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钓友已不再满足于水库、迷恋于池塘、江海,而是更加青睐于山区交错纵横的溪流。身处山水之间,手持钓竿,欣赏着嶙峋的山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谛听着潺潺流水奏响的美妙乐章,说不出有多么的惬意和消遥!溪流钓欲取得佳绩,钓位的选择是重要因素之一。浅滩与深潭“春钓浅、秋钓潭”同样适合于溪流钓。春天溪流的浅滩处水温回升较快,鱼儿较多,宜在浅滩钓。秋天浅滩处水温较低,鱼儿喜在深水区活动,宜钓深潭。急流与缓流水流在不同溪段具有不同的流速,有急、有缓。在水流湍急的河段选择流速慢一点的地方;在流速缓慢的河段选择流速快一点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炎炎夏日,踩着清流碎石,缓步涉入清幽宁静的溪谷中,由下游往上游溯行,探寻溪流的源头,沿途不仅可以饱览风光,还能增长知识.这就是始自日本,流行于东南亚的新兴户外运动——溯溪.  相似文献   

3.
溪流是山谷源于泉水形成的小股水流,因地势复杂,有时急流有时缓流,有时深潭有时浅滩;水底情况更加复杂,石头遍布,泥沙淤积,鱼头稀少且分布不均。由于溪流钓是人找鱼,钓完一个地方就找下一个有鱼的地方,所以善于寻找鱼的踪迹下钩,才有望取得好收成。那么,溪流中哪些地方是鱼藏身和经常觅食的地方呢?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要选择的钓点。  相似文献   

4.
何川 《中国钓鱼》2005,(5):36-38
北京钓友刘永海所拍摄的鱼图非常清晰,鱼的种、属特征明显,我判断是缀(№)鱼中的一种。缀鱼按照鱼类学分类来讲,属于鲤形总目,鲤科,亚罗鱼亚科,鱲属。该类鱼与我们熟知的马口鱼属于同一亚科,分布区域与生活环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为东亚所特有的小型鱼类,分布于日本、朝鲜和我国各地。多生活在山涧溪流及小河中。尤以水流较急的浅滩和沙砾较多的支流为常见。这点与刘钓友信中所提到该鱼钓获于溪流中所吻合。  相似文献   

5.
溪流钓与池塘、水库静水钓最大的不同,就是必须找鱼钓,边走边钓。因为小溪一个地方藏鱼极为有限,钓个三条两尾无鱼问津就得移窝挪地方,有人把溪钓戏称打游击不无道理。一、选华哨华哨即小溪中水流湍急的水域。有人钓小溪不知这里多有藏鱼而擦肩错过,其实钓小溪必钓华哨。钓华哨不用漂,加轻坠,站在岸边往上游投竿,让钩线  相似文献   

6.
垂钓三字诀     
“春钓滩,夏钓潭,秋钓凉,冬钓阳。”这是钓友们熟悉的垂钓三字诀。它的意思是:春天应在浅滩垂钓,炎夏应在深潭下钩,秋季找凉爽的水域甩线,冬寒应寻向阳的水面垂纶。 春天,浅滩之处温度升高较快,水温暖,鱼儿受冻一冬,纷纷光临浅滩;夏季炎热,上层水温度高,手触水面,觉得烫,鱼儿受不了,都逃离浅滩,往水深处避暑;秋天,气温比  相似文献   

7.
他沿着溪流往回走,以便能够回到那同一段溪流中去垂钓。在水潭的尽头又看到那石桥,同时看到在同一个钓点,一条鳟鱼浮到水面——并没有溅起水花,但它激起的一大圈涟漪,是那么的赏心悦  相似文献   

8.
溪钓技巧     
溪流是指比河流窄而水流急的水域,通常溪流都在河流的上游,其地形一般在山谷之间。溪水具有清晰、高溶氧、冷水性等特点,比较适合鲑、茴、鳟等鱼类生存,而这些鱼营养丰富,成为现代钓鱼人爱钓的鱼类之一。溪水钓鱼需要一定的技巧,笔者通过多年的溪钓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溪流钓石斑     
李旗 《钓鱼》2006,(4):36-36
在山涧溪流中钓取淡水石斑,鱼咬钩后,一般会拼命逃逸,那种挣扎的拉力,给钓者的感觉是最刺激的,鱼越大冲击力也越大。虽然淡水石斑鱼的个体都不太大,但钓获的感觉却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0.
徐国刚 《钓鱼》2008,(9):46-47
黑沟水库建于1963年,是一座典型的两山之间截流而成的山区水库。水库大坝长400米,坝高55米。整个水库状如一个葫芦,下宽上窄,宽处近700米,进水口的窄处不足100米,容量近20万立方米。黑沟水库的水源主要来自上游一条较大的溪流,这条溪流绵延穿行在两山之间十几里,溪流两岸峰峦叠嶂,林木茂密,植被保护得近乎得很好。故此,溪流水质清澈,甘醇凉澈,为水库里的鱼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蓝水  刘野 《垂钓》2010,(5):18-18
马口生有一张和身体不相称的大嘴,因其嘴形和马嘴颇有几分神似,故得名马口。在我国多个省份水域中,马口广有分布,不过因其喜欢在洁净水域生活,故在山涧溪流中相对常见,尤其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和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更是广有分布,而静水湖泊及江河深水处则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12.
夏日,于深山密林、峡谷清溪之中寻幽访胜,乘渡探瀑,这便是魅力无穷的溯溪运动。所谓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在岩石上跳跃攀爬而登山之巅的一项探险活动。  相似文献   

13.
1989年4月29日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笔者背着野战包进入穆棱河上游的支流大石头河。大石头河是一条冷水溪流,发源于长白山脉老爷岭北麓的大架子山顶。溪水自穆棱林业局西线事业区内莽莽林海里逶迤百余千米转出,在徐家村与老道沟林场的交叉口汇同东线淌下来的另一条稍小的溪流流入浅山区人烟稠密处。  相似文献   

14.
溪降     
《体育师友》2003,(5):63-63
溪降是一项新兴的大众集体户外休闲运动。所谓溪降是由峡谷溪流的上游向下游,由瀑布主体沿绳下跃,或顺水滑降的一种探险活动,它通过人沿溪流而下的过程去体验大自然,锻炼胆识,磨练意志,迎接挑战,享受刺激。溪降的娱乐性很强,也需要同伴之间的密切配合,利用团队精神,去完成整个过程,适合大众普遍开展。 1 溪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国祥 《钓鱼》2011,(4):18-19
早春气温低,乍暖还寒,鲤、草、青等大型鱼类还未达到它们活动摄食的理想水温,仍是深居简出。唯有御寒能力较强的鲫鱼,则会在晴好天气的上午8时以后,从下游(堤坝)的深水区游向上游(水库、河流)1.2米以下有水草的浅滩觅食。  相似文献   

16.
赵巍 《钓鱼》2004,(12):23-23
在嘉陵江上游,秦岭南坡的许多山溪里,生活着西部高原地区特有的多种小型鱼类,它们样子小巧,生长缓慢,喜欢清澈的溪流。其中短须“颌须”,就是本地山溪中常见的一种小鱼。  相似文献   

17.
刘汉初 《钓鱼》2008,(6):28-29
“春钓滩,夏钓深,秋钓阴,冬钓阳”是流行最广的一则渔谚,它简述了按季节、水温选择钓位、捕捉鱼踪的一般规律,对钓鱼爱好者,尤其是初学乍练者,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每年大地回春后,晴天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自然水域的浅滩和一米往上的水体升温较快,水生动植物随之萌芽、生长,在冬眠或半冬眠中复苏的鱼类纷纷趋温趋食向浅滩聚集,给钓鱼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进入10月中旬,三文鱼的洄游接近后期,绝大部分三文鱼都已经游过大河进入上游的小河甚至山区的溪流之中。因此前几次的钓点已经没有三文鱼了。今天我们要到菲沙河更上游,地处山区的一条支流小河里去钓三文鱼,听说要换新的地方玩,兴奋得我一夜没睡好觉。上午8时老朱和小刘准时开车来家接我,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跑了  相似文献   

19.
苏群 《中国钓鱼》2018,(5):32-33
一、茴鱼的分布地域 黑龙江茴鱼,学名ThymaIIus arcticus grubei,于1869年始命名,为以产地河流流域命名、独立记录的地方性鱼种。地方性俗称:斑鳟子、板撑子。在黑龙江省境内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上游、嫩江、松花汀、牡丹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上游等河流。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境内的鄂霍茨克海沿岸,范同南图古尔到吉日加。在日本海沿岸的溪流内亦有“点”状分布线。  相似文献   

20.
桃花鱼,学名ZaccoPlatypus。也叫作(?)鱼。鱼纲、鲤科。体延长,侧扁,长约10厘米,最长不超过16~17厘米。银灰带红色,有蓝色横纹。上下颌正常,边缘无凹凸。雄性臀鳍鳍条延长,生殖季节色泽鲜艳。 这种鱼是溪流中小型鱼类,分布于我国、朝鲜、日本。早春过后,水温回升,桃花鱼就纷纷洄游到浅滩、水渠和大河支流。产卵期为5月份左右,山上湖泊要稍晚一些。幼鱼在初秋时可长到4~5厘米。在大河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