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郭凤 《钓鱼》2006,(4):6-8
随着钓鱼运动的日益发展,钓鱼的参赛心得):比赛也应运而生,而且形式多样。这两我的比赛生涯是从参加悬坠钓年来钓鱼活动更是有了大的突破和发法的池钓比赛开始的。悬坠钓法自开展:海钓有船钓、岸钓、矶钓,淡水钓有始传入中国大陆以来,给中国的钓鱼湖钓、库钓、河钓、溪流钓、冰钓,以及运动带来一股新鲜血液,一直为广大最新出现的国际钓法等都被钓友尝钓友所喜爱,而且这项技术还被采纳试。在此基础上,钓鱼比赛也此起彼为一种比赛形式而推广,并成为池钓伏,而且比赛项目及形式各不相同,精比赛一度规定的单一的钓鱼方法。我彩纷呈。热爱比赛的钓…  相似文献   

2.
休闲赛散记     
刘定龙 《钓鱼》2013,(13):18-19
4月23日,本地钓鱼论坛发消息说,5月5日在张家垱水库有一场休闲钓鱼比赛。这么近的钓鱼比赛,不参加岂不可惜?于是我赶紧报名,过两天去试钓。一、初步的鱼情分析20多年前,我就经常在张家垱水库钓鱼。一帮同事们都说到那里钓鱼是"上当"。三年前,本地一家渔具店搞活动,十几个人参加,我用腥香味的饵料钓了17尾鲫鱼,好歹拿了  相似文献   

3.
湖北王先生问:竞技钓说的是钓鱼比赛;休闲钓是不是除了钓鱼比赛都可叫休闲钓呢,这两者都是钓鱼,它们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把所有的钓鱼比赛都笼统地称作"竞技钓"也未尝不可,因为在各种比赛中,要想取好的成绩,必须有好的技术作支撑。所以把比赛称作"竞技"应当是可以的。对垂钓中的"技",要作较广泛的认识,不仅是指对钓具的操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7,(5)
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钓鱼比赛于2006年7月2日落幕,这次钓鱼比赛分为竞技钓和传统钓两大项目,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看了《怎样办好传统钓比赛》(作者之龙,《钓鱼》2006年第14期)我对比赛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对于以后如何办好类似的比赛,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说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们江苏淮安是敬爱的周总理的故乡。今年5月11日,淮安市楚州区政府组织的第一届老年运动会中有一项重头戏——百名老人钓鱼比赛。我这个年过花甲,已有40多年钓龄,但被钓友们戏称为“三流钓手”的老钓鱼迷也抱着开眼界、学经验、试着看、过把瘾的想法,报名参加了这次比赛。  相似文献   

6.
去年秋天,一位钓技不错的钓友参加单位里举办的钓鱼比赛时名落孙山,而头一次钓鱼的一位女同胞却获得了冠军。钓友无奈地对我说:“看来钓鱼比赛完全是碰运气啊!”我询问了比赛经过,对他说:“运气不能说一点没有,但不尽然,我介绍你一些方法,下次有机会参赛时你可以试试看。”今年春天,他兴冲冲地来找我,说:“你的方法还真管用,这次系统里举行钓鱼比赛,我得了第二名!”我听了也很高兴。我告诉这位钓友的是些什么方法呢?我不妨在这里披露,供钓鱼爱好者参赛时参考。一、投窝要足。钓鱼比赛规则规定,参赛者不能随意选择钓位,一般是用“抓阄”来定钓位的。你的钓位不一定理想。不论钓位理想与否,要想方设法将鱼引到你的钓位上  相似文献   

7.
类永藻 《中国钓鱼》2007,(10):87-87
看了今年《中国钓鱼》第八期卷首语《珍惜生命》和钓友刘克非的文章《垂钓要适度》,颇有感慨,因为前几天,我刚刚参加了一次钓鱼比赛中暑,差点"牺牲"在钓场上。7月29日,邻地某单位搞钓  相似文献   

8.
沈耀 《钓鱼》2006,(8):20-21
看了《钓鱼》杂志第2期 ̄第6期上关于《悬坠钓鲤鱼》的文章后,也是感触颇多,以本人经验证明以悬坠钓法钓鲤鱼还是上钩率蛮高的。我接触悬坠钓也有3年的时间了,当初是从半水钓鲢、鳙,底钓鲤、草、鲫,正巧又遇上一位好老师,后来在一些地区垂钓比赛中也取得一些成绩。如果说在自然水域钓鲤鱼都这么难,那么在竞技比赛的池塘里,那些钓放过的鲤鱼不就更加狡猾,更难钓得了吗?下面我就拿自己在一些比赛中针对悬坠钓鲤鱼时发生的一些事,说说本人的经历吧。2005年10月的一天,一场比赛在南京胜利圩养殖场开竿,有300多人参加了这场赛事。当天抽签,我是上…  相似文献   

9.
张莉 《钓鱼》2003,(22)
猫“逮”鱼,本领“厉害”着呢!黑猫女子钓鱼队正如其名,在“红健杯”第三届全国女子钓鱼比赛上一举夺得了团体冠军,让人们见识了她们钓鱼的功夫真的“了不得”!黑猫女子钓鱼队的周秀荣、山丽云、吴剑,别看三姐妹长得眉清目秀,可奔赴钓场,绝对是个“温柔杀手”。不信,翻开她们的钓绩档案,可谓流光溢彩——周秀荣:首届全国女子钓鱼比赛冠军;2000年福建省家庭钓赛冠军;2001年福建省钓鱼俱乐部比赛总分第四;第十八届全国钓鱼比赛手竿钓鲫排名第十三……经常征战全国钓赛受“洗礼”,钓技日益精湛,个人钓鲫鱼最高纪录是一个半小时钓218尾,曾被某著…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钓鱼爱好者,俗称钓人。但不是"刁人"。最近,由于对钓鱼的痴迷,朋友们说我得了一种被称之为"钓鱼综合征"的病。具体表现如下:1.我看人看事情的时候,不管是男同胞还是女同志,眼里总是波光粼粼,人们都说我不分性别,一律都是用"含情脉脉,暗送秋波"的眼神瞅人家,弄得人家不好意  相似文献   

11.
《钓鱼》2008,(9)
每年的春天,总是钓鱼活动开展的最红火的时期,大大小小的钓鱼比赛更是如燎原之火在各地蓬勃开展,竞技垂钓正日益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许多很少参加钓鱼比赛的钓鱼爱好者也拿起了钓竿,走向了竞技赛场。然而,竞技比赛所遇到的鱼情,与平时休闲垂钓截然不同,他们在比赛中又遇到哪些问题呢?近日,本刊"钓技诊所"就接到了一位山东钓友的问诊留言:  相似文献   

12.
黄剑 《中国钓鱼》2012,(10):52-55
对于钓鱼本人纯属外行,为了渔具展也就一头撞进了钓鱼圈。今年看完7月6日的巴塞罗那国际信鸽大赛,趁着去奥兰多参观渔具展之前在比利时的两天休整,约了好友阿曼德去看他们的一场钓鲤友谊赛,这可是我第一次观看钓鱼比赛。  相似文献   

13.
看了近期来的钓鱼报刊,加上平时耳闻目睹,感到有关钓鱼比赛问题的议论不少。有的说,不少的比赛缺乏文化内涵,全国出现了一批职业钓手,赛去赛来都是老面孔,比赛中一味追求名次,硝烟味太浓,商业味很重;有的还说,比赛片面追求速度,鱼种单一,鱼越钓越小,钓小鱼苗,鱼的密度也越来越大等等。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钓鱼活动的健康发展,需要进行探讨,统一认识。为此,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刘强 《钓鱼》2004,(17):26-26
对于垂钓,我是“土八路”,最多也只能算足个“假洋鬼子”而已。我没有机会参加“大师们“开办的“垂钓学习班”,也无缘参加花样繁多的钓鱼比赛,只是闲暇时间看看书,读读北方的《垂钓》、南方的《钓鱼》,有时看看电视里的垂钓知识讲座,到一些钓鱼网站瞎逛,只有周末才能去过过钓瘾。  相似文献   

15.
李金林 《钓鱼》2009,(17):22-23
看高手钓鱼是幸事,看高手同场竞技是幸中之幸。三年前,我有幸在海口海甸三路陈家鱼塘观看钓王吕中胜、台湾钓鱼大师刘威聪竞技钓鱼表演。近距离观看他们的一招式,一生难忘。开始,吕中胜悬坠钓快鱼,熟练的技术,又是大密度生口罗非鱼,顺风顺水,钓得非常流畅。刘威聪用硬竿、粗线、小标、大钩、短子线跑铅钓快鱼,饵落竿起,  相似文献   

16.
1985年9月,中国钓协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钓鱼比赛,广州钓协为了挑选参赛代表,举办了两次选拔赛,由于我的成绩较好,有幸参加了这欢有历史意义的全国大赛,并获得了海竿比赛第一名。我是1982年才开始学钓鱼的,当时约龄只有两年多,为什么能跨县全国大赛的行列呢?我想,主要是由于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钓鱼爱好者。1982年,我因患病,身体很差,工作单位让我长时间住院养病,我就天天钓鱼,身体逐渐康复,同时也就迷上了钓鱼。我这个人没有其他爱好,工作完成了任务,就参加钓鱼,晚上有时间就琢磨钓具、钓饵,广州市许多约友在台钓还没有…  相似文献   

17.
赵巍 《钓鱼》2006,(13):11-11
在2004年《钓鱼》杂志第22期上,我发表过一篇文章——《转变钓赛理念刻不容缓》,探讨了钓鱼比赛的理念问题。在那篇文章中提到的更多是认识层面的观点,是对钓赛理念的思考。现在,我想就钓鱼比赛的模式、钓鱼比赛的垂钓环境,与诸位钓友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增进共识,举办好今后的  相似文献   

18.
金戈 《钓鱼》2004,(13)
中国的钓鱼人号称9000万,而中国的钓鱼方法知多少?无据可查。在媒体上所能见到的也仅仅是一些大体的分类而已。有些分类使人一看就明白,比如从钓具上分,一种叫手竿钓,一种叫抛竿钓;又如从钓组的结构上分,一种叫悬坠钓,一种叫传统钓等。而有的分类却让人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比如,有人把“悬坠钓”与“竞技钓”之间划上了等号,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笔者以为不妥,其理由如下:悬坠钓是当今正在钓鱼人中流行的一种比较先进的钓鱼方法。正因为这种方法比较先进,所以被越来越多的钓鱼人运用到竞技中去了,现在一些上规模、上档次的重大比赛,…  相似文献   

19.
我像酷爱钓鱼一样酷爱《中国钓鱼》,因为我太爱她了,除了能外出垂钓的时间外,总忘不了要看看她。随着订阅时间的延长,杂志数量的增多,内容不断的丰富,使我学习《中国钓鱼》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充实。刚订阅《中国钓鱼》杂志时,基本上是看过完事,后来发觉有不少文章对我提高钓技有直接帮助,所以就看了一遍又一遍,还用红蓝  相似文献   

20.
渔民 《钓鱼》2005,(10):20-20
我是山西的一名竞技钓鱼发烧友,自从2001年开始学习竞技钓鱼以来,也参加了大小比赛几十场,各种名次也拿了几个,在山西的钓鱼界里也小有名气。我的钓技之所以能够提高这样快,主要得益于当时山西竞技钓鱼的大环境。参加比赛的人多,大家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因此钓手们的水平提高都很快;“老鬼杯”、“海狮杯”、“钓王杯”、“海豚杯”、“煤运杯”等等各种大型比赛都少不了山西站。当时山西竞技钓手刘志杰、陈玉国、张马荣、郗虎、冯琦等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在各种全国大赛中也都取得过好的名次,就是他们带领山西的竞技钓手们走在了全国竞技钓鱼的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