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衡以模拟大赋初登文坛,且一生不避模拟,最终却以独创性的抒情小赋奠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考察他的系列拟赋,我们可以发现,张衡创作在由模拟而创新的过程中,经历了由传统大赋到言志大赋到抒情小赋三阶段的艺术递变。这实际也提示了汉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 在众多的文学研究著述中,张衡都被认为是抒情小赋的开创者。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归田赋》是一篇抒情小赋……在赋的发展上是一个转机,自张衡以后,东汉抒情小赋不断出现,对魏晋抒情小赋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影响”。谭丕模《中国文学史纲》也说张衡“开辟了抒情小赋的道路。他所作的《归田赋》、《髑髅赋》,篇幅简短,情趣甚浓,是汉赋新生的喜讯。”然而抒情小赋的范围极广,凡是以抒情为  相似文献   

3.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在赋体作品中别开生面,独具一格;既发扬了汉赋寄托讽谕的优点,又摒弃了汉大赋堆砌奇字、词藻的弊病;既有魏晋抒情小赋的清新风格,又有比魏晋小赋更为丰富的内容。它确实情真意深、文华词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前人赞赏说“古今之赋,此为第一”。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将赋分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体,而当代学者王力则推崇《阿房宫赋》“开了文赋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汉魏六朝时期的小赋篇制短小,句式灵活多样,语言浅易流畅,取材十分广泛,此期的文学已经走上自觉,人的情感得到张扬,文学创作中更加注重情的熏染。小赋以灵活自如的形式、清丽质朴的言语取胜,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怀,都表现出清丽自然的风格,而且在物态的描摹中倾注于情。小赋具有"文短情长,意境优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抒情小赋产生于东汉中后期王道衰微、朝政黑暗时期。儒家思想的崩溃和老庄思想的流行促进了文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因此抒情小赋在内容上多注重内在性情的抒发与宣泄,反映社会的动乱及黑暗,表现出世归隐的思想。此外,在多元化文艺审美情趣及追求心灵自娱世风的共同促使下,抒情小赋还出现了以咏物和表现情爱为内容的作品。在艺术上体现为篇幅短小、重抒情写志、语言明快流畅及重韵律美等不同于汉大赋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心雕龙》中以作品的内容题材、体制结构为标尺把辞赋分为“鸿裁雅”的“大赋”和“小制奇巧”的“小赋”两类。“大赋”与“小赋”的并提,折射出魏晋以来学的抒情特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发展日益回归其本来面目的历史印记;同时也反映了刘勰的折衷倾向。  相似文献   

7.
赵壹作为汉代情小赋的高手,基品传世的虽不多,但却以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风格赢得了世人的高度上瞩目。他的抒情小赋大胆拦击东汉的黑暗府配政治并与之决裂,这在汉以前或以后的抒情小赋中都是不多见的,同时在赵壹的同时代,用纯粹的五言形式,直接抒发文人对政治的不满和激愤之情的诗歌,甚为罕见,赵壹开创了以五言诗入抒情小赋的先例,为抒情小赋创造出了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小赋替代汉代骋辞大赋而成为赋创作的主流。魏晋赋家主要是以抒情性句型表现创作主体与自然之间所具有的特定情感关系。在赋的开头使用抒情性句型,与在赋中大量使用动词性句型、名词性句型,是魏晋赋家描述、发掘、揭示创作主体与自然之间所具有的特定情感关系,加强赋的抒情效果最重要的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蔡邕的思想与文化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邕的主导思想属儒家体系 ,但道家的清静玄默对他影响也很深刻。他对政治不感兴趣 ,在古代文化方面却具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是精通今文 ,兼治古文的经学大家。他一生的主要兴趣和精力在撰集汉事 ,补续汉史。他的文学作品 ,最为人所称道的是碑文 ,其实他的诗、赋、诔、赞、章表、论议等各体都写得很好。其中抒情、咏物、咏人小赋内容丰富 ,题材广阔 ,大大拓展了赋的艺术表现领域 ,为魏晋小赋的繁荣起了开导、示范作用。此外 ,他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也富有才能和成就  相似文献   

10.
阮籍在魏晋时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哲学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那鲜明的魏晋风流品格和特立独行的品行,给人们留下了别样的风采.阮籍的美学思想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一般着眼于他的 《乐论》、《大人先生传》、《清思赋》等作品所反映的音乐美学思想,却鲜有人谈到他的生命美学.在此,根据阮籍"哭邻家女"这一本事,从生命美学的视角,以窥阮籍特有的生命美学之意识.  相似文献   

11.
赋曾是占据两汉文坛主导地位的文学样式,发展到魏晋,赋体文章脱离了以体物、叙事为主的倾向,逐渐向言志抒情靠拢,出现了灵活多变的抒情小赋,它摆脱了汉大赋堆砌奇字的习气,以其短小、抒情性强,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其文学价值已远远超过汉大赋。  相似文献   

12.
魏晋六朝是中国美学思想发展历程上最富艺术精神的转折点,在此阶段内,文学艺术各领域都取得了空前繁荣的艺术创作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与魏晋士人生存境遇的变迁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六朝美学思想发展历程的细致梳理,进一步厘清士人心态对于文学审美趋向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转型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士风流,是魏晋玄学熏染下形成的独特人文风貌.然而,"魏晋风度"毕竟脱胎于腐败、动荡、堕落的社会,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在张扬个性背后衍生出的浮华世风以及清谈误国等现实困惑,导致了时人对其批判和否定的言论不绝于耳.思想界对玄学的改造就是对现实批判的反弹和回应,其结果实际上也折射出了魏晋风度消极的一面.文章立足历史进行反思,亟待对全面认识"魏晋风度"起到一定的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赋多为小赋。小赋体式灵巧,便于作者用来体物和抒情。体物之美在"形"、"神"两个方面,形之美以"像"为标准,神之美以"韵"为追求。形神相较,神韵境界更高,视为赋作上品。抒情之美,美在真实动人。而动人又莫如哀伤凄楚。南北朝哀伤赋作,善于通过一些具体情事的铺写,并借助景物刻划来达此境界。因此,物情之美为南北朝赋之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行程中,曾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震颤,这便是发生在魏晋和晚明的两次人文主义的解放思潮这两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之所以能够发生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就经济上来讲,汉晋庄园经济和晚明的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分别为魏晋和晚明人的思想解放提供了原动力;就思想文化上来讲,东汉名教的衰微代之以玄风的兴起,宋明道学的衰朽代之以"异端思想"的超越,为晚明人的思想解放铺张了道路;魏晋和晚明人的思想解放的主流表现在魏晋士人的新自觉以及晚明士人阶层的觉醒和新兴市民阶层对新生活的欲望和追求。这两次为历史所罕见的个性解放思潮,时隔千载,相互辉映,在中国人类文化思想史上打下了深深的印痕。  相似文献   

16.
这里的魏晋,也包括了三国南北两朝,明清,则指代明朝开国至清朝初期。其中包含了历史上两个有名的战乱时期,同时也是思想文化艺术上的两大活跃期,在这一时期,名士佳人鱼贯而出,文学流派各领风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上归结为“魏晋风流”,而对于明末清初,我在此称其为“明清癫狂”。  相似文献   

17.
张载哲学思想中的"有无"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意涵,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有无"具有深刻的哲学意涵最早应当从老子始,老子思想中"有无"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意涵是隐而不彰的,到了庄子那里,"无有"并在即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了,魏晋时期"有无"思想的发展真正达到了最高峰,郭象提出的"独化论"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有无"思想的最终逻辑演化。而张载的"有无"思想就吸收了新道家所发展的"有无"理论,将"有无"转化为"虚气",在新的理论背景下从而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魏晋虽是小赋极为兴盛的文学阶段,但当社会相对稳定发展时,大赋就不断出现,甚至在某个时段占据过赋坛的主导地位。其题材内容、艺术表现等方面与汉大赋有惊人的相似,但也有变化,最终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赋失去生存的土壤,逐渐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基本上结束了关于言意关系的争论。本论文深刻探讨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在语言与思维方面对当时以及后代的影响,对当时女性逻辑思辨的影响;魏晋的"言"意"具有现代符号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阮籍、嵇康作为魏晋名士,在魏晋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同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人生经历和人格形象颇为相似,又力主"越名教而任自然",对老庄思想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作品中也多有涉及,但在对老庄思想的接受方面,他们在思想倾向、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看法上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