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今年65岁,从15岁开始钓鱼至今已有半个世纪钓龄,您要问我钓技如何,那可是水蝎子——不怎么着(蜇)。虽然近年有所长进,那也全得益于我的良师益友——《中国钓鱼》。我是从2002年退休后开始认识《中国钓鱼》的,屈指算来,我已经是《中国钓鱼》"五年级"的学生了,"学业"有所长进不说,只说说我对《中国钓鱼》的新感受。今年,当我拜读《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7,(9S):5-5
我是一位才有三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朋友曾借给我几本《钓鱼》杂志,使我和《钓鱼》杂志结了缘,每期必买,但也错过了一期,所以今年早早就去邮局订阅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笋子 《钓鱼》2006,(17):28-29
读了《钓鱼》13期上王书生的文章《水温无常是根本――与温差是决定钓绩好坏的关键的作者商榷》之后,觉得有必要作一些回答,也算是对拙作《温差与上钩率》(见《钓鱼》2期)的一点补充。《水温无常是根本》(以下简称“水温”)的结论是“综上所述,我认为,出钓当日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致钓友     
定龙钓友: 你好吗? 读今年第一期《中国钓鱼》,看到你在害大病时为我们写的《劝钓》,很感动。你在放疗的痛苦中,还这样惦记着我们,生怕我们也有什么闪失。 我们素不相识,是《中国钓鱼》让我早就认识了你——你写钓鱼,我读钓鱼,是钓鱼把我们  相似文献   

5.
读《中国钓鱼》第七期《变脸》一文,深有感触。本来嘛,出钱钓鱼,双方自愿。钓者多钓、少钓,甚至没有钓到都是很正常的事。但问题往往就出在这多钓了鱼而鱼塘主人又少收了钱上面。  相似文献   

6.
2006年第7期《钓鱼》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钓鱼比赛要“百花齐放”》的文章,引起反响。近日,全国各地的一些钓手各抒己见话“钓赛”,他们就现今钓鱼比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在未来的日子里将钓鱼比赛越办越好,更好地为钓友交流切磋钓技提供平台,推动我国钓鱼运动的发展。有的钓友的意见和建议虽然言辞激烈,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钓友们热爱钓鱼、热心钓赛、关注钓鱼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其精神可嘉。时值春暖花开,全国各地的钓鱼活动也渐入佳境,比赛亦将风起云涌。愿广大钓友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给各类钓赛的组织者以启迪,更好地办好钓赛,让钓赛越办越精彩!  相似文献   

7.
赵巍 《钓鱼》2006,(13):11-11
在2004年《钓鱼》杂志第22期上,我发表过一篇文章——《转变钓赛理念刻不容缓》,探讨了钓鱼比赛的理念问题。在那篇文章中提到的更多是认识层面的观点,是对钓赛理念的思考。现在,我想就钓鱼比赛的模式、钓鱼比赛的垂钓环境,与诸位钓友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增进共识,举办好今后的  相似文献   

8.
贾学军 《中国钓鱼》2007,(10):38-39
《中国钓鱼》杂志2006年第二期(总第187期)在"我的钓鱼照"栏目中刊登了由我口述、儿子整理的《北方钓获野生大鳜,难得》一文,使我成为当地钓友们羡慕的对象,我还一口气跑遍费县城内大街小巷的所有书店,  相似文献   

9.
我这个人喜欢钓鱼,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从十来岁扛着小竹竿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到小河边学钓鱼起到现在,我的钓鱼历史已有45年了。我又是一个钓鱼书籍的爱好者,《中国钓鱼》出刊不久我就订阅了。但那时收入很低,加上邮局服务质量太劣,一年6期总共才收到3期,妻一怒之下不让我订了。最近几年,我们这个地方连年干旱,河塘干涸,好多老钓点无鱼可钓,加上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去远钓,因此钓鱼的机会少了。钓不成鱼,对于一个老钓迷来说,其失落感真令人不好受,哪怕是接触一下跟钓鱼有关的事物也好哇。于是,我又迷上了《中国钓鱼》,从中享受钓鱼的乐趣。信不过邮局,我就到书报摊上买。这个城市买不齐,我就到那个城市去买。  相似文献   

10.
王建明 《钓鱼》2006,(17):69-69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同时也是《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多年来,我一直都订阅《钓鱼》杂志。从这本杂志中,我学习到许多知识,掌握了更多的钓鱼技巧,也了解了我国以及国外钓坛、钓具行业的发展态势。世上的万物总是存在着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说这话并不是讲《钓鱼》杂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看得多了。也就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觉得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如我在该刊中看到。一些钓鱼大师们就钓友提出的钓鱼方面问题专门撰文予以回答,还有民间钓鱼高手写的关于鱼在不同季节里不同的钓法等。  相似文献   

11.
苏栩 《钓鱼》2006,(8):1-1
2004年,《钓鱼》杂志喊响“钓健康,钓快乐”的口号,两年来,广大读者和钓友抛弃陋习,积极提升钓鱼品位,从争取更多鱼获的低层次追求中解放出来。然而钓健康还需要健康钓,即以健康的行为、健康的心理去规范和指导钓鱼,否则是无法实现“钓健康、钓快乐”的目的的。就个人而言,钓鱼过程中的某些不健康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但细究则与心里缺乏道德标杆,没有明确的荣辱观有关。比如,从鱼资源的无偿索取到付费钓鱼是前进了一步,但有人搞官钓,搞权钓,无官无权搞偷钓、霸钓,这些当然应该遭到谴责,但若“恶钓”向你主动靠近,引诱着你也沾一点光是不是能…  相似文献   

12.
李寒停 《钓鱼》2009,(14):6-7
一场席卷全国各地的《钓鱼》杂志“读者杯”钓鱼比赛,已将“我钓鱼、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所到之处引起了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极大关注。为延续“读者杯”在全国的热潮,2009年6月21日由《钓鱼》杂志、上海雨生渔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青岛市钓鱼协会淡钓委员会协办、青岛市友谊渔具承办的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比赛“雨生杯”青岛分站赛,在山东省青岛市北宅淡钓基地开赛,来自青岛市及周边地区的120名钓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相似文献   

13.
海石 《钓鱼》2004,(8):48-48
钓鱼,现时兴拜钓王或钓鱼名人为师。然,我之老师却是《钓鱼》。  相似文献   

14.
我年过古稀,是我们都昌县最早订《中国钓鱼》杂志,买玻璃纤维竿,用商品鱼饵,参与台钓讨论的,现在又是惟一专钓滑口鱼的钓者。我钓鱼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有以下几点,现介绍给老年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有许多事情是出乎常理的,比如钓鱼。我的钓技属于末等,所以我的"钓兴"也不高,"我缺乏那耐心,性子急",我常这么说。我的儿子——《中国钓鱼》杂志专业编辑、业余钓鱼"高手"——反驳我说:"恰恰相反,钓鱼需要急性子。"实验的结果是他对我错。多少次去钓鱼,鱼儿已经舍身咬钩一心要成全我,我却不能迅速将它  相似文献   

16.
苏栩 《钓鱼》2013,(17):3-1
数年前,《钓鱼》杂志“域外风采”栏目曾报道过“丹麦人钓鱼带把尺”。讲的是丹麦对钓鱼立法,规定钓上的鱼“不满尺寸”必须放归。此法一立,钓鱼人自觉遵守,钓鱼时随身带把尺,钓上鱼用尺量一量,够尺寸就取,不够则放。我国有《渔业法》而没有钓鱼法,所以钓了小鱼扔在地上晒干、钓了幼鱼往地上砸都不算犯法。这类事情常发生在公开水域和收费钓场。  相似文献   

17.
陈钢 《钓鱼》2005,(13):44-44
钓迷爱钓鱼,还爱看《钓鱼》杂志各个栏目的精彩文章,作为爱好美术的钓迷,就更喜欢看《钓鱼》杂志每期的摄影照片和漫画作品,并更加钟爱杂志的封面。当收到精美的《钓鱼》杂志时,一个封面常让人品味无穷,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8.
赵利文 《钓鱼》2006,(14):68-68
我是一位《钓鱼》杂志的忠诚读者。《钓鱼》杂志我期期必看,篇篇必读。我最喜欢《竞技风暴》版块里面的《阿牛学钓记》这个栏目,吴世雄老师最近写的如何钓好鲤鱼系列介绍,对我帮助特别大。吴老师在介绍休闲钓鲤鱼的时候,就如何选择钓竿、浮标,如何配备线组,如何配鱼饵,怎样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学习《中国钓鱼》杂志,最初出于对迫切提高钓技的渴望,现在已如愿以偿,其收获还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13,(20):9-11
1993年7月,我代表无锡市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东亚钓鱼邀请赛”,期间获知由江苏省体委主管的《体育时报·钓鱼月末》已经创刊,并由该报记者赠送了创刊号样报。此前我虽已在《中国钓鱼》《水上春秋》《体育世界》等杂志和多家晚报发表了有关钓鱼的小说、散文、随笔、钓鱼史料和钓技文章近百篇,但省内无专业钓鱼报刊总让人有点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