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汉初 《钓鱼》2006,(9):35-36
一天,我去钓鱼俱乐部打探哪里鱼好钓,店主热情告诉我“:你们都说鱼不好钓,可昨天上午,一位王钓友在北杨水库钓了120多条鲫鱼”。我忙问他在什么钓位,用什么饵,鱼的大小。他说不知道。正说着,一位身高1.7米左右,穿着钓鱼背心的人进来,店主说:“就是他,你问他吧?”我与这位钓友似  相似文献   

2.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5,(11):33-33
北京钓友刘先生在电话中说:他每年出钓的次数虽不多,但从钓的时间较长,钓龄超过20年。近年有个问题越来越疑惑:以前垂钓,钓饵就是窝头,如果说要加什么香料的话,至多也就是滴几滴曲酒,这在当时就算是最讲究,也是最出效果的钓饵。可如今用窝头的人少了,鱼的嘴也刁了,不吃粗粮吃细粮。要是走进渔具店,香气扑鼻,无饵不香。刘先生说难道窝头真的就钓不上鱼,要从鱼的食谱中消失?  相似文献   

3.
有几次经历引起了我对钩尖锋利与否的高度注意。我玩抛竿还是近几年的事。因此,老年钓协的一些有抛竿资历的钓友都是我的老师。有一次,与市老年钓协的几位钓友同去水上娱乐城钓鱼。老师们一个个都钓起了几尾鲤鱼,学生的抛竿却纹丝不动。钓协主席对我特别关照,起初把他的饵料主动送给我,然后干脆帮我上饵,连抛几竿,把钩饵准确地抛在了他上鱼的最佳地点。可是,他们仍然频频上鱼,而我的鱼竿依然毫无动静,大家都说:“真是怪事!”我只能说说趣话:“鱼欺负我,晓得是我的竿就不咬我的钩!”事后,找到原因:我买的是最廉价的爆炸钩,用过几次,用钩尖已…  相似文献   

4.
刘定龙 《钓鱼》2009,(18):22-24
一.钓友放空为哪般 8月16日和一位网友聊天,他谈到白天在北山水库“最佳钓位”不上鱼的情况。他告诉我说:今天起大早抢最好的钓位拉饵钓了一天,结果风力太大,只钓了几尾。他还画了个简图,说他的钓位是一个凸向库心的尖角上,风向是左前方约45度。我想起他在出钓前向我询问钓鮊鱼的技巧及用饵,对他不上鱼的原因就有些明白了。  相似文献   

5.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6,(12):30-31
北京刘先生在电话上和我说:他有两年钓鱼经历,但钓的次数不多,总共也就钓过六七次,他说曾买过几次鲫鱼钓饵,又香又甜,所以他知道鱼儿爱香甜。有个熟悉的钓友对他说,鱼儿不仅爱香甜,还爱吃酸、臭、腥、呛的。不知此话真不真。不知哪些鱼喜欢这些怪味?到什么地方去获得这些怪味呢?  相似文献   

6.
河南钓友刘贵来信称:他买的“万能”袋装钓饵,号称万能,就是不上鱼,并生气地说自己上当受骗了。 劝刘君莫生气,我且问你,世上真有“万能”的事吗?我的看法是没有的。要真有一种万能钓饵,恐怕给钓友也带不来多少欢乐,钓手们不必去钻研钓什么鱼用什么饵,只要带上这“万能”就可以了。使钓手研究钓  相似文献   

7.
金秋的迷人时节,上午钓获颇丰,几位同行钓友,兴致勃勃地在池边野餐,三杯进肚话就多起来了,也不急于再钓。一位钓友提出问题说:“手竿钓鱼关键问题是什么?”我以为都是老钓手了,“人之初”的问题,有什么好侃的,不料都很有兴致各抒己见地侃开了。一番交谈研究,觉得很受启发,都感到有所心得。特撰文向钓友介绍,以求共同探讨。 我们一致认为,手竿钓鱼的关键问题,是减少提竿的时间差。是指鱼吸饵进嘴时,钓手抖竿提线带动鱼钩扎进鱼的口腔,这个中间的时  相似文献   

8.
垂钓趣事     
邹思全 《钓鱼》2008,(15):65-65
有钓友在钓鱼时钓到一只兔子。说起来也许钓友们都不相信,这却是我亲眼见到的事实。那是2003年夏天在月亮湾夜钓,和我相邻的是县人民医院的谢钓友。十一点多钟,他用香喷喷的饵料做好几个爆炸饵团,抛进钓点,剩下一个饵团时,因不上鱼也懒得再抛,随手把挂有饵团的海竿放在身后的一丛荆棘上,钻进帐篷里睡觉去了。大约凌晨一点多钟,  相似文献   

9.
水库边,一位钓友问我:“为什么你能钓着白鲢,我却钓不到?”我说:“因为你钓白鲢时睁着眼,而我钓白鲢时闭着眼。”这位钓友说:“你真会开玩笑!”我说:“信不信由你!”这位钓友在我身旁坐下,看我钓鱼。我像平时钓鱼一样,把饵钩抛到水中之后,不管是否有鱼吃饵,等二三分钟后就提竿,一次,两次,三次  相似文献   

10.
用饵误区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7,(12):70-71
北京钓友老彭对我说:现在渔具商店出售的钓饵非常之多,仅香料就不下百十种,钓鲫饵也有几十种,这为钓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是老彭还说:饵多饵全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他见到有的钓友在调饵时什么都往一块儿凑,很多东西都用过火了,这样的饵料绝不受鱼儿欢迎。我接触的一些新钓手中,在用饵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这里我将这些用饵不当的现象归纳为几个问题,供钓友参考。一、鱼儿并非来者不拒。有  相似文献   

11.
李哲 《钓鱼》2014,(14):30-31
说到盛夏,大家首先的感觉是气压低闷热,然后便是“鱼难钓”。特别是在夏季的阴天,虽然温度非常适宜钓鱼,人也感觉舒适,但结果却总是令人失望。既然温度适宜,为何鱼不咬钩?关键是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钓法和合适的时间段。过去笔者的感受也和大家一样,可经过最近几次出钓,明显地改变了过去的看法。现在的观点是鱼难钓,并不是完全不能钓,这需要从钓点选择、钓法运用和用饵上去下功夫。下面笔者谈谈盛夏季节闷热天钓鱼的策略和管见,供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陵西河畔的十里防洪坝,平均水深有4米左右,宁静的水面,弯弯的护堤,月牙似的绕着近半个县城划了一道银弧,给房陵山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给我们这些钓迷们创造了一个天然的好钓场。自去年入冬以来,我采用糊钩钓法,在防洪坝里主钓野鲫,打破了我自己冬钓荤饵、冬钓活饵的传统用饵模式;获钓鱼的个头比过去大,钓获鱼的数量比过去多。有时同在一个钓位上,蚯蚓、蛆饵不见收效的情况下,改用糊钩钓法,抬竿立即见鱼。为了丰富广大钓友冬季垂钓用饵,现将我的糊钩钓法向钓友们作个介绍。  相似文献   

13.
史为林 《钓鱼》2008,(9):22-23
近几年,笔者所在地的钓友中盛行一种蘸饵钓饵,别的商品钓饵常见钓友在媒体上介绍,广告宣传也多,唯独蘸饵鲜有钓友把使用的心得体会写成文章发表在媒体上交流,恰恰这种蘸饵在应对狡猾的鲤鱼和闹钩的小杂鱼上有其独特的效果。如今野鱼越来越难钓,小杂鱼闹钩厉害,少量的野生鲤鱼和鲫鱼被钓得猾而又猾,  相似文献   

14.
陵西河畔的十里防洪坝,平均水深有4米左右,宁静的水面,弯弯的护堤,月牙似的绕着近半个县城划了一道银弧,给房陵山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给我们这些钓迷们创造了一个天然的好钓场。入冬以来,我采用糊钩钓法,在防洪坝里主钓野鲫,一改了我冬钓用荤饵、用活饵的传统用饵习惯,钓获鱼的个头比过去大,获鱼的数量比过去多。有时同在一个钓位上,用蚯蚓、蛆饵无效的情况下,改用糊钩钓法,立竿见影,十分有效。为了丰富广大钓友冬季垂钓用饵,现将我的糊钩钓法向广大钓友们作个介绍。所谓糊钩钓,就是把商品饵加水稀释,搅拌成糊状软硬度与耳垂状,粘于…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钓饵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今天,笔者对简便易行的蚯蚓饵仍情有独钟。根据钓友以及本人的经验认为,以整条红色鲜活蚯蚓挂钩,不仅好钓鱼,而且还有利于钓难(相对地说)钓之鱼。就后者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1.有利于钓获肥水鱼。尽管肥水中的饵料丰富,鱼类常处于饱食状态,但由于蚯蚓本身特有的腥味和活力,足以诱鱼开胃咬钩。笔者在本城的环城河(肥水)钓鱼,经过了多次试验,以整条鲜活蚯蚓挂钩,无论是鱼咬钩的速度,还是钓获量,常常优于截段蚯蚓饵,人工面饵又在其次。1996年,和我同住外贸大院的钓友姜锦跃同志,也以…  相似文献   

16.
探秘拉拉糊     
李寒停 《钓鱼》2011,(16):16-17
随着竞技比赛的激烈化、鱼饵的多样化,钓鱼新技术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其中包括用饵方面的一些探索。针对竞技鱼池里的猾鱼越来越难钓的窘境,钓友们不得不在饵料上下功夫。用拉拉糊钓不开口的鱼,就是万不得已的产物。关于拉拉糊的出笼,我们听听龚平是怎么样说的。  相似文献   

17.
我的钓友老吕,人称“钓鲫能手”,在盛夏午时别人都很难钓到鱼的时候,他却屡获丰收。 老吕有何“法术”?在下在此“泄密”。 渔谚说:“神仙难钓午时鱼。”因此又有了另一条渔谚:“夏秋钓早晚。”实际上,就是在天气炎热的夏、秋季,中午的鱼照样能钓上  相似文献   

18.
春天到,鱼难钓。近期常听钓友这样说:为什么春天的鱼难钓呢?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望钓友们在春钓中注意。一、气候变化的因素。在我国北方,虽说春天比冬天暖了,而近年来,冬暖又遇倒春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天是乍暖还寒的;也有人说春天的天是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早晨还是晴空万里,中午变多云,下午又是风和日丽。在这种千  相似文献   

19.
陈东明 《钓鱼》2011,(10):48-49
有人说“春去鱼难钓”。其实这话不见得完全对,虽然春末时节烈日高悬,气温稍高,但是鱼类不可能在春末夏初不摄食吧?我多年采用昆虫为饵夏钓鱼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给钓友,不妨一试,定有锦鳞篓满。  相似文献   

20.
衣善新 《钓鱼》2007,(10X):30-31
最近几期杂志上,有几个钓友对我过去的几篇文章有不同看法,分歧的核心问题是悬坠钓组的饵钩位移盲区的有无,以及这个盲区内鱼吃饵的动作能否引起漂尖反应。因为琐事耽搁,我没有对这些钓友的看法及时回应,望钓友们谅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