,了解几种基本步态和声势,认识其在体验音乐中的作用,并能尝试进行即兴创作。【教学内容】1、在音乐中行走,几种基本步态、声势的练习。2、爵士乐的聆听与即兴动作。【教学重点】在音乐中即兴动作,通过动作表现节奏复杂的音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确实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各个学校的有识之士,都在思考、在探索、在试验、在竞争,在各显身手。在办好主干专业班的同时,各种不在计划之列的委培班、职业班、短训班、校外班应运而生。这些班的开办,不仅推动了学校的飞速发展,还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解决了国家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大问  相似文献   

19.
敬辞浅说     
在祖国浩如烟海的词汇中,表示恭敬口吻的敬辞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虽受某种条件的限制,它发展速度较慢,但人们在写作时、在交谈中仍离不开敬辞。一般说来,敬辞运用的场合有限。但敬辞用得好,用得恰当,的确能使文章增辉。运用敬辞要分清书面的和口头的。如:拜托、赐教、大人、鼎力、烦劳、奉陪、高见、高寿、阁下、恭候、请问等口头敬辞经常在人们的言谈中出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我利用少先队体验教育的优点,克服了枯燥说教的弊端,通过科学的、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少先队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体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一、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培养自我责任感。二、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培养家庭责任感。三、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培养集体责任感。四、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