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石明秀 《寻根》2010,(5):92-94
<正>"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释名》)自古以来,砚就是研磨工具。砚因其形凹下像瓦,又名砚瓦;又因为形状像台,也通称砚台。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乃士人利禄之途的敲门砖,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是也。此类表达虽然属实,但在讲究含蓄的文人雅士看来也颇为露骨庸俗,故有唐庚"砚田无恶岁"的诗句。民谚"但留方寸地,好与子孙耕"则一语双关,道出了农业文明语境下安身立命的  相似文献   

2.
读书三题     
读书人 家乡人称我为"读书人",我以为他们在叫法上有错误,就试图纠正说,现在哪个没读过书呢,凡读过书的就叫"读书人",不能吧?他们说,哈,读书人就爱咬文嚼字.他们一笑,反而把"读书人"这三个字盯紧了.母亲是个天才,她说,说你是个读书人,就是说你是读过书的,读过书的懂道理,所谓知书达理咧.这我就懂了.书里面有理,知书便是知了理,也实在是家乡人的天才见识."开卷有益"的古训大约是益在理上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超然于社会其他各阶层之上,素为国人敬重,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则有一种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孟子·尽心上》载:“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下曰:‘尚志。'”用现在的话来表达,“尚志”就是崇尚节操,努力建造精神家园,具有改造社会、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换言之,士在人群之中,乃是能志道、明道、行道之人。  相似文献   

4.
龙希成 《东方文化》2000,(5):124-126
不论你是在学校读书还是在公司做事,不论你是手握大权的领导还是普通的百姓,甚至不论你是大款还是打工仔,如果你不打算把读书当作一件重要的事对待,本无话可说;但是,如果你真的愿意读书的话,我认为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认真读一本难书。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超然于社会其他各阶层之上,素为国人敬重,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则有一种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孟子&#183;尽心上》载:“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下曰:‘尚志。'”用现在的话来表达,“尚志”就是崇尚节操,努力建造精神家园,具有改造社会、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换言之,士在人群之中,乃是能志道、明道、行道之人。  相似文献   

6.
17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弗兰西斯·培根曾写过《谈读书》,19世纪中期英国散文家约翰·罗斯金写过《读书》,20世纪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写过《怎样读书?》,3位不同时期的大家就“读书”一题见仁见智,各自写出了气势磅礴、思维缜密的随笔,在基本观点上却又不谋而合,前后历经400年,实在令人叹为观止。首先,从结构上看,3篇文字均用一句言简意赅的句子开门见山地点题。培根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罗斯金云:书并非街谈巷议东西的罗列,而是写作的结晶;写作,并非只是为了交流,而是为了长存于世。伍尔夫则说…  相似文献   

7.
“书香”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个名词,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特有的一个典雅的词汇,有着美好的内涵。书香是指高雅的典籍,也指读书人的书卷气息和文化氤氲。由此可见我们是一个崇尚文化、崇尚读书、珍爱书籍的民族。“书香”的由来是有一种名叫芸草的植物,又叫芸香,因其气味能杀书虫,  相似文献   

8.
《一千零一夜》琐谈邑夫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做过一次题为《一千零一夜》的演讲,非常有趣。《一千零一夜》原本是他酷爱的一部书,由他编辑的《通天图书馆》里,就收有此书的两种版本。另外在他所著《永远的历史》一书里,有一篇题为《(一千零一夜)的译者们》的评...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与城乡对立等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经济 经典作家多次指出,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它是一种生产规模狭小的自给自足的经济。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政变记》对于这样的小农经济有具体的说明。他说:“小农是一个广大的群众,其成员生活在相同的条件下,但是彼此并不发生繁杂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每一单个农民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着自己消费品中大部分,因而多半是在自然交换中而不是在与社会交往中取得自己藉以维持生活的资料的。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块土地、另一个农…  相似文献   

10.
张晖 《东方文化》2002,(2):82-88
程千帆先生临终前老泪纵横,拍着病床的栏杆喃喃道:“我对不起老师!”程先生所谓的“对不起老师”,是指他始终未能将其老师黄侃先生的日记设法出版。此事诚让天下读书人唏嘘不已。令人喜慰的是,在程先生去世一年之后,在书稿编成长达十五载,两易出版社之后,《黄侃日记》(列为《黄侃存》之一)终于出版问世了。  相似文献   

11.
今日韶山人     
80年代初,在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永义乡枫本村的一个农民,辛辛苦苦种的甘蔗丰收了,却不敢拿到街上去卖,因为他家祖辈都没做过生意;后来那些甘蔗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卖掉。几年后,还是这位农民,却已是西装革履,逢人便递上名牌高级香烟。原来,他已经商数年,经常往返于深圳、汕头等开放城市。像他这样经商的例子,今天在韶山早已不是凤毛麟角了。  相似文献   

12.
烟椽     
我生来与烟就有一种缘份,但是不那么亲密。记得小时候就喜欢爬到大烟笸箩里捏烟面往嘴里吃;在读书时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在背地里偷着吸烟,以为这样做很有意思。终于有一天,躲在厕所里抽烟的一个同伙被老师发现,在他的衣袋里搜出一包“红塔  相似文献   

13.
1942年我七岁那年第一天入私塾读书,书篮里放了一方破旧的墨海,一条新墨,儿管毛笔和《二三字经》课本,老爸拉着我首先跪在“孔圣神像”前,拜教书先生。老先生的八仙桌上也摆着两方大砚,老爸说这两方大砚和我书篮的墨海都是端溪石砚。从此以后,书篮的笔、墨、砚,成了我做作业、写大字、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最缺的事对四十以上尚在壮年的作家来说,我们所缺不是读书,也不是死了命地去写(垃圾足够多了。每个写作者尽力不愿相信自己所书是垃圾而已)。在这个无比复杂难以准确表述的时代,我们最缺的是:践行。作品最为重要的内力,来自践行。说一套做一套写一套的,人们受够了。还有一种人持这类想法:拼命写,从产出的一大堆垃圾里挑不太是垃圾的。一个有志于文学事业的人,要尽量远离本地所谓文学圈。  相似文献   

15.
状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玲 《寻根》2005,(3):13-16
“高中状元”,“大魁天下”,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所谓“状元”,就是进士科的殿试一甲第一名。中国科举制度史上有许多选官取士的科目,主要有定期举行的常科和因时因事所需而举行的制科,其中常科中有进士、秀才、明经等科目。宋代王安石变法以前主要以进士、秀才、明经等多科取士,变法之后取士只有进士一科,直到科举制度的废除。进士科的状元,  相似文献   

16.
京剧剧名联     
我对京剧是门外汉,但听京剧却是业余爱好,兴趣长期不减。无论是名演员表演。或者是广播、电视里,一有欣赏机会,从不轻易放过。久而久之,忽发奇想,何妨将常见的部分京剧名编撰成联,一则能于记忆,留作日久备忘;再则供诸同好,期能抛砖引玉,正所谓“闻弦歌之声,贤者亦乐此:见羽毛之美,乡人皆好之”是也。联曰:  相似文献   

17.
《日知录》: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陈言《日知录》一书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倾注30多年心血写成的巨著。这部带有读书札记性质的著作共32卷,不分门目,编次先后,略以类分。从青年时代开始,顾炎武每每读书必有笔记,并与古代和当代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的口碑资料相...  相似文献   

18.
说猪     
游修龄 《寻根》2003,(4):48-53
中国自有原始农业以来,已有万年的历史。漫长的传统农业受到自然气候大环境的影响,大体上沿着三大区域发展:黄河流域以粟麦及杂粮为主的旱地农作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以水稻为主的稻作农耕区,以及西北以马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区。除西北的畜牧业区以外,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两河流域农区,作为粮食生产的另一种支柱——家畜  相似文献   

19.
邓洪波 《寻根》2006,(2):7-10
新生的文化组织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从地方志中看,它最早出现于唐太宗时期,如大将军李靖在山东读书和研习兵法的书院。从官方的文献记载看,它则始于唐玄宗时期开设的东西二都丽正、集贤书院。书院的出现,是隋唐推行新的印刷技术使书籍大量流传于社会之后,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包括藏书、校书、修书、著书、刻书、读书、教书等进行文化研究、积累、创造、传播等活动的必然结果,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新的文化教育组织。  相似文献   

20.
林夏 《寻根》2008,(1):94-95
名物考证,自来是《诗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天文地理、宫室器用、山川草木、乌兽虫鱼,乃至官制、祭祀、礼、乐、兵、农等等,都可归入名物之列。扬之水先生的《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是近年来颇得学界注目与好评的“诗经》名物研究的专著。作者说:“用了‘名物’一词,是表明它仍从传统中来;而所谓‘新证’,则申言它与传统的名物研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