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6,(6):17-22
构建客家学教学研究信息支撑体系,彰显客家学学科的功能与价值,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路径是:客家的界定→客家学的确立→客家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客家文化的体验和认知→客家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觉→客家学特色资源的识别和挖掘→客家学特色资源的汇聚、标引和整合→对接特色办学和创业教育的需要建设客家学课程体系→通过客家学的教研与实践传承、弘扬和创新客家文化→客家文化产业化和客家产业文化化,实现客家学教研与创新实践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罗香林先生对客家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提出了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为客家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客家研究的一代大师.同时他还提出了一项客家区域研究计划,虽受时代的局限无法全面开展,但为后来客家研究指出了发展方向.文章对罗香林先生的客家学贡献及其区域研究计划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广西客家区域研究工作,探讨客家文化研究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改革开放30年来出版的客家学书籍统计数据出发,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客家研究方面的著作出版情况,这些客家学著作对客家文化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客家研究发展进程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几十年来,客家研究一直在寻求新的学术视域,一方面不断更新角度和方法,一方面发掘研究空白领域,推出一个个鲜活的个案。而后者,则是绝大多数客家研究学者在做的工作。客家学应该是田野之学,客家与客家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对客家的理解只能通过对具体时空中客家学者来理解,没有脱离客家学者的纯客观的永恒的客家。客家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客家现实生活,只有在现实的客家生活中才能滋生出研究的兴奋点。客家学的主要问题不是理论方法问题,而是努力深入田野的问题,是客家生活本身的问题。客家  相似文献   

5.
罗香林是客家学的奠基人,代表作为《客家研究导论》。其主要历史业绩有五:提出"客家迁徙运动五个时期"说,这是罗香林客家学说的核心;主张客家"混化说";"客家界说",阐发客家"特殊民系"的理论;首次较全面标定客家分布地域;利用谱牒研究客家问题,实现研究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客家学的发生经历了三个阶段,赖际熙处在最后的成熟阶段,他对客家学的发生,功劳巨大,主要贡献有二:一是以客家研究历史第一部专著《崇正同人系谱》开创客家研究的崭新局面;二是《赤溪开县事纪》对客家学发生的原因,作了清晰明白的交代。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客家研究基本局限在客家源流和方言上,尤其是纠缠不休的客家源流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客家研究的全面深入。21世纪的客家研究,应在上半叶里,以客家文化即将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日见消逝的紧迫感,在明确客家研究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与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中古汉族民间文化为特色的客家学,基本完成客家学的理论建构和客家文化的全面整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8.
客家研究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承担了为被歧视的客家人辩护的功能,但同时客家文化和所有地域文化一样是旧世界地理封闭和社会封闭的产物,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客家学与所有地区性文化一样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化格局下,客家学的价值和功能应作大的调整,以使客家文化研究纳入人类文化中。  相似文献   

9.
客家精神文化的特质是"崇文重教",客家教育文化要素是构建客家学的重要成分。立论所持依据是:一,教育是文化的载体,研究客家文化不能回避教育文化;二,客家人的人文特质是"崇文重教",客家"三乡"之首是文化之乡,教育是文化之乡的奠基石;三,从封建科举文化开始,至现当代的客家教育文化,均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无论是梅州的"进士文化"、"院士文化"、"大学校长文化"还是"将军文化",都为客家学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客家研究基本局限在客家源流和方言上,尤其是纠缠不体的客家源流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客家研究的全面深入,21世纪的客家研究,应在上半叶里,以客家文化即将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日见消逝的紧迫感,在明确客家研究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与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中古汉族民间文化为特色的客家学,基本完成客家学的理论建橡和客家文化的全面整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11.
客家话主要通行于福建、江西、广东、四川等地。客家祖地在闽西,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地描述了客家话在福建的使用流播地域及方音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客家教育与云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家崇尚化,重视教育的传统是历代客家英才辈出的化基础。云南现有一万余客家人。得益于客家教育和受到客家教育思想熏陶的客家人来到云南以后,对云南作出了奉献,同时也有一的比客属知识分子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成长为祖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有的还是全国知名学。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永定县振成楼为代表的客家土楼 ,是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粘土和粘质沙土相拌而筑成的墙体 ,柱梁等构架全木料的楼屋 ;以广东梅县联芳楼为代表的客家洋楼 ,是用钢筋、水泥和沙石倒制而成 ,而无瓦块和木料建成别墅式的楼屋 ;土楼体现传统文化的承传 ,洋楼象征走向世界的信心 ;土楼洋楼都体现出客家人团结协作、迁徙进取、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五个方面即客家山歌的产生;客家山歌的种类;客家山歌的主题;客家山歌的内容;客家山歌的语言,阐述了纯美、朴素的客家山歌与中原古风一脉相承,并忠实记录了客家人的劳动、生活与理想。  相似文献   

15.
客家族群是台湾的第二大族群,拥有极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本文通过整理台湾客家族群的日常食俗和年节食俗,具体分析了咸菜和粄这两种典型食物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弘扬并传承台湾客家饮食文化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客家文化研究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客家文化研究中要把握正确的价值选择 ,要用全新视角来审视客家文化 ;要以客家民系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襟 ,采取“扬弃”的态度 ,弃除陈腐 ,积累并更新民族性内核。我们的价值选择是 :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代世界 ,凡是有助于将国家民族引向光明的事物 ,我们都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并使之成为迈向新征途的力量源泉 ;至于那些颓废倒退的事物 ,应该让它们和逝去的岁月一同逝去  相似文献   

17.
18 95年抗日保台的兵败 ,是丘逢甲一生的重大转折。丘逢甲从台湾内渡后回粤十余年生涯中 ,乐于乡土 ,关心乡情 ,热爱家乡名胜 ,敬仰家乡先贤 ,同情百姓疾苦 ,兴学育才 ,他的所见所闻、所交所往 ,都是与客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作诗文以及行踪活动 ,无不洋溢着他对客家祖籍地的热爱、对客家人的情愫 ,反映了丘逢甲作为一个客家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一种纯朴自然的客家情结  相似文献   

18.
客家研究是钟文典教授的研究领域之一。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广西客家研究的学者之一,《广西客家》是他的代表性专著。他坚持"两条腿走路"的研究方法,重视整体研究与区域研究相结合,注重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主张客家文化研究与服务现实社会相结合。他提出了客家源于北方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是"一系多元"的学术观点。他倡导成立广西第一个客家文化研究机构,指导广西客家文化课题研究,主编"客家研究系列丛书",成就显著,贡献突出。他不仅是广西客家研究的举旗人,也是广西客家研究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9.
论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系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再到发展壮大的动态历史过程。而这一历史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显示出地域性的特点。赣南闽西边区是唐末五代接受北来客家先民的第一站 ;客家民系于北宋时期酝酿、发育成长于赣闽边区 ,而于南宋时期成熟于更为广袤的赣闽粤三角区。随着明末清初闽粤客家的倒迁入赣 ,赣南又成为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地。因此 ,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中 ,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张资平作为一个客家文人 ,客家文化在他身上印上了深深的烙印 ,影响着他的一生。客家文化中的儒家教育为他打下了文学根底 ,但其中的功利主义观念又促使他走上了汉奸和文痞的道路 ;客家人的开拓精神使张资平成为创造社元老 ,还使他在情爱小说创作方面“开风气之先”;他的宗教观基本上是建立在客家传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 ,时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 ;客家的风俗习惯也往往成为他小说的重要背景和情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