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钢 《钓鱼》2005,(13):44-44
钓迷爱钓鱼,还爱看《钓鱼》杂志各个栏目的精彩文章,作为爱好美术的钓迷,就更喜欢看《钓鱼》杂志每期的摄影照片和漫画作品,并更加钟爱杂志的封面。当收到精美的《钓鱼》杂志时,一个封面常让人品味无穷,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2.
我一生酷爱钓鱼,更爱《中国钓鱼》杂志。所以,从创刊号到目前的第一百五十期《中国钓鱼》保存完整无缺。 我是从1990年才看到《中国钓鱼》的,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并开始订阅,从无间断。阅读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钓技,受益匪浅,它真是钓鱼人的良师益友。因此,产生了收集1990年以前《中国钓鱼》的愿望,一是饱眼福,二是珍藏。  相似文献   

3.
《钓鱼》杂志社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贵刊的一个忠实读者。自2000年订阅《钓鱼专刊》以来,我从中学到不少钓技新知识、了解了钓坛新动态和各种新钓具,真是受益匪浅。《钓鱼专刊》改为周刊,今年又从周刊升级改版为《钓鱼》杂志。告广大读者,订阅《钓鱼》杂志,可加入读者俱乐部,并免费赠送钓鱼背心一件。在订阅杂志前,我心里还在想,送钓鱼背心,怕是不可能的事,全国订阅杂志的读者成千上万人,送得了那么多?可万万没想到,最近我就收到了贵社寄来的钓鱼背心,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我也成为读者俱乐部的一员了。当我第一次穿上钓鱼背心去钓鱼时,那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台湾钓法兴起后,我的《中国钓鱼》在钓友中更成了抢手货。杂志未到,借阅者都在挂号排队了。在河边的钓场上我当众郑重声明:明年开始《中国钓鱼》概不出借。众钓友笑着答曰:“明年送上门也不要了。”原来许多人都订阅了《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5.
尚立和 《钓鱼》2013,(10):17-19
我年逾古稀,七十一岁,钓龄却只有13年。我是新旧世纪之交才学钓鱼的。第一位师父是于瑞亭先生,他教的是传统钓法;不久,我又有了第二位师父,衣善新先生,他教我悬坠钓法:两位良师益友,手把手地教我绑钩、调漂、抛竿等钓鱼技术。老衣还把他订阅多年的《钓鱼》杂志送给我学习,从此,我又有了第三位师父——《钓鱼》杂志;这位师父又引领我在《钓鱼》上结识了好多师父,可以说,我的师父遍天下;虽然好多师父素未谋  相似文献   

6.
王猷廉 《钓鱼》2005,(5):46-46
一《钓鱼》杂志是我师图文并茂务求实。竿钩轮线全方位,释疑解惑从不辞。二《钓鱼》杂志是我友常年四季在握手。无论垂钓旺与淡满载冬夏和春秋。三《钓鱼》杂志是我伴,撩发童趣起新欢。永葆垂钓青春在,风雨同舟坚如磐。四《钓鱼》杂志是我园,提高钓技把鱼还。笔耕疾书为热闹,哪知自己夕阳残。钓翁四颂《钓鱼》杂志!湖南@王猷廉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是《钓鱼》杂志倡导的钓鱼推广年。《钓鱼》杂志各项比赛好戏连台,刚刚结束了;每钓大聚会,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钓鱼培训学习班4月27日在南京胜利圩垂钓基地正式开课,三地对抗赛也同时拉开战幕一时间垂钓基地群贤毕至,嘉宾云集。来自全国各地区近百人参加了《钓鱼》杂志社主办的第一期学习班。  相似文献   

8.
姚军 《钓鱼》2013,(4):18-19
四年前的一个下午,下了班后我又不由自主地向县城中心的邮政大楼走去。在邮政营业大厅里有一半空间被用来出售杂志报刊。那里设有柜台,柜台上放了一排排的报纸。柜台后有三排四层的书架,杂志是五花八门、门类俱全,这里就有关于钓鱼的杂志。以前,我记得这里只出售一种钓鱼杂志——《中国钓鱼》。那个下午,我来到早已熟悉的老位置,正准备拿起新来的《中国钓鱼》时,冷不丁看到边上放了一本《钓鱼》杂志,这是一本很有潮流气息的杂志。那"钓四年前的一个下政大楼走去在邮政营  相似文献   

9.
张雨 《钓鱼》2014,(14):18-18
我是个环保工作者,也是个有二十多年钓龄的老钓迷。我与《钓鱼》杂志从相识、相知,到成为她的自由撰稿人,到今年已有七八个年头了。2013年是《钓鱼》杂志发行20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作为《钓鱼》杂志忠实读者和业余作者的我,首先向《钓鱼》杂志社的领导和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  相似文献   

10.
纪念《中国钓鱼》杂志创刊20周年举行的钓刊交换活动,从去年7月开始至今,已进行10个多月了。钓友们来函要求把现存的《中国钓鱼》杂志期号予以公开,以便缺刊钓友挑选。为此,笔者进行了清点,现存钓刊406本,按期刊总编号顺序排列,括号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钓鱼》2005,(10):9-9
万伯翱先生多年来一直十分关心和支持《中国钓鱼》杂志,并积极为《中国钓鱼》杂志撰写了一系列我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名人的钓鱼故事,极大地提升了钓鱼这项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的社会形象,丰富了我国鱼文化的内容,同时为提高《中国钓鱼》杂志的社会影响力做出了贡献。万伯翱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多篇散文近年来在全国性的评比活动中获奖。他的钓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位才有三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朋友曾借给我几本《钓鱼》杂志,使我和《钓鱼》杂志结了缘,每期必买,但也错过了一期,所以今年早早就去邮局订阅了。  相似文献   

13.
王德玉 《中国钓鱼》2007,(11):91-91
每当新的一期《中国钓鱼》到手的时候,我都爱不释手,轻轻抚摸它那精美的封面,一边闻着淡淡的墨香,一边仔细地查看目录,认真阅读每一篇大作,欣赏每一幅图片。欣赏之余,我想冒味地谈点对《中国钓鱼》所刊载的图片的看法。2006年第十一期卷首语《咔嚓、咔嚓》中说"希望有条件的钓  相似文献   

14.
我像酷爱钓鱼一样酷爱《中国钓鱼》,因为我太爱她了,除了能外出垂钓的时间外,总忘不了要看看她。随着订阅时间的延长,杂志数量的增多,内容不断的丰富,使我学习《中国钓鱼》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充实。刚订阅《中国钓鱼》杂志时,基本上是看过完事,后来发觉有不少文章对我提高钓技有直接帮助,所以就看了一遍又一遍,还用红蓝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92年开始订阅《中国钓鱼》杂志的,到2022年,整整30周年。前些天碰上晋中钓协原秘书长温士武钓友,看见我拿着2021年月的杂志回家,说了句:还再订!我回答:过了年,订阅30年了!回家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30年了!《中国钓鱼》杂志30周年,也庆祝了一下。我作为忠实粉丝的阅龄也快30岁了,也想说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16.
《钓鱼》2007,(9S):5-5
我是一位才有三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朋友曾借给我几本《钓鱼》杂志,使我和《钓鱼》杂志结了缘,每期必买,但也错过了一期,所以今年早早就去邮局订阅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学习《中国钓鱼》杂志,最初出于对迫切提高钓技的渴望,现在已如愿以偿,其收获还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18.
看到《中国钓鱼》杂志上《野钓百计》的征文启事,我按捺不住内心恋钓情结的涌动,写下一篇太过平常的征文。 至于能否选中我不太在乎。能中,对我而言,那当然是最高兴的事情;落选,亦无怨无悔。因为完成这一篇征文的过程,就好像重新经历了一次次的钓鱼过程。回想以前在家时常钓鱼的经历,犹如观看一部钓鱼回忆录:烈日、暴雨、青山、绿水,“为钓消得人憔悴,餐风露宿终不悔”。让我这个将近一年没有钓鱼的钓痴度过了在外工作期间中最兴奋、激情、愉快的一星期(完成此文用了整整一周)。 依然记得打点行李时,第一件事就是将两本《中国…  相似文献   

19.
气爽秋高国庆欢,“光威”钓赛众人参。年年盛会皆称赞,《中国钓鱼》美誉传。徐帅挥毫扬宇宙,国富民强百鱼鲜。企盼环球友谊赛,和平民主大联欢!贺《中国钓鱼》杂志20周年大庆@田端智!北京  相似文献   

20.
作为垂钓爱好者,作为《中国钓鱼》的忠实读者,我首先感谢《中国钓鱼》能够为全国各地的垂钓者提供这样一个各抒己见、共同切磋钓技的园地;更感谢编辑及征文评选委员会的各位老师,将“父子钓情”献给更多的读者。 拙文《父子钓情》能够获奖,是我始料不及的,此时此刻,我除去激动,想得最多的,还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