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认真地教写作文,但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因为写几篇作文就有所提高,只有引导学生做有心人,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秀新 《教育教学论坛》2014,(5):226-226,203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学生不情愿甚至害怕写作文的现象。学生作文难主要是由于囊中无物及应试作文,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创设写作情境、增强学生的作文成功感,以此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并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以此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养成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修改水平,才能有效开展小学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作文意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能力和观察、分析事物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却很怕写作文,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没有写作素材或者不会运用素材等。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积累素材,培训学生写作兴趣,养成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修改水平,从而写好小学语文作文。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作文难"的困境中走出来,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让学生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开阔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离不开"读"这一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广泛的阅读对学生形成同情心、责任感至关重要,通过阅读心智活动,能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触发联想力和想像力,增强思维力和创造力. 一、引导学生勤读、多读、读思结合 1.观念上的引导 (1)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多读书的重要性.中学阶段是接受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阅读书籍的黄金时期.大量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哲学思辩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心理体验能力、演讲表达能力很有好处,终身受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书读多了,何愁写不出好文章?何愁语文水平提不高?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准题.不少学生畏惧、厌烦作文,下笔无言,一写就头疼;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抄袭沿用、"假大空"严重.写作文被不少学生视为苦差.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写出无穷"趣味",是所有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学生语言文字功底、素材积累、文学素养以及思维、观察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历来,学生怕写作文,而教师也怕教作文,教师只有培养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们主动去练去写,学生写作水平才会慢慢提高。1.基础:生活感悟与素材积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从阅读中体味  相似文献   

9.
余武雄 《学周刊C版》2010,(10):119-120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感觉到作文教学收效甚微。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只有学生乐于写作.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本文通过对当前作文教学现状及其成因的分析,从命题艺术、引导观察、精妙点评、体验成功、引导阅读五个方面来谈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从而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多少语文教师抱怨作文教学难上,多少莘莘学子埋怨写不出好文章.作文教学真有这么难吗?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开展广泛阅读,倡导勤奋写作,就一定能让学生树立"我能写"、"能写好"的自信心,学生一定会不怕作文,喜欢作文,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1.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国内外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除了乐于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外,都有大量阅读书籍的嗜好.他们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在写作领域雄视阔步,作品层出不穷,并有许多传世佳作.由此可见,要想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注重指导学生的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激起写作灵感,掌握写作文时所需的知识、语感,积蓄写作动力,以收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A0):28-29
低年级学生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居于主导地位,在学生开始接触作文的起始阶段时,教师在引导中,如果指导不正确,学生不但写不好作文,反而会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而害怕写作文,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不能够提高,因此,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要懂得怎样来指导低年级学生写作文。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作文指导,需要教师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从不同的途径来进行,创造各种契机激发欲望,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无穷乐趣,产生喜欢写作文的良好心态。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才会一通百达,不再感到写作文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的一件难事了,才能让学生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一直是件让学生畏惧、老师头疼的事,费时费力而又见效缓慢。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费尽了力气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想写也不乐于写作文。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认为,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使作文变难为易,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这样,写作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悦享受。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结合我的我的教学经历和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重要渠道之一。综观文学史,大凡国内外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除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外,都有大量阅读书籍的嗜好。可见,要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阅读,从中吸取写作养分,激起情感,生发灵感,掌握写作文时所必需的知识、方法、语感,蓄积写作动力,以起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作文训练已严重违背学生的个性发展。作文教学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培养随时记下来的习惯;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厚积而薄发;发现闪光点,激发作文兴趣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作文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作文难“的困境中走出来,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让学生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是相辅相成的。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开  相似文献   

17.
殷月 《学周刊C版》2011,(10):75-75
作文是让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头疼的话题。学生觉得作文枯燥乏味.没话可写.抓耳挠腮、下笔困难:教师觉得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依然是文不对题.敷衍了事.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不少学生将写作文看作是一件"苦差事",讨厌作文,甚至对作文怀有恐惧感。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了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只有在写作教学中给予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在练习写作过程中循序渐进,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表达动机,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兴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求真、求异的意识,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的习惯,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贾凤珍 《河北教育》2002,(11):40-41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广博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读中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引导他们拓展学语文的环境,多读书,读好书,以大量阅读来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滋润作文。一、随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当学生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往往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的强烈愿望,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