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垦东12平台井组位于济阳坳陷垦东凸起垦东12断鼻构造上第三系构造高部位,是胜利油田重点开发的海油陆采区块,更是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点施工项目。这些井普遍具有井浅、目的层疏松、定向点靠上、井斜位移大等特点,尤其是井径扩大率难以控制。通过从优选钻头,优化钻具结构,科学调整钻井参数,优化钻井液体系,设计使用海水MEG钻井液体系施工,机械钻速明显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垦东12平台为海油陆采平台,所施工的井都属于浅层油藏,砂层胶结性差,极其疏松,易导致井径扩大;泥岩蒙脱石含量高,造浆能力强,易导致缩径及污染钻井液,为此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的防塌性能、油层保护性能和环境保护性能。本文通过钻井液技术的优化,较好的完成了垦东12平台丛式井的钻并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5,(10):39-40
羊深1井为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四川盆地川西坳陷石羊镇构造部署的一口预探直井,该井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本文主要采用优化的钾盐聚磺钻井液体系钻井,安全提前完钻,节约钻井成本接近10%。  相似文献   

4.
大位移钻井技术在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胜利油田垦东411-斜2、斜3、斜5这三口位移过千的大位移井为例,分析了浅层大位移定向井钻井技术难点,简述大位移定向井施工中的井身轨迹控制、摩阻与扭矩、井壁稳定、井眼净化等问题,以及相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为今后推广应用大位移定向井钻井技术提供了一定现场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造演化分析明确了垦东-青东地区第三系地层沉积所受的控制因素、分布特点。通过分析认为,垦东-青东地区下第三系地层受沉积构造控制主要发育在垦东12断层以南,受构造抬升影响青东地区缺失沙一段、东营组地层,并且通过断裂分析将该区断层分为四种类型,即垦东断层、反向段块、北东向次级断层、差异压实形成的断层。  相似文献   

6.
桩古473区块是胜利油田在桩西油田部署了5口潜山开发井,平均井深4828.60m。均为海油陆采的定向、长稳斜段井。桩西潜山地层存在着地质岩性复杂、裂缝性漏失和异常高压,四开小井眼钻井和完井小间隙下套管施工难度大。在该区块,通过在桩古473区块应用钻头优选、钻井液体系优选、无固相钻井液携岩能力提升、潜山井下安全提升等方面,形成安全高效钻井施工模式。  相似文献   

7.
垦东凸起与莱州湾凹陷受到郯庐断裂带长期复杂构造活动影响,呈现出复杂的构造特征。垦东凸起与莱州凹陷通过火成岩墙相隔,火成岩墙对油气成藏起重要作用。垦东凸起为莱州湾凹陷的西斜坡,与莱州湾凹陷为统一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
胜科1井位于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汽修厂东距离约1900米,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现河庄构造。设计井深7000米,完钻井深7026米。胜科1井是中石化的一口重点探井,胜利油田第一口科学探井,第一口超深井。四开完井尾管回接固井作业,封固段3903米,注水泥320吨,成功解决了长封固段大吨位水泥量的施工问题。保证了水泥返至井口,为后续的试油和科学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吴平 《内江科技》2013,(12):81-81,80
胜利油田孤东红柳地区主要含油层段为新近系馆陶组,具有典型的网毯式成藏特点。馆陶组下段块状砂岩层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和连通性好,即所称的"毯"。孤东红柳地区是孤南洼陷油气向垦东凸起运移的必经之路,长期活动的垦东断层连通了古近系烃源岩和"毯"是油气运移的网。本文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孤东油田红柳地区馆陶组成藏条件,为老区挖潜提供了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胜利油田区块特点,结合现场施工技术,分析了影响大位移水平井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从提高顶替效率、优化水泥浆体系、精心组织施工三个主要方面总结了提高大位移水平井固井质量方法,为今后大位移水平井固井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胜利油田低渗透稠油区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主要以济阳坳陷为主,大多储层为低渗透油藏,突出的地质特征是油层多且单层薄、物性差、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常规开采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由于水平井开发具有延缓底水锥进、增加油气井的泄油面积、提高油气井产量和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等优势,特别是能够实现难动用储量的高效开发,已成为胜利油田新区高效开发、老区挖潜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在胜利油田八面河、高青等五个油区所施工的的水平井多为1500米左右的浅井,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油区水平井优化井身结构和轨迹方案、钻进施工技术、安全施工技术措施、钻井液工艺技术、完井技术等钻井工艺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该技术现场应用12口井,平均井深1633.5米,实现了安全优质钻井,提高了机械钻速和电测成功率,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对今后该油田水平井施工将起到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光岩 《今日科苑》2010,(10):42-42
河50区块是胜利油田产能建设的重点开发项目。该区块地质情况复杂,且由于施工井是老区调整井,存在地面环境受限、油水关系复杂、是典型的老油田区块。并且经过三十多年开采,已全面进入高含水期,严重制约着油田和采油厂上产大局。地下压力系统遭到破坏,给固井工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常规的固井技术不能满足该地区的固井要求。为此,针对该地区大位移、小半径绕障定向井的地质结构特点,开发优化了低密度膨胀水泥浆体系,并结合其他固井工艺技术解决了现场固井技术难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玉勇 《内江科技》2013,(2):125+135
本文分析了达深12井钻井液的技术应用,为了勘探大庆油田的储备情况,达深12井钻井深3000m,为了防止坍塌事故、提高井壁的护稳能力,抑制泥岩,采用了钾盐聚合物钻井液使其适应复杂的地下情况,提高原油的产量,保护施工井,避免事故发生,应用结果可知钾盐聚合物钻井液抑制能力强,且具有防坍塌、高润滑的特点,满足达深12井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平均 《内江科技》2011,32(7):105-105
HH37P1是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在镇泾油田布置的第一口水平井,该井开钻井眼大,钻井液上返速度低,容易出现井底沉砂,地层成岩性差、易发生地层坍塌等复杂情况。在施工中全井选用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成功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5.
垦东32断块热采井产量占到该块总产量的70%,随着08年区块加密调整,12口水平井注汽投产,热采规模不断扩大。本研究从区块油藏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吞吐井开发效果与室内研究,对注汽参数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使注汽参数与区块储层特征相配套,最大限度提高吞吐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6.
郝超 《内江科技》2014,(6):39-40
长北区块属于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而CB7-3是长北项目上的一口双分支水平井,本文介绍了用于斜井段的KCl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该井在斜井段使用KCl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有效的控制了"双石层"的垮塌,避免了PDC钻头泥包,有效的解决了大斜度、大井眼携岩难和煤层段坍塌等问题。并且以较低密度钻井液1.15 g/cm安全穿越刘家沟地层避免了因密度高使这一地层发生漏失引起的井下复杂问题;而且此钻井液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润滑性能,用三只PDC钻头完成二开12 1/4"井眼的钻进,同时其中一只钻头进尺达到1669米,创造了这一区块的最高纪录。为该区块二开复杂井段安全、快速、优质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力的技术支持。3  相似文献   

17.
长北区块属于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而CB7-3是长北项目上的一口双分支水平井,本文介绍了用于斜井段的KCl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该井在斜井段使用KCl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有效的控制了"双石层"的垮塌,避免了PDC钻头泥包,有效的解决了大斜度、大井眼携岩难和煤层段坍塌等问题。并且以较低密度钻井液1.15 g/cm安全穿越刘家沟地层避免了因密度高使这一地层发生漏失引起的井下复杂问题;而且此钻井液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润滑性能,用三只PDC钻头完成二开12 1/4"井眼的钻进,同时其中一只钻头进尺达到1669米,创造了这一区块的最高纪录。为该区块二开复杂井段安全、快速、优质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力的技术支持。3  相似文献   

18.
Q7P1井是江苏油田首口采用小井眼水平段多级分段压裂动用致密砂岩油藏的水平井。根据该井的油藏特点、井身结构以及小井眼钻井液性能要求,分析了钻井液技术难点,开展了钻井液体系配方优选和随钻跟踪研究。该井钻井施工顺利,钻井效果好,该井的成功钻探为江苏油田后续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曾甘林 《内江科技》2011,32(11):110-110,119
周深X1井是一口重点区域探井本井上部井段采用复合金属离子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下部采用复合金属离子聚合物聚磺钻井液体系,针对不同难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现场应用表明,该井钻井液性能稳定,抑制性强、悬浮携岩能力好,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满足了该地区地层钻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图4430C1井本布图油田一口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井。套管开窗段钻具扭矩大,小井眼轨迹不易控制;斜井段煤层发育,井壁不稳定,井眼尺寸小,井眼清洁困难;油层套管与二开井眼尺寸间隙小,固井施工时压力大,固井质量要求高。为此,本文采取了优化井身剖面,优选小尺寸复式铣锥,优选钻井参数,应用聚磺防塌钻井液体系,应用韧防窜水泥浆体系,顺利完成了该井的钻完井施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